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保护与城市特色关系——以宁波月湖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
2011-02-18陈宸
陈 宸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一、城市特色
(一)诠释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就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人文、环境、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一系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方面上。其中的一些特色能够作为城市吸引人口相对集聚与投资的有利因素,而另一些特色就将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这些特色就将被排除在城市发展的战略考虑中。因此对于城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城市的有利特色而非不利特色。
(二)城市功能与城市特色
城市的功能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座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城市功能定位的确立,一座城市最为显著的特色也就开始逐渐形成了。随着主要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的特色也就能够被不断强化。在现代化的社会中,这些主要的功能定位往往是与信息时代的需求相匹配的。
以宁波城市为例,在2020年前的总体规划中所确立的城市六大功能是:国际商贸、运输物流、金融结算、科技创新、聚才与教、宜居宜业。这些功能表示了宁波在区域内甚至是大华东地区范围内的城市性质与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宁波城市吸引力构成的重要部分,另加信息化智慧城市的建设框架,为城市特色的营造奠定了基础。
(三)城市历史与城市特色
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历史发展所造就的城市特色成了区别各个城市的主要特征之一。现代建筑技术的大规模普及使得城市的建筑风貌大同小异,交通以及交流方式的便捷性导致了大部分人口规模相近的城市在公共空间上也存在着相似的特征,因此城市的历史风貌对于城市的识别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的特色可以较为模糊地划分为两方面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基于城市现代化发展所需要营造的特色,这一类城市特色大多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在未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另一种则是由于城市自滥觞之后不断发展所形成既定特色,这种特色不仅在城市的物质空间上得到体现,还在城市市民的风俗与举止习惯中得到体现。在一些情况下,两者之间产生的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城市的发展进程以及形态。月湖、三江口是历史留给宁波的地域特色。
二、宁波月湖历史文化风貌区
(一)历史沿革
宁波城内日月二湖的由来无法考证,在舒亶《西湖记》中有记述:“是湖本末,图志所不载,其经始之人与岁月,皆莫得而考。”同样在他的《西湖引水记》中记述:“按州图经,鄞县南二里有小湖,唐贞观中,令王君照修也,盖今俗里所谓细湖头者,乃其故处焉。湖废久矣,独其西隅尚存,今所谓西湖是矣。”说明此时月湖东侧近城隍庙一带的日湖已被久久废弃。推测最初二湖开挖是由于宁波城区泄水容易而蓄水难,为防遭遇旱灾而在城内挖湖蓄水。
二湖一带曾一度成为宁波城内的文化中心,最为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即位于月湖西岸,而市内最高学府——县学则位于东侧日湖附近。在二湖湖心以及湖边也均建有不同寺庙,除了众乐亭与白龙王庙被拆除外,其他寺庙现今均获多获少留有遗迹。
现在月湖为二湖中仅存的一湖,作为宁波城市中心区内最大的休闲性公园被保留,在一定程度上,先前蓄水抗旱的功能已经被极度淡化,月湖附近最重要的两片历史风貌区中,月湖东岸作为城市绿地的改造已经完成,月湖西岸作为宁波中心城区内最后一片古老街区也将面临被“休闲商业化”的命运。
(二)月湖西岸改造规划
月湖西岸在改造规划实施之前已经引入了湖景大酒店,但是由于道路宽度与机动车通行之间突出矛盾,导致了沿湖道路的交通状况恶化。在所谓的延续历史文脉的问题上,规划的实施单位一直在强调始终以居住为主,引入文化、商业、商务和旅游的功能,因为该街区原有的功能即是以大量的居住为主,带有少量的沿街个体商业,但是这些商业未得到十分妥善的分类和管理,因此对街区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也是规划的难点之一。
这一次出台的规划期望在一定程度上突出街区内文保单位的地位,从而在空间上形成更为明确的层次。结果是为了道路的更加通畅与便捷,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原有的房屋将被拆除或改造。在空间肌理上得到大部分的延续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此次实施规划改造的单位在实施郁家巷历史风貌区改造时依然引入了大量的商业,并且采取了部分保留原有图底关系的做法。这是一次局部成功的案例,但商业化和区块西北的居民住宅楼对照古今共融的区界轮廓显得有些很不协调,而月湖地块、莲桥街的开发,同样有这种不尽人意的感觉。
此外,原有居民的回迁率期望值始终被当作一个敏感的数字,在任何有关规划改造的资料上都并未提及。对该地区文化的延续与否,原住民的回迁将是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但这一标准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三)月湖西岸与宁波文化
作为曾经的浙东文化辉煌的印证,月湖在文化上的贡献不可小觑。然而除了这些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部分之外,这里还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宁波风俗。对于宁波人来说,中秋佳节是农历八月十六,当天享用的也不是风靡长三角的苏式月饼,而是特制的莲蓉月饼;宁波人在立夏当天需要烹制大量的茶叶蛋为孩子们进行挤蛋游戏,当晚全家需要使用丰盛的糯米饭与油焖长笋;宁波人在冬至需要烹制香甜的番薯年糕汤,并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
尽管宁波在大部分的习俗上与长三角的吴方言区其他城市类似,但是依然存在诸多区域内、甚至是国内其他城市所没有的风俗习惯。这些独特的风俗无法在物质空间上得到直接的体现,但是月湖西岸却为这样的风俗提供了一处良好的载体,在这里,甚至是本市的市民都能够看到较为完整的宁波风俗展现,而这样的舞台很可能在改造后逐渐消失。
此外,进入过月湖西岸历史风貌区的人们会发现,居住在其中的老年人所使用的语言与城市其他地方普遍使用的“新宁波话”有着些许差异。这些人所使用的正是在逐渐消失的宁波老话,对于本地方言的保护并未被多数市民所重视。现今对于未成年人所普及的国语教育将使方言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而老话所面临的灭绝危机就更为紧迫,在现今的宁波城内,使用老话交流的人群已经为数不多,大多是居住在历史街区中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尚且保留了宁波至少是自开埠以来的语言习惯,然而后继无人的局面已经使宁波老话及其风俗的消退成为定局。
(四)对于规划改造的一些思考
这次的月湖西岸规划改造无疑又是一次两类城市特色间的冲突,有些人认为,相对于被改造成城市绿地的月湖东岸历史风貌区来说,月湖西岸无疑是幸运的,大部分的原有建筑将被保留。月湖东岸的结局在于市民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薄弱,由市民投票决定了这一街区几乎被彻底地抹平,仅仅保留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对历史风貌区整体风貌保护的忽视。
在月湖西岸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风貌区的整体风貌保护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建筑的保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有街区的空间特质。在物质空间上所作的延续亦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由于在城市最为中心的区域内进行开发,势必引入一定数量的商业与休闲功能从而保证开发商的盈利,这种功能布局的改变就将改变原有街区的用地结构,从而直接影响在街区内文化传承的方式。
原有的街区对外渗透性相对较差,街区内空间的私密性较强,在引入商业休闲旅游方面的功能后,这种渗透性较弱的街区模式将被改变。原先由这种弱渗透性导致的街区的活力不足能够得到改善。有部分媒体认为此举拯救了处于衰落边缘的街区,原本年久失修以及破败不堪的建筑将得到重生,而新功能的引入也为街区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了提升城市的品味,营造历史痕迹的空间,原有的街区以及其中的生活模式都很有可能不再存在。但是一座城市真正的城市品味取决于生活于其中的市民以及它所积淀的历史,在商业化的利用中,城市的品味只会变得越发单调,而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城市商业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可以想出一个大概。
笔者还想提出一个观点是宁波老外滩极力模仿上海新天地的改造模式,它的元素集中在酒吧、奢侈品商店、装修精美的餐馆,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白天沉寂、夜晚狂热,这种现代模式不能成为惟一的改造模式。
三、空间与人文的博弈
物质空间作为载体,很显然地承载了城市中诸多的文化活动,对于一些表面化的改造来说,一座城市所期待的内涵,尤其是与历史文化有关的内涵,绝不是靠像模像样的模仿来提升的。同样特质甚至是完全相同的物质空间,表现出来的不同特色与居住在其中的人们以及其中所发生的各种文化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有时候我们觉得在营造城市新特色的过程中适度保留原有的空间特色,那就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当我们进行这样的改造时,已经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支持因素有两点:它所发生的空间以及行使它的人。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有时在规划改造时,就算保留了所有的空间要素也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地延续街区的历史文脉,问题就在于街区内的居民并没有适量回迁。这样的情况发生与否就决定了这一街区的改造是空间改造还是人文兼容的创造。
改造反思:在月湖东岸之后,人们或许不想继续看到宁波最后的老城成为商业化的模板。当我们思考自己的家乡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的城市名片时,那点带有可识别性的特色往往更能激起市民们自豪的情绪。对于宁波的市民来说,月湖西岸与天一阁并不仅仅是老城记忆的最后载体,每当谈起宁波的文化是如何的独一无二时,他们也能够自豪地指着这里述说当地人的风俗与习惯,以及那些在遗迹中所反映的先人成就。在这里,市民们都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这就是宁波城市传统特色的魅力。而我们的港口、我们的高楼大厦、我们的金融体系……永远也无法产生这样的凝聚力。或许这就是两种城市特色的本质区别吧。我们期待也相信,这张古老而珍贵的名片,会传承发展、绚丽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