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主题”分析法在英语新闻阅读中的应用

2011-02-19伍伟李栩薏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100044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24期
关键词:达赖喇嘛主题中国政府

伍伟 李栩薏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100044

浅析“主题”分析法在英语新闻阅读中的应用

伍伟 李栩薏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100044

话语的主题在交流和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所形成的主旨大意。通过对英语新闻的主题分析,我们可以揭示这些新闻报道后面的内在意识形态倾向。

“主题”分析法;英语新闻;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

引言

英语新闻学习是人们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然而,由于缺乏批评性分析英语新闻的能力,人们容易受到隐藏在这些新闻报道后面的意识形态倾向的影响,以致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近年来,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的一些新闻报道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许多人的强烈不满。然而,这些不满和抗议主要针对这些报道的明显偏见和对事实的故意扭曲,却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中立、实际上暗含意识形态倾向的报道缺乏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和评判,因而批评效果有限,不能从深层意义上给民众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理论根据、让民众彻底了解西方主流媒体报道不公的内在缘由。

虽然批评语言学重视对所有非文学语篇进行批判性分析,但是迄今为止新闻语篇是它最主要的分析对象。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西方主流媒体有关中国的典型报道的主题分析,揭示这些新闻报道后面的内在意识形态倾向,从而了解到正是这些内在的意识形态倾向妨碍了他们报道当中的客观性和真实性。1.范·迪克的“主题”分析法

许多语言学家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呼吁对大众传媒进行批判性分析,即分析其语言表达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

范·迪克(van Dijk)是当今话语分析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主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话语认知模式的研究方面。

范·迪克(2001)认为, 基于话语、认知和社会的原因,话语的主题(topics)在交流和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题”被定义为“语义的宏观结构”,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所形成的主旨大意。“主题”代表语篇的整体内容,体现语篇的最重要信息,解释说明文本和谈话的整体连贯性。因为语言使用者并不能记住和处理语篇所包含的全部意思的细节,所以会通过主题来组织这些意思,以及语篇中主题在互动和社会结构中的社会关联。

2.“主题”分析法在英语新闻阅读中的应用

在范·迪克(2001)看来,对于语篇的分析可以从“主题”开始,因为它能 够为语篇或文本语料的整体内容提供一个首要的、全面的想法。由于“摘要”表示“语义的宏观结构”,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文本的“宏观命题”来列举出它的主题。

下面,以CNN的新闻报道“Dalai Lama seeks to visit quake-ravaged area of China”(http://edition.cnn.com)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主题”分析法是如何揭示这些新闻报道后面的内在意识形态倾向的。

这篇有关青海玉树地震的新闻所包含的宏观命题有:(1)达赖喇嘛想去慰问地震的幸存者;(2)达赖喇嘛是一名宗教领袖;(3)达赖喇嘛自从1959年西藏叛乱后一直流亡海外;(4)西藏流亡团体希望能提供支持和援助;(5)地震引起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6)灾区的喇嘛在为灾民祈祷;(7)当地藏人指责中国军人提供的帮助不够;(8)达赖喇嘛赞扬中国领导人慰问灾区;(9)藏族人在当地占大多数;(10) 达赖喇嘛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要求访问四川灾区的申请被拒;(11)达赖喇嘛呼吁各国政府、国际机构等救助灾民。

这些宏观命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一个更高层次的全面性的主题(宏观命题),即:作为长久以来一直流亡海外的喇嘛教领袖,达赖喇嘛正在寻求访问中国的地震灾区。

那么,从这些主题(宏观命题)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篇报道所隐含的几点意思:

2.1 达赖喇嘛正在寻求访问中国的地震灾区。这表明他访问中国地震灾区的目的只是为了慰问那里的灾民。“寻求”一词意味着他正在竭力争取得到访问灾区的许可,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中国政府在对他的访问设置障碍,并很可能拒绝他的申请,特别是在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要求访问四川灾区的申请被拒后。

2.2 达赖喇嘛的社会身份是一名宗教领袖。对于以倡导宗教自由为自豪的西方人士来说,达赖喇嘛只是一名宗教人士,他的行为是纯粹的宗教行为。然而,事实的真相是:达赖喇嘛不仅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宗教领袖,同时也是旧西藏地方政府的政治领袖。也就是说,在旧西藏,达赖喇嘛是当时封建农奴制以及政教合一体制下的政治和宗教领袖,拥有政治和宗教两方面的专制权力。

2.3 达赖喇嘛长久以来一直流亡海外。对于CNN和许多同情达赖喇嘛的西方人士来说,他遭受了来自于中国政府的宗教迫害并被中国政府从西藏驱逐出境。当然,中国政府也就成了宗教迫害者。但是,这篇报道却回避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旧西藏,达赖喇嘛对于农奴的残酷统治以及中国政府1959年实施的民主改革,而后者不仅结束了西藏的封建农奴制,而且为占西藏社会绝大多数的农奴带来了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2.4 当玉树的喇嘛在安抚和帮助灾民的同时,达赖喇嘛和西藏流亡团体希望向灾民提供支持和援助。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地藏人指责中国军人在灾后提供的帮助不够。然而,中国政府对此进行的反驳在报道中根本没有提到。换而言之,这篇报道强调了达赖喇嘛在大规模救灾中的作用,忽略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士兵的作用。

2.5 达赖喇嘛赞扬中国领导人慰问灾区。这一点巧妙地突出了达赖喇嘛的“宽宏大量”和“客观”,却从整体结构上抹杀了中国政府在大规模救灾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由此可见,在这些主题(宏观命题)中,一方面,达赖喇嘛被描述成为一名具有爱心的、仁慈的、宽宏大量的,以及正在寻求慰问玉树地震灾民的宗教领袖,但对他在旧西藏的残酷统治却只字不提;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被刻画为专制者和宗教迫害者的形象,而根本不提1959年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中国政府、士兵和当地政府在救灾中付出的巨大努力也几乎被视而不见。

从对这篇报道的主题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主流媒体的意识形态是如何巧妙地隐藏在他们所谓的“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中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范·迪克的“主题”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工具。通过对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的主题分析,我们能够深刻揭露这些新闻报道所暗含的意识形态倾向,从而提高我们批评性分析英语新闻的能力。

[1] van Dijk, T. A. Macrostructures [M].Hillsdale, NJ: Erlbaum.1980

[2] van Dijk, T. A. Multidisciplinary CDA: a plea for diversity. In: Wodak, R. & Meyer,M. (eds.).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M]. London: Sage.2001;95~120

[3] 辛斌. 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 纪卫宁. 话语分析-批判学派的多维视角评析[J]. 外语学刊2008; (6):76 ~79

伍伟 讲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达赖喇嘛主题中国政府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论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绘画发展的影响①
世行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经济运行数据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十大重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