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灵长类专家组2011年年会在四川召开
2011-02-18聂龙
中国灵长类专家组2011年年会在四川召开
中国灵长类专家组2011年年会于7月16—18日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和广元市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会议由中国灵长类专家组主办,西华师范大学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联合承办。与会者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TNC)、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CI)、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FFI)、中国科学院、西华师范大学、数个国内灵长类动物保护区管理局等国内外37个单位,共有120余人参加。其规模远超历届,表明我国在灵长类研究和保护工作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值得庆幸。
7月16日上午,世界灵长类专家组组长、CI总裁Russell Mittermier博士在西华师大作了题为“21世纪全球灵长类保护战略”的报告(中国灵长类专家组组长龙勇诚翻译讲解)。Mittermier博士指出:中国的当务之急还是应当尽快搞清国内灵长类物种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希望政府能够在灵长类保护事业上给予更大的关注。随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李明研究员就“中国金丝猴进化历史与保护遗传学”、西华师大胡刚教授就“我国黑叶猴资源与保护现状”分别作了大会报告。
7月17日上午的大会会场转至享誉中外的“动物天堂”——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北大学齐晓光博士就“川金丝猴重层社会体系的组织模式与稳定机制”、大理学院东喜马拉雅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范鹏飞博士就“中国长臂猿的分类、数量与保护”分别作了专题报告。这些报告内容昭示了目前国内灵长类动物资源保护与研究的前沿。
7月17日下午,首先,由唐家河保护区保护处谌利民副处长向与会代表就以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为重点研究对象,加强与各研究机构及保护组织的合作,构建平台,利用科研推动自然保护等方面做了工作汇报,并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初步思路。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保护区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其次,围绕 “如何利用灵长类物种资源以及保护和发展灵长类自然保护区” 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和各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就我国灵长类保护事业的发展趋势和生态旅游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7月18日,与会人员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初具规模的旅游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期间,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技之光》栏目组、央视新科动漫频道、腾讯QQ等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聂 龙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信息网络中心,昆明 6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