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强做精丽水市山区经济产业化

2011-02-19张孟洋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丽水市丽水山区

张孟洋

(中共丽水市委党校,浙江丽水323000)

做强做精丽水市山区经济产业化

张孟洋

(中共丽水市委党校,浙江丽水323000)

丽水市山区经济产业化发展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内部体系发育滞后等问题。要做强做精丽水市山区经济产业化,必须强认识、转观念,增强产业化发展动力;扬优势、选主导,培育产业化发展支柱;建基地、搞开发,夯实产业化发展基础;拓市场、促销售,疏通产业化发展渠道;增投入、重服务,提高产业化发展保障;创品牌、保产权,抓好产业化发展关键。

山区经济;产业化;丽水市

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尤其是生态优势,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绿色发展之路,念好“山”字经,打响生态牌,“建设山上浙江、发展山区经济”的要求,为建立健全山区经济发展机制,走具有浙江特色的山区现代化发展之路,丽水市委党校“山区经济发展”课题组对丽水市的山区经济进行了考察,尤其对山区农业、旅游业、工业等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进行了概括和提炼,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一、丽水市山区经济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与中国市场经济发源地之一的温州相邻,下辖一区一市七县,总面积有1.73万平方公里,人口247万,资源丰富、生态优良,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浙江省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绿色后花园”,森林覆盖率达80.79%,林木蓄积量占全省的1/3,人均拥有山林10亩,被誉为“浙南林海”和“华东天然氧吧”,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

目前丽水市的食用菌、水果、茶叶和高山蔬菜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产品不断集聚,正成为“长三角”、“海西”地区生态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首先,丽水市培育了一批档次高、上规模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基地。丽水市撤地设市后,各级政府将培育发展农产品产销基地作为加快山区经济产业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种植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等,促进了农民增收。如龙泉、庆元等地建起了万亩食用菌基地,总产量超过2万吨,年销售收入达5亿多元;浙南(松阳)茶叶市场总产量超17万吨,年销售收入超12亿元;遂昌建起若干个规模化笋竹基地,每年向市内外市场提供各类笋竹3.5万吨,年成交额突破1亿元。此外,青田、缙云的杨梅、花卉和高山蔬菜等基地亦颇具规模,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求,而且远销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地,成为该地区生态产品重要的供应基地,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丽水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次,丽水市建立了一批以专业市场为骨干、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农副产品市场。丽水市农副产品市场逐渐增多,并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至2010年底,全市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到46个,年成交额突破30亿元。如浙南(松阳)的茶叶批发市场、龙泉的食用菌市场、莲都的粮油批发市场,年交易量均超万吨,逐步形成了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农民购销队伍的建立和市场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丽水市的农产品销售,并逐渐进入全国性的大市场、大流通,销售网络覆盖20多个省市。再次,丽水市形成了一批知名度大、附加值高的山区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地因物名、物因地盛”,经过长期的培育发展和积累沉淀,丽水市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信誉度和悠久历史文化、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历史品牌产品,诸如“庆元香菇”、“缙云麻鸭”、“遂昌菊米”、景宁“金奖惠民”茶、“龙泉宝剑”、“青田石雕”等。其中丽水市最大的区域品牌——“庆元香菇”的品牌价值已超过46亿元,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山区产业现代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虽然丽水市在山区经济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对山区经济产业化的了解甚少,他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主导产业和基地的建设,但大多数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处于盲目自发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研究探索滞后。如对山区经济产业化中“龙头”的理解过宽,把一些小型加工厂甚至个体作坊看作“龙头”企业;有的对“产业”理解片面,把在乡镇甚至是一个村里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生产项目也看作“产业”。这些片面认识的存在,制约着山区经济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其次,内部体系发育滞后。山区经济产业化的核心,是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最近几年外地和丽水市山区经济发展的实践看,与此相对应的是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三大要素”,“三大要素”的状况决定着山区经济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当前丽水市“三大要素”在发展中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主导产业零星分散。在目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经营体制下,只有把个体经营凝聚到一起产生规模效应的生产行业,才能被称为“产业”或“主导产业”。山区经济产业化中的主导产业,应该以在当地国民生产总值、农民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和较高市场占有率为基本特征。目前,丽水市一些地方的“主导产业”尚不具备这样的特征,有的县(市)甚至还确定了多个主导产业。由于重点不突出,依然是小规模生产,单个的农户仍然处于盲目经营状态,农产品不能做到大批量生产和销售,很难进入大流通。二是基地规模小。山区产品基地建设是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产业化要求适度规模经营这个矛盾的最有效的途径。近几年,丽水市虽然组织实施了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等山区产品基地建设,但大多数仍然是小农式经营,基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流通率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传统生产方式的延续。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近几年丽水市虽然兴办了一批龙头企业,但是大多数是年产值仅有几十万元或几百万元的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开拓市场能力差,许多企业自身不能快速发展,更谈不上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丽水市的龙头企业基本上属于初级山区产品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企业相对较少,致使山区资源难以实现深度开发和多次转化增值,产品不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既影响了农民收入,也影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二、做强做精丽水市山区经济产业化的建议

从实践看,山区经济产业化的基本形式是一条龙生产、一体化经营,主体在农户,保障在基地,搞活在流通,成功在服务,重点在机制,关键在品牌。要使丽水市山区经济产业化发展尽快取得实效,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

(一)强认识、转观念,增强产业化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应当看到,山区经济产业化不是简单地组织产品加工增值,而是由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的新型组织形式,是山区自然资源、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我们要从丽水市的实际出发,广泛开展“五破五立”的教育活动。一是破除小农经济的旧观念,树立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思想;二是破除以部门利益为中心、各自为政的旧观念,树立按产业化组织生产的新思想;三是破除封闭型生产经营的旧观念,树立开放式生产经营的新思想;四是破除农、工、商独立生产的旧观念,树立一体化经营的新思想;五是破除“小而全”的旧观念,树立专业分工化、规模化经营的新思想。通过深入的思想解放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为实现山区经济产业化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扬优势、选主导,培育产业化发展支柱

主导产业是山区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支柱,一个地方如果没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山区经济产业化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按照效益最大化、资源配置要素最佳化的原则,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选择那些市场前景好、质量效益高、投入风险少的产业作为开发重点,形成特色明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把资源优势真正变成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一要立足传统种养业优势,巩固优化食用菌、茶叶、畜禽、高山蔬菜等传统产业,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二要积极发展主导产业,对那些目前仍是弱项,但有明显自然、经济和市场优势的项目,要重点组织科技攻关,力争实现新的突破。三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特种农作物、特种畜禽、特种林果等“三特”农业上下工夫,不遗余力地开发名特优新稀产品,形成高质、高效和高科技含量的产业格局。同时,各县(市)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在进一步分析县情、镇情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产业规划,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名优产品。

(三)建基地、搞开发,夯实产业化发展基础

生产基地建设是实施山区经济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基地建设要坚持“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的原则,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把基地建设同主导产业的形成、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山区经济产业化在重点产业形成气候,重点行业形成规模,重点区域形成特色,重点产品创出名牌。基地建设还必须具有较大的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就没有市场,就没有竞争力。当前,按照《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规划,在抓好“六带”——茶叶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笋竹产业带、水产养殖产业带、中药材产业带、花卉产业带,“三圈”——水干果产业圈、蔬菜产业圈、畜禽产业圈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首先要突出抓好五大山区产品基地建设。花卉基地要以莲都、缙云、青田、遂昌为主,在巩固现有的2万余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实行大规模连片开发,力争三年内形成5万亩的种植规模。紫薯基地要以遂昌、龙泉、庆元为重点区域,大力发展紫番薯种植业,每年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水干果基地要以莲都、缙云、松阳、龙泉、青田为主,进一步发展枇杷、杨梅、水晶梨、黑李、提子、欧桔基地生产,在加强已建基地和果园管理,搞好品质改造的同时,着重抓好名、优、新、特品种的引进推广,争取每年新开发基地1万亩。高山特色蔬菜基地要以庆元、龙泉、景宁、缙云、青田为主,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等,保护蔬菜栽培,每年种植商品蔬菜3万亩。水产养殖基地要以青田、莲都、云和、缙云、景宁为主,大力发展稻田鱼、溪鱼、淡水小虾等规模养殖,以满足海西经济区和长三角的特色水产品需求。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与浙大、浙工大、浙师大、中国农大、浙江林学院等高校、科研单位的联动,免费为高校、科研单位提供实验与实践基地,为丽水山区产品的深加工提供“脑力”保障,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四)拓市场、促销售,疏通产业化发展渠道

搞活疏通、开拓市场是发展“链条”式经济的命脉,要本着“市场促生产”的原则,围绕市场转。第一,要立足丽水,积极参与多种营销渠道,积极参与各种农博会、展销会、商贸洽谈会,尤其需要关注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的展览会。第二,大力使丽水市山区产品挺进大型超市,如家乐福、沃尔玛等,通过产品丰富的外观展示和内在品质的介绍,扩大产品在市场营销及招商引资活动中的影响力。第三,由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出征”招商引资,极力引入山区产品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集团公司落户到丽水,快速整合、提升丽水山区产品影响力,如“汇源”集团、“娃哈哈”集团和“农夫山泉”公司等。第四,不妨在丽水市各级政府的楼堂会所、丽水市范围内所有新装修的星级酒店、高校、交通要道和公交车站牌等地醒目的位置增加一块展示丽水特色山区产品的“标准化展示区”。第五,将松阳茶叶批发市场改建为一个“松阳中国茶城”,将龙泉、庆元的香菇市场合并改建为一个“龙泉中国食用菌城”,两个“城”都出优惠政策向全国同类产品招商,形成产品聚集。第六,不妨考虑将市区内灯塔街上的“粮油批发市场”(或将中山街以西、灯塔街以南、括苍路以东、继光街以北范围内的所有商铺)改建或扩建为一个上规模的“丽水浙江生态城”,借此举可彻底改造该区块脏、乱、差的城市环境,为“六城联创”打下良好基础;在“城内”所有商铺分区块展示丽水市有特色的山区产品如青田石雕、龙泉宝剑、龙泉青瓷、遂昌黑陶、云和木制玩具、炭制品、竹制品等,并逐步引入省内外其他地区的特色山区产品。

(五)增投入、重服务,提高产业化发展保障

多渠道增加投入,强化服务功能,完善保障体系,是加速山区经济产业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要着力抓好四大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资金投入保障。采取以山区群众投入为主,银行贷一点,政府拨一点,集体拿一点的办法,广开筹资渠道,多方融通资金,尽可能多地增加对产业化的投入。二是信息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这样可以准确地收集、筛选、整理、预测、分析各种信息,为山区群众走向市场、山区经济实现产业化提供服务。三是政策服务保障。根据有关产业政策制定相应的扶持、保护政策,在资金、场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六)创品牌、保产权,抓好产业化发展关键

一要跳出丽水,塑造丽水城市品牌——“山货之城”。丽水可以将城市的历史传统、地区文化、民风民俗、市民风范、城市特色和特色产业等要素融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可以感受到的“神形合一”的特色品牌之城,使人们对丽水市产生清晰、明确的印象和美好联想。根据丽水市的区位特点,不妨考虑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长三角地区播放一些广告,考虑到财政负担问题,可以积极与这些地区政府协商互换播放广告。

二要借助信息化,打造“丽水生态网——浙江山区产品第一网”。加强电子商务营销,拓展山区产品市场空间,政府可以考虑帮助山区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建立企业网站或丽水市统一的“生态网”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在网易、新浪、搜狐、人民、新华等网站上发布丽水市山区产品的系列信息,并进行链接;还可以与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合作,争取排名靠前,积极组织开展网上参展、网上洽谈、网上支付、网上防伪信息查询等活动,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品牌的可信度。

三要实现品质标准化,铸造“放心品牌”。全面加强山区产品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丽水制造”的品牌。政府可以考虑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来帮助山区产品企业进一步完善,使其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最后“走出去”,同时应加强生产者、经营者诚信体系与危机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一套奖惩措施(退出机制)来保证丽水山区产品的优良品质。

四要整合小品牌,缔造“大品牌”。在丽水市范围内稍有影响力的山区产品品牌不少,比如茶叶品牌就超过10个,然而这些品牌在市外影响甚小。可以考虑在不同县(市)建立几类“山区产品技术开发区”,对同一类产品进行统一生产加工,争取用5年-10年时间对同类产品打造一个品牌,在一个品牌下设多个系列,采用统一的标志、厂址和销售网络模式。如:丽水的茶叶,可以考虑整合为一个“金奖惠民”品牌,下设惠民、银候、龙谷丽人、梅峰、仙宫雪毫、凤阳春等系列;高山蔬菜则可以统一为“山哈”牌等。

加速山区经济产业化建设步伐、发展现代山区经济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像丽水市这样山区经济所占比重较大的地区,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小生产向大生产转变的产业化经营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支撑社会繁荣稳定的产业基础。

〔1〕陈勇.现代物流发展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07(4).

〔2〕王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以苏州市为例〔J〕.理论探索,2011(2).

〔3〕崔建周.关于山西省推进循环经济实践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4).

Do a Good Job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Mountain Area Economy in Lishui City

ZHANG Meng-yang
(The CPC Lishui Ci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Lishui323000,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mountain area economy in Lishui city,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concept,enhance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carry forward superiority,foster pillars for industrialization,lay a strong foundation,exploit market and promote marketing,increase financial input,improve service,and create and retain name brands.

mountain area economy;industrialization;Lishui City

F121.3

A

1009-1203(2011)04-0072-04

2011-06-11

丽水市社科联2009年度招标课题:山区经济发展研究(LB200907)。

张孟洋(1976-),男,浙江缙云人,中共丽水市委党校信息处副处长,讲师。

责任编辑 梁华林

猜你喜欢

丽水市丽水山区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丽水发现新物种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山区修梯田》
山区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从《丽水日报》、丽水网实践看地方媒体网络问政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