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部队心理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1-02-18张晓军王会朋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官兵部队目标

●张晓军,王会朋

(武警学院部队管理系,河北廊坊 065000)

一、心理管理在部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部队管理者要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兵集中到一起,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学习掌握心理管理知识,应用心理管理知识,根据每名官兵的特长安排他们的工作,使每名官兵都能承担适合于自己的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单位人员的整体积极性。无论是从军队平时和战时所担负的任务层面来看,还是从社会发展与信息化战争对军人素质要求的层面来看,加强部队心理管理工作都是一件意义深远、势在必行的事情。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心理管理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做好心理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心理管理是构建和谐军人集体的重要基础

从心理学来讲,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虽然军人生活在部队这一特殊的群体中,但是也同样适用于这一规律,其行为同样受心理的支配和调节。要想把官兵管理好,把他们的行为引导、控制到实现部队预定目标的活动上,关键要对他们的心理加以引导和控制。在新的历史时期,部队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官兵心理容易紧张。注重引导和控制好广大官兵的心理活动,使他们的愿望和动机能和部队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对部队建设的整体推进和战斗力的稳步提高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官兵进行的管理实质上可以说是对官兵进行的心理管理,通过掌握和控制官兵的心理活动,达到对他们行为的了解和支配。同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这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实现全社会的和谐首先依赖于社会中各类团体内部的和谐,实现军队整体的和谐当然也要首先依赖于各单位内部的和谐。因此,从构建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军营的关系看,构建和谐集体是打基础的重要工作,没有各类集体的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当然,构建和谐军人集体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多途径着手。其中,加强心理管理显然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二)心理管理是确保特色军事变革实现的内在需要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按照实现信息化的要求,科学确立我军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步骤。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仅在战略思想、作战样式、武器装备、编制体制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对部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世纪新阶段,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心理品质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导致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推进过程中,一些官兵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例如,社会生活的剧烈变革加重了官兵的心理负担,军事生活的紧张严格增加了官兵的心理障碍,编制体制的持续调整加大了对部分官兵利益的影响,等等。这些不良心理因素显然不能促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快速推进,甚至会成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前进的阻力和障碍。通过学习和运用心理管理的理念、对策和方法,研究官兵的心理状态,以心理活动规律为依据,不断加强心理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就能够把存在于官兵身上的不良的消极的被动心理因素转化为健康的积极的主动心理因素,成为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我军职能使命实现的强大内在动力。

(三)心理管理是提高部队战斗力、铸牢战斗精神的重要保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与之相应的是人们的心理也发生了各种变化,在各种外界诱因的作用下个体有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有的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信息化战争对军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军人具有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军事专业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等,而且还要求军人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说,心理素质是军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信息化战争空前残酷复杂,心理素质在战争中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军人心理已经物化为一种重要的战争资源,而心理战也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并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因此,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就必须在规范官兵行为的同时加强心理管理。加强心理管理,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关注官兵的心理变化,调节官兵的心理平衡,激活官兵的心理潜能,保持官兵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官兵心理活动健康进行。同时,通过加强心理管理,可以普及心理学知识,增强官兵的应激反应能力、心理防御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培育优良战斗精神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部队心理管理的主要方法

在我军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现代管理科学和心理学的普及和应用,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管理方法,有效地促进了部队管理水平和整体战斗力的提高。部队心理管理的一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就是指以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为中心,有组织、有控制地管理部队一切活动的一种方法。目标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设置目标,将个人目标、集体目标与军队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管理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①目标的设置阶段。如何设置目标是目标管理的首要问题。在设置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下级的目标方向一致,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方向一致。二是无论是集体目标或个人目标的设置都应让部属参与,参与程度越深,认同越易,义务感越强。三是目标应明确具体,能量化的尽量予以量化,不便量化的也要清晰确切。四是目标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切实可行。对于难度较高的长远目标,可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的目标管理法。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进行适度竞争。②目标实施阶段。这是目标管理的执行阶段,主要的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下级委以权限,明确责任。二是运用有效的管理控制方法,加强沟通,进行必要的指导。三是及时进行检查,监督下级按照预定的目标努力工作。③目标效果评价阶段。当目标实施活动结束时,就要对照原定目标是否实现做出评价,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部属,通过奖惩使绩优者获得成功感,使未达标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找出努力方向,为下一个周期的目标设置和实施创造条件。目标管理之所以能产生显著效果,关键在于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它可以统筹、集中各级组织和每个成员的力量,通过总目标的分解落实,使总体任务顺利完成。目标管理强调广泛参与,使全体人员心向一致,有利于改善上下级之间的心理关系,培养锻炼各级管理者的心理素质,提高每一名军人的工作才能,增强官兵的整体意识,充分调动官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参与管理法

“参与管理”是根据现代管理心理学中“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所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在管理上要求由集权管理转向参与管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融合。实行参与管理,要求管理者及下属共同讨论本单位的目标或进行决策分析,当下属了解和接受这种目标或决策之后,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对目标的认同和承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发扬民主、依靠群众是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让广大官兵参与部队的管理活动是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这是由我军的性质决定的。实施参与管理,要正确处理好服从与参与的关系,积极为军人的参与管理创造条件。要形成让军人参与管理活动的具体制度,使上下沟通的信息渠道畅通,使军人的意见和愿望得到充分表达,从而形成科学决策的可靠基础;领导者要有实行参与管理的真诚动机,相信部属的智慧与力量;要造就一批素质较高的骨干队伍,骨干队伍的扩大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是实行参与管理的组织保证;开展丰富、多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座谈会、研讨会、交心会等活动,实行高程度的参与管理。

(三)强化管理法

所谓强化就是指通过强化物的作用来增强、减弱或消退某种行为的过程。强化物则是指增强或减弱行为的刺激物,诸如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等。管理者只要有效地控制强化物,就可以保持和增强管理对象的积极行为,或减弱和消除消极行为,这就是强化管理法。强化有两种方式——正强化和负强化。在对人的管理中,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使该行为得到巩固、保持和加强,就叫正强化。正强化一般是表扬、立功受奖、授予荣誉称号以及优先任用等。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或消退,就叫负强化。负强化一般是批评、处分、延缓晋职晋级,也可以是取消立功受奖的权利等。这两种方式运用恰当,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四)情感管理法

情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士气倍增,大大提高活动的效率;也可以使人萎靡不振、思维呆滞,大大降低活动的效率。因此,对人的管理离不开对人的情感规律的运用。情感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依据情感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通过一定途径和手段,实现情感联络、情感激发和情感转化。所谓情感联络,就是通过管理者对部属的密切交往和真诚关心,达到情感融洽、相互信任的目的;所谓情感激发,就是振奋部属的士气和工作热情,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心态;所谓情感转化,就是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把部属的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

三、部队心理管理应把握的辩证关系

在我军传统管理工作中,习惯用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工作,习惯用思想沟通代替心理沟通,较少从心理角度来思考管理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厘清心理管理的独特作用,混淆了心理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的关系。所以在部队心理管理实践中,辩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处理好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关系。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本质都是做人的工作,或者说都是改善人的思维品质,提高人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将人塑造成为符合规范的“社会人”。从这一点上来说,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两者也有明显的不同。思想教育倾向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高品位观念形态的塑造,侧重于思维品质与认知方面的教育与培养,采取的主要形式是说服教育,是用语言的功能达成目的。而心理疏导倾向于心境调适、情绪控制、需求满足、心态平衡等工作,侧重于需求层次的提升、高尚动机的激发,采取的主要形式有语言和非语言的表情、暗示、示范、感染等。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应是紧密联系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是处理好依靠骨干和人人动手的关系。在部队心理管理实践中,普遍认为缺乏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和骨干,开展心理管理确实存在困难,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发达国家军队都普遍重视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在部队配置了一定比例的心理咨询师。我军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加快充实和完善心理专业人才队伍。但是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的心境调适、情绪激发与控制、化解受挫心态等,其实并不神秘,应当人人会做,事实上也人人可做,因为每个人都有心境变化、情绪调节的体验,如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自我劝慰”、“自我鼓励”等。实践证明,通过官兵相互帮助、劝慰和自己进行“内心沟通”,许多心理冲突、情绪过激,都能较好地得到化解。因此,既要培养大批心理专业骨干力量,又要重视普遍开展心理管理活动,将心理管理的专业性和群众性高度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保持官兵的心理健康,心理管理也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三是处理好“找上门”与“送上门”的关系。部队心理管理有两种基本管理方式,一种是所谓“找上门”的管法。心理亚健康或是存在心理不适的官兵,需要进行心理疏导,需要上门“求医”,这时实施心理疏导针对性强、效果好,只要对症下药,就可切中心病要害。但是受文化传统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目前采取这种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以利用网络、电话、信件等多种形式,保证官兵“找上门”方便、快捷、高效。另一种是“送上门”的管法。这是一种更加适合于我军心理管理现状的管理方式。因为很多时候管理对象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心理异常,但是他们的内心可能存在着一些心理冲突。管理者察言观色,主动出击,采取“送上门”的方式进行心理管理,更有利于保持官兵的心理健康。“找上门”与“送上门”只是心理管理方式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实践中要注意结合使用、互为补充,从而收到心理管理的最佳效果。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努力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J].求是,2009,(12).

[2]杨新华.我军管理教育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6.

[3]张志强.军队管理创新思考[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4]穆宪.青年工作与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5]张向葵.管理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盛今林,等.军队管理心理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7]王德沧.武警管理心理学[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官兵部队目标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