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质检系统“双打”成效显著
2011-02-19施京京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近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情况通报会获悉,“双打”期间,全国质检系统突出重点,严查大案要案,共出动执法人员53.3万人次,查获违法产品货值11.44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大案要案427起,有力地震慑了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分子。
据了解,“双打”期间,全国各级质检部门按照“五抓五保证”,即抓生产源头、抓重点产品及重点地区和问题、抓大宗出口商品、抓执法打假、抓长效机制,保证领导有力、协作有力、行动有力、督察有力、宣传有力的工作部署,针对手机、汽车配件和大宗出口商品等重点产品,以及涉及这些产品的15个重点地区,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集中整治了一批重点地区。如湖北省十堰市对全市384家汽配企业进行整治,关停取缔无证企业达77家;针对广州三元里、浙江义乌、新疆大巴扎等出口商品的重点集散地开展的统一专项行动等。同时,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版权保护、涉及认证违法行为的查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目前,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3.3万人次,检查汽配、手机等产品生产企业21.4万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3924起,捣毁造假窝点1200个,查获违法产品货值11.44亿元;检查服装、小家电、箱包、玩具、鞋类、家具等大宗出口商品251.1万批次,查出不合格大宗出口商品4330批次,货值2.49亿美元。今年3月,质检总局组织各地质检部门在全国202个市、县,采用碾压、焚烧、填埋等方式集中销毁了货值3745万余元的假冒伪劣产品。从查办的大案要案情况看,这些案件具有执法难度大、案件货值大、移送案件多等主要特点。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双打”专项行动到6月底结束,但打假治劣作为质检部门的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质检部门将按照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在巩固好“双打”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据介绍,全国质检系统将采取以下5项长效机制建设措施:一是全力推进质检系统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建设,从质监系统扩大到全面覆盖各地质监和检验检疫两局,到明年年底,形成完整的规模。质检部门欢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投诉,为执法部门提供线索,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健全重点区域整治责任机制,形成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首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整治工作责任互动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出口目录外产品监督抽查机制。加强对各类重点工业产品和相关企业的风险分析,依据评估结果确定重点监管对象,同时加大抽查检验结果的通报、处置力度,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将打击假冒伪劣与弘扬企业诚信相结合,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机制。五是健全质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的机制。加强与海关、商务、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依法做好执法衔接,协调一致开展专项治理,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治力度,有效遏制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