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统战思想探源
2011-02-19刘勇仲杉
刘勇,仲杉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习仲勋统战思想探源
刘勇,仲杉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习仲勋统战思想的形成有其实践基础、理论条件及有效方法。对革命运动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验的总结是其实践基础,马列主义广泛传播的指导及对党内其他领导人统战思想的借鉴是其理论条件,注重对国情的深入调查研究并通过认真学习、思考和反复提炼分析是其有效方法。
习仲勋;统战思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无产阶级政党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统战工作做得好,党的事业就会前进。作为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习仲勋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一直关心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了精辟论述,取得了重大成果。
一、革命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是习仲勋统战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习仲勋统战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革命与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革命运动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1930年4月4日,中共陕西临时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在《给军之函》中指出:“主要的策略,是组织政治罢工,组织地方暴动,组织兵变,扩大红军。”〔1〕习仲勋根据当地党组织的要求,利用关系打入了驻长武县的毕梅轩部开展兵运工作。在开展兵运工作过程中,习仲勋从关心士兵日常生活入手,处处关心士兵疾苦,体贴士兵冷暖;利用同乡的关系,与士兵联络感情;同时还采取了结拜异姓兄弟的方式,建立了密切的私人友好关系,这就为发动“两当兵变”奠定了一定的条件。
在组织两当兵变的过程中,习仲勋统战思想得到了初步的尝试。根据党组织的指示,习仲勋时刻注意对士兵宣传鼓动,不断提高士兵的政治觉悟,密切士兵与驻地群众的关系,带头教育士兵不得打骂群众,杜绝侵害群众利益事件的发生。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为发动兵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获得了群众支持,这也是后来兵变能够取得阶段性成功的重要原因。
“两当兵变”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在当时那种特殊历史时期,整个革命队伍的力量相对于反动武装还是很小的,再加上革命队伍领导人在意见上不统一,对部队归宿产生了分歧,兵变在国民党反动武装、土匪民团的镇压下,最终还是失败了。多年以后,习仲勋在回忆中,不止一次谈到两当兵变失败的教训:“一是没有与农民运动配合,没有创造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如果当时就在凤翔一带山里坚持游击战争,情形就会不同。二是政治上的联合政策还懂得不多,没有同当地的哥老会,有进步倾向的军队、民团搞必要的联合。有时到了一个地方,连鸡狗都跑光了,往往陷于孤立……四是旗帜不鲜明,兵变后仍打着白军的旗帜,没有提出明确的口号,群众不了解,失去依靠。”〔2〕从习仲勋对兵变失败教训的总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兵变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做好统战工作。这个惨痛的教训为习仲勋以后的统战实践提供了反面经验。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
1978年4月,刚恢复工作的习仲勋便受中央之托,到广东担任党政重要领导职务,此时他深感责任重大。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习仲勋展开了对广东经济社会的全面恢复工作,大力推进广东改革开放事业。根据中央的指示,习仲勋首先以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为突破口,制定侨务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重新建立和恢复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这一时期,对海外华侨的统战工作,也是习仲勋统战思想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习仲勋统战思想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二、自觉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是习仲勋统战思想形成的理论条件
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有着先进理论的支撑和引导。习仲勋统战思想,是习仲勋在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在学习、借鉴其他共产党人统战思想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科学探索而形成的。
(一)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为其提供了理论指导
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华夏大地各种介绍、研究马列主义的报刊以及学习与研究马列主义的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西北大地上随后也纷纷涌现出关于马列主义的宣传活动。先进知识分子在传播马列主义的过程中,开始注意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尤其是利用统战思想,积极开展群众运动,组织发动农民斗争活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当地的群众斗争结合了起来,县北曹村、雷村一带的农民,用鸡毛传贴的形式组织发动起来,涌向县城同当局开展‘交农’斗争”。〔3〕15-16当时,年少的习仲勋对听到的宣传和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尽管还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但这是他开始接触马列主义统战思想的一个最初起点。
在革命生涯中,习仲勋时刻不忘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即使是因被陷害而身陷囹圄,仍没忘学习马列主义理论。1962年,因小说《刘志丹》受到牵连,习仲勋被打成了“反党分子”,但是他仍然重视对马列主义的学习。1963年,在习仲勋受隔离审查期间,组织上安排他在中央党校(独居在“西公所”)学习。在此期间,习仲勋认真阅读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著作,自觉改造世界观。持续的理论学习,不仅大大提升了习仲勋的马列主义党性修养,锻炼了自己坚韧不拔的忍耐力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恪守“党的利益第一位”原则等优秀品质,而且也是习仲勋后来取得统战业绩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党内其他领导人的统战思想及实践为其提供了宝贵借鉴
习仲勋在注重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同时,还注意在实践过程中向刘志丹、周恩来等同志学习,吸收、借鉴了一些他们关于统战工作的思想。
在土地革命期间,习仲勋与刘志丹等人一道创建了陕甘边区苏区,相继成立了陕甘宁边区革命委员会、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习仲勋分别就任副主席、主席职务,刘志丹当时是陕甘宁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他主张:建立自己的军队,建立根据地,要民主政权,有了政权就要重视教育,发展经济,特别是在统一战线工作上,更是独树一帜。他主张利用一切关系和敌人营垒中的有爱国心、有民主思想的人联系交朋友,争取他们革命或者采取中立态度。”〔4〕97这对以后习仲勋的统战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刘志丹有一个同学刘保堂是国民党的一个旅长,经他联系后拥护共产党,和我们合作到抗战时期(后被土军阀设计杀害,我们后来出兵为他报了仇)。黄龙山有个山大王郭宝珊,刘志丹派人和他联系,把他争取了过来(解放后成为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马锡五原来是‘哥老会’一个大爷,也是志丹找他多次谈话,毅然走上革命道路的……凡此种种,习仲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以后无论什么时候都注意统战交朋友的工作,他无论到哪里都交有一批党外朋友。”〔5〕刘志丹比习仲勋年长10岁,习仲勋、张秀山常说:“志丹同志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兄长和朋友。”〔4〕101在多年以后,“有一次记者请习仲勋谈统战工作的经验,他说:‘我能注意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志丹同志对我的教导’”。〔4〕98
习仲勋不仅吸收、借鉴了刘志丹的统战思想,还深受周恩来统战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战线上,周恩来可以说是一面光辉旗帜。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曾任国务院(1949年到1954年为政务院)秘书长长达10年之久,大多数的时间是同周恩来总理一同工作,周恩来独特的统战工作艺术无形中也影响着习仲勋。例如在处理1958年大西北西藏叛乱事件中,周恩来嘱咐习仲勋要正确处理,纠正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左”的偏向,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这对习仲勋来说,也是对他统战工作的考验,更是对统战工作经验的积累。习仲勋自己也回忆说:“从1952年由西北局调到国务院工作起,我在恩来同志的亲自领导下工作了十年左右,朝夕相处,耳提面命,亲临教诲,获益良多,是我一生中受到教育和帮助最多的时期。”〔3〕310
三、注重调查研究,是习仲勋统战思想形成的有效方法
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更是习仲勋统战思想形成的有效方法。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列主义者,习仲勋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各个时期,都能看到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身影。
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壮大红二团和地方游击队武装,习仲勋在照金地区一村一村地进行调查研究,一家一户地做群众工作;在绥德任地委书记的抗战时期,为开展劳模竞赛,推动大生产运动,他组织广大干部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亲自率领调查组到绥德县郝家桥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担任中共西北局第二书记期间,对大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地把握了这些地方的特点——民族与宗教关系错综复杂;在主政广东两年多的时间里,习仲勋更是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足迹遍及了南粤大地。
1951年习仲勋在《对西藏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说道:“调查研究,了解和熟悉西藏各方面的各种情况(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风俗、历史等)……了解不全面,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办法。”〔3〕201在深入调查和充分了解西藏具体情况基础上,他指出:“西藏目前应搞好统一战线工作。以我们为主体,首先搞好达赖与班禅之间的团结,然后搞民族之间的、宗教的上层和下层、喇嘛和俗人、农民和牧人之间的团结,组成一个爱国反帝的统一战线。”〔3〕200
正是基于对国情的深入调查研究,习仲勋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在从事统战工作时,思想上更加自觉,行动上更加坚决,对党中央提出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得更加坚定。通过大量的基层调查研究,习仲勋对农村、民族宗教等状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性认识,他以自身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央确立的统战路线方针政策,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当时的统战工作提出了大量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重大成果,促进了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
〔1〕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陕西省委〔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309.
〔2〕习仲勋.陕甘高原,革命征程〔N〕.人民日报,1986-08-14.
〔3〕习仲勋传编委会.习仲勋传: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习仲勋革命生涯编写组.习仲勋革命生涯〔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5〕童迪,童小路.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习仲勋在陕甘边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97-98.
A Study of Xi Zhongxun’s Thinking on United Front
LIU Yong,ZHONG Shan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221116,China)
Xi Zhongxun relied on the practical basis,theoretical conditions and effective ways in forming his thinking on united front.The review of experience and lessons gain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constitute the practical basis for his thinking on united front,Marxism and the Party’s other leaders’united front thinkings used by him for reference make up the theoretical conditions for his thinking,and making a deep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and giving them much consideration and analysis are his effective ways.
Xi Zhongxun;thinking on united front;united front
D0-0
A
1009-1203(2011)06-0024-03
2011-10-18
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研究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1SJB840008),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CXLX-898),负责人刘勇。
刘勇(1974-),男,江苏沛县人,徐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社会学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责任编辑 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