从食品安全问题看道德功能的缺失
2011-02-19陈丽
陈丽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从食品安全问题看道德功能的缺失
陈丽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食品安全事件迭出不穷的一个深层原因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功能缺失,具体表现为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功能的缺失、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与服务群众功能的缺失、个人品德正直无私功能的缺失。造成道德功能缺失的原因包括现阶段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传统道德观念中“私”的影响、转型期法制的不健全和道德秩序的混乱等。加强道德规范功能,预防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提高生产发展水平,加大民生投入;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完善食品法律法规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道德功能;道德功能缺失;食品安全
近年来,随着“问题奶粉”、“瘦肉精”、“牛肉膏”、“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在我国的相继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深入分析迭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一个深层原因无法回避,那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在人们过度追求利益的现象背后掩藏着诚信缺失与道德滑坡的事实。
一、道德功能缺失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主要表现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食品安全问题中道德功能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三个方面功能的缺失。
(一)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功能的缺失
中国的饮食文化素来主张“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制度,虽然这些法规制度存在某些漏洞和不足,但也充分显示出国家对与人们健康问题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依据。尽管如此,有些生产经营者、监管者为了自身利益,明知某种行为对社会和公民健康有害,仍作出这种行为或放任这种行为的发生。他们或违规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把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等等。众多食品安全事件反映了不少食品生产经营者无视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非法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公德中遵纪守法功能的缺失。
(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与服务群众功能的缺失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内容。食品安全问题反映出我国职业道德在诚实守信和服务群众两方面功能的缺失。
首先,某些食品从业者诚实守信意识丧失。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企业,最关键的是树立自身良好的诚信形象。作为普通消费者,由于信息的匮乏和条件的限制,无法对食品进行直接有效的监督,往往只能寄希望于政府的监管和企业的自律。然而,有些企业却利用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习惯,利用消费者对本品牌的信任,在利益与健康和道德的冲突中,最终臣服于利益。
其次,某些食品监管者服务群众意识丧失。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利益是国家制定政策和制度的根本依据。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多项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但是在政策贯彻落实的各项环节中,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渎职的食品监管者大有人在,他们为群众服务的意识逐渐淡漠和丧失。
(三)个人品德:正直无私功能的缺失
个人品德主要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及价值趋向,是个人道德自觉的结晶,也是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在个人身上的综合体现。笔者认为个人品德主要应包括正直无私、谦虚谨慎、团结友爱、勤奋刻苦、言行一致等内容。食品监管者和食品从业者本人正直无私意识的淡漠与丧失给食品安全事件的解决设置了许多障碍。正直无私的食品监管人员应该不谋私利,时刻以人民的健康利益为重,把好各层监管关,刚正不阿地揭露各层监管环节出现的食品问题;正直无私的食品从业者应该正当追求自身利益,不损害他人健康利益,并且对他人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敢于举报和揭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某些食品监管人员为了谋求蝇头小利,利用职权之便进行寻租活动,比如“瘦肉精”事件中食品监管人员主动向贩卖和运输猪肉的人员索要钱财,帮助其顺利通过各层监管环节;某些食品从业者明知有些企业生产问题食品,并且也对问题食品流入市场后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有着深刻的认知,但是因为担心将来失业或遭到报复而不愿去举报那些企业的违法违纪行为。
二、食品安全问题中道德功能缺失的原因
(一)现阶段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但是因为经济基础薄弱,即使每年GDP都稳定增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生产发展水平较低决定了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同时也决定了消费者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他们只能把食品安全、自身健康的希望寄托在食品监管部门和知名企业身上,因为他们认为知名企业的监管相对比较严格,食品相对比较安全,也由此造成人们追求“品牌”的现象。其他非知名企业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并且要在国内与知名企业和其他生产者竞争,就绞尽脑汁地生产出“物美价廉”的食品,他们或投机取巧,添加国家禁止的化学物质和添加剂,或直接用化学物质“生产”食品,如“墨汁粉条”,从而降低成本,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己的食品,达到增加利润和在竞争中获胜的目的。现阶段我国生产发展水平较低,有些消费者出于自身经济拮据的状况,为了生存只能购买便宜食品,甚至明知是问题食品也照样选择。
(二)传统道德观念中“私”的影响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中“私”的生动表达,也是我们民族劣根性的反映。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团体概念是很淡漠的,人们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习惯于以“己”为中心。首先,在公私关系中,个人对公家缺少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认为自己对公家的东西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小到使用公家的东西不去爱惜,大到贪污巨额国家资产。“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1〕在公私冲突中,他们往往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党和国家的利益,选择与“私”紧密相关的个人、家庭等。其次,中国人的“私”,表现为个人对任何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显示出超乎寻常的关注和热情。涉及自身利益时,每个人都会被激发出内在的最大潜能,会选择各种方式甚至选择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私”的传统观念影响着食品生产领域,具体体现在食品监管人员为了谋求额外利益不履行本职工作,对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食品生产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明知添加的物质对消费者健康有害而心安理得地从事违法行为。
(三)转型期法制的不健全和道德秩序的混乱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腾空而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传统的农业文明正逐步被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所代替,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体制正逐渐解体,而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建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的经济秩序导致以传统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礼治秩序被逐步破坏,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法律体系仍处于逐渐完善阶段,“道德自律的基础已经名存实亡,但是民主他律的机制还尚未建成,因此社会约束机制就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真空状态。”〔2〕这种真空状态反映在食品生产领域,表现为食品从业者以利益至上为原则,利用国家法规制度和监管环节的漏洞,违法使用化学药品、激素、添加剂和食品加工技术来人为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变食品外观,不惜牺牲他人的健康而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三、加强道德规范功能,预防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功能的缺失密切相关,如果单纯依靠法制的健全和安全技术的提高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当代社会我们要多管齐下,采取措施重新发挥道德规范的功能和作用,使法治和德治同步进行,从而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预防和解决。
(一)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加大民生投入
国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保证社会财富持续稳定增加的同时,加大民生投入,使人民广泛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应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使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劳动者(较大部分食品从业者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应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使“体制之外”的人(较大部分食品从业者属于“体制之外”)也能享受国家的医疗保障服务;应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基础养老金全部覆盖,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如果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就会大大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
(二)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
当前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2011年4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在食品安全领域,首先,要加强对食品监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选拔食品监管人员的根本标准,把思想道德素质作为考核食品监管人员的一项重要标准,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对公共利益负责。其次,要加强对食品从业者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精神,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诚信精神和责任意识的熏陶,并把这种精神和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再次,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深刻剖析消费者的心理,宣传不健康食品带来的危害,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意识,大胆举报违法违规的食品生产者,使违规食品失去市场。
(三)完善食品法律法规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自律需要法制作保障,预防和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做到德法并济,充分发挥道德的自律功能和法律的他律功能。国家已经认识到食品法规制度的重要性,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法规制度,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4月23日公布了目前已经发现非法添加物质的151种食品名单,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也将于年内出台,而且卫生部拟成立食品安全调查队。但是目前的法规制度还存在较多纰漏,给不法商人留下了可乘之机。所以,国家应加大惩罚力度,把具体的惩罚措施写入法律,一旦有人违反有关规定,就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要强化信息公开制度,政府和食品从业者都要向消费者公开有关食品信息;要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调动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督。
食品安全问题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涉及人类健康的基本问题之一,关系到各国家、各民族的生存和延续。有效预防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功能,增强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提高国民素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在全社会重建诚信的商业精神,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3.
〔2〕何其聪.食品安全报道的受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2.
D648
A
1009-1203(2011)06-0065-03
2011-09-18
陈丽(1983-),女,河北邯郸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2010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梁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