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环境教育的若干心理特征

2011-02-19吴靖兰婧刘洪鹏即墨环境保护局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4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对象

吴靖 兰婧 刘洪鹏 即墨环境保护局

浅论环境教育的若干心理特征

吴靖 兰婧 刘洪鹏 即墨环境保护局

从分析环境教育对象的非年龄性、社会性、非专业性等特征入手,探索了环境教育的若干心理特征。在环境教育范畴中,体现了环境意识的非我主导性,学习动机的正面性、学习迁移的交叉性,态度与品德的归一性。研究环境教育的心理特征,可以为提高环境教育效能提供途径和方法。

环境教育;心理学;心理特征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对象及其规律德科学,它以人的心理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环境教育是环境科学兴起后产生的一类新型教育,它包括了社会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专业环境教育、中小学及幼儿普及环境教育四大类[1]。由于环境科学是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具有许多内在的特点,因此在环境教育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一般教育的心理现象,形成了若干独特的心理特征。

1、环境教育对象的特征

环境教育的心理现象是由环境教育对象产生的,要分析环境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特征,首先应分析环境教育对象的特征。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性质,决定了环境教育对象由以下三大特征:

1.1 教育对象的非年龄性

对于一般的学科,不论其是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其专业知识的入门教育,其接受对象都有一定的年龄阶段要求。如,化学学科一般在初中三年级开课,中文最基本的识字是在幼儿园开始,而对环境知识的教育则自产生意识后基本上没有年龄的制约。刚刚产生意识、牙牙学语的幼儿,尚不知1、2的简单数字,尚不识一、二简单汉字时,就能够意识到花儿的美丽,动物的可爱,此时父母亲即可开始这些简单的环境教育了。

1.2 教育对象的社会性

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是地球上任何一个人所无法回避的。不论你是何种公民,具有何种地位,从事何种职业,具有何种信仰,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对环境产生各种意识,形成形形色色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类型的心理行为,这些心理现象都与其人生观、世界观、伦理道德、素质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环境教育的对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可以说,地球上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说自己不是环境教育的对象。

1.3 教育对象的非专业性

在专业教育中,受教育者每人都有自己所研修的专业,这些专业都有其主干课程、辅助课程和相关课程。由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对于专业知识分子则更是重要,而且,环境科学已渗透到理、工、农、林、医、文、管、经、法等各个学科中,每一类学科中都有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内容,因而,在各类专业(被统称为非环境类专业)教育中,都应开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课程,这已成为教育部门的共识,并被列为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的要点之一[2]。于是,环境教育对象的非专业性这一特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

2、环境教育的若干心理特征

教育是一种自觉地、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3]。环境教育则可认为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影响人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身心发展,提高其环境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水平、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因为环境教育对象有着其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征,使得环境教育也形成了若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心理特征。

2.1 环境意识的非我主导性

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里的基本特点。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人的意识依反映对象的不同,可分为非我意识和自我意识两部分。非我意识是对客观外界的意识,自我意识即关于自身的意识。

环境意识的概念尚未见到明确定义的报导,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可解释为人作用于环境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在这些心里过程中,虽然有时也会涉及对自我环境行为的评价等自我意识,但大量的、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对客观世界(环境)的感觉、思维,如环境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要依据对环境要素(空气、水、土壤等)的监测结果去认识、思考、评价客观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管理人员要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确定的环境目标及环境状况去考虑、筛选并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环境治理人员要依据环境管理对污染源排放控制的要求及污染物的特征去设计合理的治理工艺。这些林林总总的感觉、思维活动的心理过程都是针对客观(环境)的,这种非我意识的主导性是由环境意识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我们环境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这一规律。

2.2 学习动机的正面性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对学习动机有着许多的分类方法,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识,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两大类。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习者的学习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利益;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即源于自己的眼前利益。环境专业及非环境专业的大学生在高考升学时都存在这两种动机,这只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进入具体学习阶段,即学习环境专业知识时,就与社会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中小学及幼儿环境教育一样,其动机一般都是为了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环境,即为了国家、社会的利益,体现了动机的正面性。如一个化工厂的厂长学习环保知识,往往是为了治理或减少本厂外排废水废气的污染,决不会是为了加重或进一步地去污染环境;大学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如工科冶金、轻工、化工、建材等专业)学习环境保护课程,都是为了寻求本专业的清洁生产工业和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绝不是为了学习环境知识去用于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一般也不会是学习知识去赚钱(要为赚钱则首先是使用本专业的知识)。

学习动机的正面性由环保事业是公益型事业的性质所决定,这是环境教育心理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2.3 学习迁移的交叉性

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如学会驾驶摩托车后有助于学习开汽车。学习的迁移在环境教育中普遍地存在,其实例之一是我国和世界各国一大批50岁以上的高级环境专家中,没有人是大学环境专业的毕业生(因当时高校中根本就不存在环境专业),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后来也没有进校专门深造环境专业,他们为什么能具有系统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其奥妙就在于学习的迁移,他们能利用本专业的知识触类旁通,进行学习的迁移,如化工专业的该机工程师利用化工的工艺特点去探讨和掌握减少污染的新型工艺(如变硫酸生产的—转—吸工艺为两转两吸工艺),水泥行业高级工程师利用水泥产生特点去设计去除尘的治理方法等等。

学习的迁移不仅在环境教育中广泛存在,而且极具交叉性的特点,这种交叉性也可称为互动性,即在环境知识和非环境知识中,其学习的迁移是互相的,上面我们说明了非环境专业知识对环境专业知识学习的迁移,环境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常常向非环境专业知识的进步和发展。如对环境是资源的认识,通过环境资源价值观,不仅有利于深入学习经济学,而且还促进了经济人类更深入学习和研究制冷机理,寻求替代品,以淘汰氟氯烃,给空调、冰箱行业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无氯制冷工艺可说是环境知识的学习向制冷知识学习迁移的结果。

2.4 态度和品德的归一性

态度和品德都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既有密切联系,但又有区别,其联系是,都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即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们的结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其区别一是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有的态度涉及社会道德范围,显示出归一性的趋势。如破坏花木在环境伦理中视品德不良,而对破坏花木的行为熟视无睹,不闻不问,虽然也可认为其态度不好,但人们开始把这种行为也上升到品德不好来认识,因为他明知环境的价值,而不去阻挠破坏环境的行为,说明这种态度是一种将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还例如,某小造纸厂厂长听任废水外排污染地表水,迟迟不愿执行政府令其关闭的指令,若在70年代,人们尚可说其对保护环境的态度不好,在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的当今,人们不仅要斥责其违背环境伦理,品德不良,而且要按法律法规办事,强制其关闭,对造成严重危害的还要追求法律责任。

[1]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2]国家环保局,等合著.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3]伍新春,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4.097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对象
神秘来电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