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保:织就世界最大的安全网
2011-02-19张蕾
90 %以上参保目标提前实现
据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已达到8.32亿人。除新农合外,全国还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改实施两年来,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初步形成了以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为兜底,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
2009年初,国务院颁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要求用3年时间实现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90%以上。而这个目标在2011年中期就提前实现了。来自国务院医改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底,以上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总参保人数增加到12.8亿人,覆盖了90%以上的城乡居民。按照业内专家的说法,覆盖12.8亿人的医保网,织就了“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
小病不再拖,大病不再扛
参保率达到90%以上,意味着什么?
世界银行卫生经济专家张硕这样描述医疗保险的核心意义:“把得了大病以后可能产生的巨额医疗支出变成可预测的每年每个月固定的保险费,所有人都往风险库里存钱,当真的有大病发生时就不需要支付成千上万的钱,而是让保险代替支付一部分——这就等于大家互相来帮,让健康的帮助不健康的。如果我们有了这个基本医疗保障,让每个老百姓都能有一个保险制度保护着,就能避免得病以后大的经济支出。”
除了实现90%以上的覆盖率外,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也提高不少,从2009年的每人80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200元。来自国务院医改办的数据显示: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从2008年的48%和54%提高到2011年的70%左右。
正如刘玉珍一家看病经历所显示的那样,随着全国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城乡居民个人看病费用负担有所减轻,“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正逐步减少。对于中国在全民医保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安全机制,给人们安全感,给人们获得医疗保障的渠道,鼓励人们在得病初期就就诊,避免病情更严重以至于需要花费更多才能治疗。”
制度建设的攻坚战
众所周知,我国是在渐进改革的背景下推进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短短几年内用三大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了90%以上的城乡居民,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城乡二元分割、传统户籍制度及大规模人口流动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加之医疗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与经办分割,少数人群仍然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障,这是我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指出,虽然我国城乡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情形在持续缓解,医疗保障的普惠性、公平性在明显增强,但现阶段确实到了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和加大对重点人群参保问题解决力度的时候了。“这是我国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攻坚战,因为它牵涉的不只是医疗保障制度自身,还涉及到体制、机制等问题。”
如何打好这场旨在巩固、深化医保制度建设成果的攻坚战呢?用张硕的话说,就是要在提高筹资水平的同时,提高保障水平。“老百姓有了医疗保险后,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自掏腰包的比例降低了。但是如果看同样一个病不是400元而是变成800元了呢?老百姓虽然有保险补贴,自付的实际金额还是提高了。”因此,张硕指出,下一步政府医保工作的核心还是要放在医疗费用成本控制上,即“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控制好医疗费用,使我们增加的投入真正花在给老百姓降低疾病负担上”。(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