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生命力

2011-02-18石仲泉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先进性中国共产党

□石仲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 100080)

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生命力

□石仲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 10008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集中表现为:党具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最大利益的先进性,党具有着重思想建设的优良传统性,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性,党具有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创造性,党具有既善于坚持真理又勇于修正错误的对人民、对民族的高度负责性和党具有广泛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的博大包容性。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思想建设;创造性;博大包容性

90年前,当“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后,在上海一幢石库门的小洋房聚集着10多位中青年“策划于密室”时,意味着共产党呱呱落地于神州。经过近30年艰难困苦的文韬武略、南征北战,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基本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头一个历史使命。在经历一个甲子的艰辛探索后,党领导各族人民使当年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生了翻江倒海、惊天动地的历史性巨变。目前就经济总量言,终于超过“四小龙”之首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又一历史使命呈现灿烂前景。党本身也由当年只有50多人的小组织,成为拥有近8000万党员的当今世界最大的党之巨人。

党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但走过的历史之路并非径情直遂、一帆风顺。它濒临过绝境,也遭受过浩劫;既经历过大饥馑,也蒙难过大震灾。但是,它挺过了这一切,神州江山巍然不动,政党巨人顶天立地。它何以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在庆祝党的90华诞之际,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也算是献上一份贺礼吧。

这个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或不同层面进行论述。这里讲这么几点,抛砖引玉。

一、党具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最大利益的先进性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随着封建帝制的推翻和民主共和政治制度的引进,近代中国进入政党政治时代。曾几何时,形形色色的大小党派既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又像走马灯似地闪亮登场后迅即消失。孙中山创办的兴中会、同盟会和改组后的国民党,曾以“振兴中华”、“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和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推动近代中国走向统一和富强。但是,后继的国民党领导集团没能坚持孙中山的进步思想和政策,反共反人民,最后逃离大陆,偏安台湾。

中国共产党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成立的。那时的国民党已经涣散,革命意志衰微,不可能担当“振兴中华”的伟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肩负着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历史使命。为此,它明确规定自己的性质和宗旨。党的二大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及贫苦农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先锋军。在旧中国,无产阶级及贫苦农人群众既是社会的最底层,也是人口的大多数。所以,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起,就具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最大利益的先进性。党的七大党章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在异常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和十分艰难的环境下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成为能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力量源泉。

——大革命失败后,被惨遭屠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0多万人。但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如毛泽东所说的,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在主力红军进行长征转移后,各个苏区开展异常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广大游击战士在大山密林深处,过着野人般的生活。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风雪露宿,饥寒交迫。但是,在广大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乃至牺牲的帮助和保护下,他们坚持下来了。

——抗日战争中,共产党正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敌后抗战,一方面为中华民族第一次打败外国侵略者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另一方面又使自己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建设成为了全国范围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已走向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大党和拥有100多万武装力量的人民军队。

——解放战争的胜利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淮海战役的军力对比本来是60万对80万,我弱敌强。但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以数十万辆小车支前,实际上形成了300万对80万的局面,充分展现人民战争的壮丽场景。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乡亲父老们用小车推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作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首先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进行民主建政,使社会很快得到安宁,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中国的新气象迅即展现在世界面前。在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尽管后来遭受过曲折和挫折,但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迅即从挫折中奋起,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过30多年努力,一个在近代以来遭受过深重苦难的国家迅速崛起,从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所有这一切,首先都源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毛泽东在七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它的一切言论行动,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只要依靠人民、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在21世纪到来之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将毛泽东的上述思想作了进一步升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因而,党具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最大利益的先进性,是它的强大生命力之第一能源和决定性因素。

二、党具有着重思想建设的优良传统性

由于中国近代工业十分落后,个体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党自诞生时起,就处于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长期战斗在农村斗争的环境中,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党员在党内占大多数。这种状况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面对这样的党情,怎样使党真正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最大利益、具有无产阶级先进品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呢?这个难题由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他先是在井冈山、随后在中央苏区,依据农村和红军中党组织的具体情况,提出加强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并在工作中努力推行思想建党。到延安时期,这个思想成为全党共识。1935年12月瓦窑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强调,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是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等论著中,进一步提出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延安整风运动,就是一次着重思想上建设党的伟大实践。这以后,党始终把加强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工作首位。建国以后的整党整风运动,尽管一个时期有“左”的偏差,但其初衷都是旨在加强思想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中央都非常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持续不断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性教育。

着重党的思想建设,或者说思想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也是它的一大优点。思想建党的内容很丰富,它包括思想理论建设、理想信念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思想作风建设,以及党性修养教育等。过去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将这个话用在党的自身建设来说,着重思想建党,同样是党的生命线。也可以说,这是党之魂建设。没有这个建设,那就不成其为共产党了。

积极要求参加共产党的人,一般说来,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当然也会有社会背景复杂或思想不纯的。但是,如1935年瓦窑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所指出的:共产党是“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不惧怕非无产阶级党员政治水平的不一致,能够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用共产主义教育去保证提高他们到先锋队地位。”[1]P621过去说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一个时期这个说法被误读或被曲解了。它当然不是讲共产党员应当享有特权、可以特殊化,作威作福。如果是那样,共产党就异化变质了。它的真正含义是说通过党的思想建设,使共产党员永葆其先进性,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虽然不能说中华民族的精英都在共产党内,但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囊括了中华民族众多精英的,能够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担当民族先锋队的历史重任。

毛泽东说过: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些人头脑里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在他们看来,还不是那一套?他们哪里知道要得到这一套并不容易,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2]P875我以为,这段话的精神没有过时。那些贪腐分子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共产党的先进性怎么坚持?它的强大生命力怎么维系?着重思想建党,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一个重要保证。党的历史经验证明,这是我们这样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之最大利益的先进性的奥妙所在。

三、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性

思想路线问题对做好党的各项工作,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进步,实现党的先进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乃至决定性意义。凡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作指导,党的工作就发展顺利,党的事业就获得成功。凡在错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党的工作往往碰壁,党的事业遭到挫折,乃至濒临绝境。但是,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是什么,这是经过不断地总结党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才明确和完善起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对于党的生命力至关重要。

大革命后期和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党经历过多次挫折。除了客观方面的原因外,主观指导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路线犯了错误,党的指导思想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不仅使党的白区工作遭到重创,而且使曾经如火如荼发展的苏区陷于绝境,各路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只是在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后,才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保存,并逐渐发展起来。

什么是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呢?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将它概括为实事求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批评了那种认为上了书就是对的,以及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态度,指出: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3]P116,115抗战前期,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将这个思想原则表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并以这个思路概述了党的整个历史。随后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就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全党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作为整风文献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他将这条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并对什么是“实事求是”和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须不凭主观想象和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2]P801此后,“实事求是”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奉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通俗化表述。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法宝。

应当指出的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把握不是一劳永逸的,主观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在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实际工作中是否真正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回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的曲折和挫折就是因为违背了这条思想路线。为了克服主要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国民经济困难,毛泽东在1961年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意即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但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又完全背离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后,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实事求是思想深入人心。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全面拨乱反正,批判“两个凡是”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并对其作了规范表述。邓小平说:“三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4]P278这个表述是科学的,直至十七大党章也坚持了这个精神。

邓小平还对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在理论上作了提升,在其内涵上作了丰富和发展。他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5]P382因此,他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P3他还根据“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面对世界发生的变化和我们国家进入新时期的新情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路线的内涵,强调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4]P143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他看来,所谓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那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因此,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涵是统一的。也就是说,邓小平是将解放思想作为实事求是的动态表现形式,强调要以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对客观实际进行动态的认识;愈是解放思想,愈能实事求是。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和胡锦涛都反复指出:解放思想是一个法宝,是一个帮助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法宝。不言而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四、党具有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创造性

中国共产党是个善于学习的党。因为不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外来的,而且建立政党从事革命斗争也不是本土政治,何况还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还要掌握各种知识,有世界眼光,有历史学养。这都需要学习,既从书本中学,到国外考察学,更从实践中学。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绝大多数党员都来自工农群众,没有多少文化,主要是凭着朴素的阶级感情投身革命参加党的,就更需要善于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学习条件有所改善,在各个抗日根据地都掀起了学习文化知识、政治理论和经济军事常识的热潮。延安整风运动,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动。它既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打了基础,也为赢得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了知识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号召全党重新学习,学习过去不熟悉的东西,除学习马列理论外,还要学习经济建设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在1955年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党号召全党系统地学习、了解和研究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毛泽东指出: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新时期,就是去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新时期。这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我们都要钻进去,成为这些方面的内行。“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6]P393后来,党的指导思想有“左”的错误后,学习的科学态度受到干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全党的学习不仅走向健康,而且全方位、多元化地开展起来。邓小平号召全党一定要善于重新学习,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革命。学习的内容,除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外,还要学经济、学科学技术、学管理。他特别强调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5]P373

但是,学习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激活创造力,弘扬先进性。所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敢于突破前人已有的认识,根据新的实践,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这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江泽民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的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他特别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7]

中国共产党正因为具有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向前丰富和发展,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空前的伟大成就。它充分显示了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

五、党具有既善于坚持真理又勇于修正错误的对人民、对民族的高度负责性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一个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探索如何革命、建设和改革,以期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90年。党的探索复兴之路充满荆棘,异常艰辛,既取得过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的辉煌成就;也犯过严重错误,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先后犯过右的错误和“左”的错误,使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延安整风运动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教育运动,也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汲取教训,将其转化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所以能直面错误,就是因为它是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任的政党。毛泽东指出: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2]P1097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正确地总结了那段历史的经验教训,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策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党先后犯了“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全局性的严重错误。1981年第二个“历史决议”,同样以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任的精神,对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作了深刻总结,在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伟大功绩的同时,也对他晚年的严重错误作了精辟分析。“决议”指出:我们党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有决心有能力防止重犯过去那样严重的错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我们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过去采取这个立场,曾使我们的事业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今后继续采取这个立场,必将引导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8]P14-15最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以十分翔实的材料反映了这段历史,对党所犯的错误没有掩饰和回避。在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对人民负责任的党,它依靠自己的力量结束了这场内乱。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义无反顾地走上社会主义改革之路。邓小平讲到这段历史时说过:“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这个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5]P272这说明党基于对人民、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修正错误,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使过去遭受的挫折由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的巨大进步得到了补偿。这正展现了党的强大生命力。

六、党具有广泛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的博大包容性

中国共产党既是先锋队组织,同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共同奋斗。它的先进性和群众性、阶级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从理论上说,这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革命同盟军的基本原理要求的。列宁在1922年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上已使用“统一战线”概念,论述了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思想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在二大,通过关于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指出“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国家”。[9]P7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统一战线的文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广泛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的博大包容性。不必说在建党那时,无论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是共产党组织的力量都很弱小;就是在中国强大之后,工人阶级的力量会壮大起来,但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因此,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干革命、搞建设,振兴中华,使人民生活幸福。如毛泽东所说,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革命要胜利是不可能的。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根本规律之一”。[10]P645革命战争年代是如此,共产党执政以后,建设社会主义,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无论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直接的和间接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仍然是党的基本方针。

党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完全证明了这一“根本规律”。党创立后就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大革命高潮。随后,国民党统治集团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和革命人民,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左”的错误,不顾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化,继续把民族资产阶级和“中间势力”作为最危险敌人加以打击。这也给革命带来很大危害。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批评了指导思想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决定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两党浴血抗战八年,在近代中国取得了第一次打败外国侵略者的伟大胜利。此后,又是由于国民党统治集团背信弃义,撕毁国共两党和平协议,悍然发动内战,使一个光明的中国变成黑暗的中国。共产党被迫自卫,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组成了极其广泛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

在新中国的头8年,党的指导思想正确,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建设新国家的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但是自1957年后,随着指导思想发生“左”的错误,统一战线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文化大革命”更是遭遇严重摧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又迎来了统一战线的春天。它的团结对象更加广泛,它的地位更加重要。邓小平指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4]P205由于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和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我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新时期的统一战线被称为爱国统一战线。因为爱国主义具有团结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因此,只要有利于这一目标的,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一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都要团结。这是空前未有的博大包容性。它使这种团结愈广泛,党的事业就愈兴旺,党的历史使命就愈能更好地实现,因而党就愈有生命力。这既是为过去的历史规律所证明了的,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

说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是说我们党的状况不存在任何问题,可以高枕无忧。我们党不仅面临着许多挑战,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解决,才能让老百姓从内心感到满意。当然,解决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紧解决。否则,积重难返。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说得好: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因此,居安思危,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永葆党的先进性,真正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真诚地拥护,党就一定会具有无限强大的生命力。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江泽民在陕西考察工作强调:结合新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开创新世纪改革发展生动局面[N].人民日报,2002-04-03(1).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9]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The Strong Vitality of the CPC:to Celebrate the Nine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CPC

SHI Zhong-quan
(Party History Research Offic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Beijing 100080,China)

The history of ninety 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PC have proven that the CPC has a strong vitality,which is embodied as follows:the party has the progressiveness of representing the maximal interests of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people,the excellent tradition of emphasizing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the correctness of emancipating the mind and being realistic,the creativity of being good at learning,marching forward with the time and making innovations,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persisting in the truth and daring to correct errors,and the inclusiveness of uniting all forces that might be united.

the CPC;progressiveness;ideological construction;creativity;inclusiveness

D26

A

1674-0599(2011)03-0005-07

2011-04-08

石仲泉(1938—),男,湖北红安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责任编辑:徐国栋)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先进性中国共产党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实事求是”定乾坤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