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构筑跨越发展大平台

2011-02-19台州市发改委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1年15期
关键词:台州建设发展

文/台州市发改委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梅跃森 陈海崧 陈慧斌;执笔:陈慧斌)

力争将台州湾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长三角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重点区和台州转型发展核心引领区

台 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位于椒江口两岸及温黄平原东部,自北向南包括临海东部组团、台州市区东部组团、台州石化工业基地、温岭东部组团4大部分;规划面积413.16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规划区面积86.73平方公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面积46.26平方公里。建设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台州实施主攻沿海战略的主抓手和突破口,是“十二五”时期推进沿海开发建设的中心任务。

发展构想

台州湾产业集聚区位于浙江三大产业带(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的重点发展区域,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肩负着台州市“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使命。按照“筑平台、上规模、争示范”的阶段目标,通过若干年努力,力争将台州湾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长三角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重点区和台州转型发展核心引领区。

——筑平台。经过2-3年努力,至2012年,集聚区开发管理体制基本理顺且运转协调;贯穿集聚区的立体交通、沿海供水、区域电力、生态环保、数字信息等五网支撑架构基本成型;重点开发区块“五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通信、排污、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各类公共服务保障项目启动建设;集聚区大规模开发的基础条件初步具备。

——上规模。经过5-6年努力,至2015年,集聚区新开发面积达50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1500亿元,经济总量逐步扩张,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临港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港航物流、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培训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加强;现代商贸、滨海旅游、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医药化工、汽摩及配件、船舶修造、资源再生利用等优势产业集群效益增强;大石化、大静脉、大装备、大医化四大产业为支撑的主导循环产业链初步建立;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陆续形成。

——争示范。经过10年努力,即到2020年,力争完成开发面积90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逐步形成以大石化产业和大静脉产业为基础层、大医化产业和大装备产业为应用层、大静脉产业为分解层,涵盖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循环经济系统,建成为集群优势显著、产业协调发展、城市功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基础条件和主要问题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比较成熟。一是建港条件较为优越。该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头门港区、大陈港区、龙门港区等岸线资源,可建2-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二是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集聚区位于滨海平原,地势平坦,重点开发区块大多由滩涂围垦形成,集中成片的区域面积多达200平方公里。三是产业基础较为扎实。集聚区范围内现有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级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省新能源应用综合示范基地,产业成链,支撑有力。四是城市依托优势明显。各组团均有城区或中心镇作依托,处于主城区“半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功能配套,交通便捷。

台州湾产业集聚区总体进展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是规划研究深入开展。《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第一批被省政府批复实施。规划提出“一轴一港一核三区”的布局架构,重点打造“大石化、大静脉、大装备、大医化”四大循环产业链。《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二是组织机构着手筹建。目前,市级层面已成立了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和集聚区管委会筹建组;县市区层面,各地分别明确一名常委专职负责集聚区开发建设工作。集聚区体制机制明确了“统分结合”的整体思路。三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贯穿沿海产业带各区块的南北快速干道75、74省道南延全线开建,椒江二桥、头门港疏港公路工程等项目加速推进,台金高速东延段已经建成。台东变二期扩建工程顺利完工,500/220/110kv等一批输配电系统工程加快建设。十一塘、三山北涂、北洋涂等围垦项目继续推进。临海东部组团、温岭东部新区、路桥金属再生产业基地等重点开发区块基础设施加快配套。四是重大项目前期进展良好。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可望列入国家“十二五”石化发展规划,台金铁路已列入铁道部“十二五”开工计划,头门港区建设项目已签订三方合作开发协议,沿海高速公路已进入国家发改委审批程序,新机场等前期工作有新进展。

集聚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缺乏统一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集聚区地属4个行政区域,存在地域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性问题,受地方利益主导,各开发区块之间存在无序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同质化等问题;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缺少大项目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产业层次总体较低;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尤为突出的是台州东部沿海地区至今没有一条顺畅的南北干线通道。三者当中,亟需突破的是体制机制问题,若没有体制上的保证,即便有一个统一规划,产业同质化、地区利益主导等老问题仍会凸显出来。

坚持“三高”推进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台州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各方力量,集聚各类要素,高起点谋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率推进。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开发推进机制。一是建立组织得力的统筹协调机制。产业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实施对集聚区开发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集聚区协调会议制度,健全综合协调、专题协调、日常协调等多个层次的工作协调机制;按照统分结合的工作管理机制,集聚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集聚区内的开发、建设、协调和管理,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整合各分区现有开发管理主体,负责各分区建设。二是建立系统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尽快出台《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若干意见》,为集聚区开发建设提供政策保障。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机制。定期对各产业集聚区进展情况进行评估。鼓励开展差别化竞争,推进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

加快基础配套,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一是加快构筑综合交通网络。以强化区域联系、实现交通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加快构筑以高速公路和城际干线公路为主骨干,以铁路、港口和航运为依托,多种方式相结合,内外联系通畅的综合交通网。二是加快构筑能源保障网络。启动建设台州第二发电厂,推进台州沿海风电场等前期工作。加强产业集聚区受端系统建设,提高受电能力。推进浙江省天然气甬台温线建设,以在春晓登陆的东气以及宁波中宅登陆的进口LNG为气源,形成覆盖整个区块的高压天然气管线。三是加快构筑水资源综合利用网络。实施朱溪水库北水南调和后备水库建设工程;加强集聚区给水管网与台州城市水管网的联网建设,将集聚区供水系统纳入到城市大供水系统之中;在沿海条件成熟的地区建设海水淡化设施,为区域用水提供保障;加快启动椒江大闸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四是加快构筑生态环保基础网络。重点构筑“一区一带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加快产业集聚区污水管网、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快构筑公共服务设施网络。重视集聚区内的产业、生态、旅游、商住等特色功能区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经营环境。

强化要素保障,促进持续较快发展。一是土地保障。目前台州集聚区“十二五”建设用地指标基本可以保证,但保障重点规划区建设用地指标仍有困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要向集聚区倾斜,重点保障集聚区用地需求,优先保障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临港工业等重点项目用地。二是资金保障。设立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市县财政性预算资金和各项政府性专项建设资金向集聚区倾斜;探索开放股权结构,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行市、区以“土地+货币”方式入股,成立股份制开发公司;继续推进相关县市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努力推动国有投资公司包装上市;积极争取国内外长期、低息贷款,引进外资、争取国资、多募股资、激发民资,实现外资、股资、国资、民资“四资联动”。三是环境容量保障。提高集聚区的产业准入标准,鼓励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排放、低污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严格执行环保政策,优化配置产业集聚区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实施跨区域调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

注重项目招商,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强化产业引导。要出台集聚区产业指导目录,按照“优”(优化产业结构)、“新”(发展新兴产业)、“高”(提高科技含量)、“特”(发展特色优势)的要求,强化产业引导,提高企业入园门槛。二是加大产业招商。围绕打造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国家级医化基地、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能源基地、国家级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的目标,积极引进一批国字号、省字号以及符合台州产业发展导向的项目,培育若干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三是构建产业体系。继续大力推进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完成项目核准并开工建设;以浙江化学原料药基地为核心,加快国家级医化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能源应用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LED、太阳能光伏等新兴清洁能源产业;盯牢重大装备制造产业,继续推进利源重工、吉利二期、吉奥皮卡等项目建设和前期进度。

坚持自主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实力。一是支持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公用平台、科技文献贡献共享平台等服务功能向产业集聚区延伸,推进在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和检测、测试等设备面向企业开放,提供免费或低偿服务。推动物联网技术加快发展和应用。二是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向产业集聚区集聚,鼓励和支持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通过科技合作等方式,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成果引进和转化。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支持企业创立品牌,培育形成区域品牌。三是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到台州安家创业。

猜你喜欢

台州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