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斯兰宗教改良背景下的西亚体育发展研究

2011-02-18谭新莉戴志鹏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西亚伊斯兰教穆斯林

谭新莉,戴志鹏

(湖南城市学院体育系,湖南益阳413000)

伊斯兰宗教改良背景下的西亚体育发展研究

谭新莉,戴志鹏

(湖南城市学院体育系,湖南益阳413000)

宗教与体育之间是一个相互关联与交错的关系。近年来,西亚国家的体育发展呈现出妇女体育从无到有,体育交流日益丰富,国际比赛承办逐步增多以及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的特征。西亚体育取得的这些成绩与伊斯兰教近年来致力于突破传统,积极应对挑战,努力融入世界的宗教改良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西亚体育给伊斯兰教的宗教改良注入了更多的动力。这一现象对于我国后奥运时代的体育事业如何实现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伊斯兰教;改良;西亚;体育

Abstract:The relation between religion and sports is interrelated.The fast sports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s women’s sports movement,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sports communication,active attitude to host different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and the improving sports achievement in western Asian countries is related to the religion reform in Islam world these years which shows an attitude to change the tradition,communicate with world and deal with all the challenges positively.Meanwhile the sports development also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ts religion reform process.This successful experience can give us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on how to realize the healthy,harmorny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Islam;reform;Wetern Asia;sports

1 全球化背景下的伊斯兰宗教改良

1.1 逐步走向世界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宗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全球化日渐成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下,伊斯兰教也从阿拉伯半岛逐步走向世界,让自己从一个民族的宗教演变成了世界的宗教,从一种宗教的力量升华为一种文化力量和政治力量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世界上影响着超过10亿的人口。如今,伊斯兰教不仅在16个阿拉伯国家被尊为国教,在中非、北非、西亚、东南亚和中国也有着相当数量的信徒(穆斯林),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移民也呈逐步增长之势:2001年澳大利亚的人口普查显示,澳大利亚的穆斯林移民已达到281 578人,其中获得澳大利亚公民权的穆斯林已经达到221 856人[1]。在美国,官方数据公布美国的穆斯林总人口约为235万,《2005年布利坦尼卡年鉴》则报道美国穆斯林总人口为470万。而一些全国性穆斯林组织的则宣称,美国穆斯林人口约在600万-900万之间,除了65%的穆斯林是来自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35%的穆斯林是本土出生[2]。即便是在基督教占主导地位的欧洲,穆斯林也已经成为欧盟内部最大的少数族群。经过30多年的移民,欧洲穆斯林人数已经增长了3倍。目前,由于欧盟内部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仍然十分强烈,加之西亚北非穆斯林国家人口的高增长率,合法的穆斯林移民仍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进人欧洲,非法穆斯林移民每年大概也有50万人左右,预计到2020年时穆斯林人口将占欧洲总人口的10%[3]。无论是从信徒的数量、地域的分布还是宗教文化的影响力来看,伊斯兰教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宗教之一。

1.2 面临文化冲突和价值认同困境的伊斯兰教

从本质上讲,伊斯兰文化是一种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文化[4]。但是,由于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伊斯兰宗教在融入全球、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面临着文化冲突与价值观认同等诸多问题。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世界其他地区对伊斯兰教的恐惧、甚至是憎恨情绪更是加剧了“穆斯林威胁论”的蔓延,伊斯兰教与世界文化的融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障碍和困难,如何摒弃传统、封闭和保守的宗教形象是伊斯兰教亟需解决的问题。

1.3 自我改良的伊斯兰教

伊拉克战争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伊斯兰教已经意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对于促进了解、消除误解、增进理解的重要性。如何使伊斯兰文化和价值观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为国家的现代化服务是当今伊斯兰国家一直关注的话题。面对着伊斯兰文明被歪曲,穆斯林形象被丑化,伊斯兰国家和社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他们在不断抗议和反对的同时,也频频提出文明对话的主张,借助各种平台和场合,通过正面阐述伊斯兰教的宽容、和平、正义和兄弟情谊等教义内涵,以争取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理解和认同。2005年6月在也门举行的第32届伊斯兰会议组织外长会议通过了“萨那宣言”,强调通过推行这一路线来加强伊斯兰各国的团结,处理与其他文明的关系,维护世界文明、文化和宗教的多样性。伊斯兰教“开明中间路线”的确定为伊斯兰国家社会宗教文化的变革铺平了道路。伊斯兰教的宗教改良举措是要将近代所丢失的伊斯兰文化精华重新寻找回来,在多元文化的架构中把握结合点、掌握平衡点,既坚持传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来应对世界的挑战,加强与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让世界真正了解伊斯兰教文化,让穆斯林真正融入世界。

2 伊斯兰宗教改良背景下的西亚体育发展现状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一个文化体系的发展动态。从地域来看,西亚的地理版图主要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在西亚国家的社会文化体系中举足轻重。近年来,伊斯兰教积极、开放的宗教改良姿态在西亚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1 从无到有的西亚妇女体育

对于阿拉伯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受到诸多桎梏的事实,伊斯兰教的影响被认为是其重要原因。其实这是对伊斯兰宗教的一种曲解,阿拉伯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不是伊斯兰宗教影响下的产物,而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历史事实。在伊斯兰宗教没有出现之前,阿拉伯人一直处在分散、孤立和落后的“蒙昧时代”。这一时代的阿拉伯妇女权益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是生存权,贫穷且多子女的家庭,女孩从出生时起,就面临着生存问题,有的因为经济原因而被剥夺了生命权;其次是自由婚姻权,女子婚前没有选择未婚夫的权利,婚后也没有离婚的权利。蒙昧时代的阿拉伯社会曾流行买卖婚姻、换婚(交互婚姻)与临时婚姻(活期婚姻)。男子可以不受限制地多妻。妇女无自主经营权、继承权与离婚权。待婚期长达一年,且寡妇可以象财产一样被继承或有价(聘金)转让;最后性别歧视,女性被视为一种动产[5]。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伊斯兰宗教的出现是阿拉伯半岛由奴隶社会迈向封建社会的文化标志。融合了阿拉伯传统文化和中东传统文化的伊斯兰教自出现开始就致力于构建一个新的文化体系,打破传统血缘关系的藩篱,建立以共同信仰为核心的教胞关系。对穆斯林妇女的尊重一直是伊斯兰宗教的主张:伊斯兰教义《古兰经》详细阐释了真主面前,男女平等和教法面前,人人平等。“作为男人配偶的女人是男人的同类,所以男人、女人都是人”(2∶30)。“我绝不使你们中任何一个行善者徒劳无酬,无论他是男的,还是女的——男女是相生的。”(3∶195)以及“求学是每一个穆斯林男女的天职。”另外,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和“五大功课”都没有体现对妇女的歧视。伊斯兰教的妇女观从本质上讲是开明和先进的,只是在其传播过程中难以突破和改变诸多传统风俗的桎梏。

面对当今世界针对穆斯林妇女社会地位的质疑和批评,伊斯兰教在宗教改良过程中特别关注穆斯林妇女地位的提高。穆斯林妇女一直都被禁止参加体育活动,在伊斯兰教的自我改良进程中,西亚国家把逐步解除妇女参与体育活动的禁令作为改变她们社会地位的重要举措。第一,西亚国家的妇女逐步出现在伊斯兰世界的体育竞赛:2005年在多哈举办的第三届西亚运动会成为了第一个允许妇女参加的伊斯兰教国家运动会;2007年,科威特公主乃伊麦·阿罕默德·贾贝尔·萨巴赫担任海湾阿拉伯国家女子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席职位。在她的不懈努力下,2008年3月在科威特举办了海湾阿拉伯国家的首届海湾阿拉伯国家女子运动会,比赛项目包括篮球、乒乓球、跆拳道、田径和射击等项目,女孩们甚至可以自己选择是否佩戴面纱。这一赛事成为了海湾女子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海湾妇女在朝着实现自我的远大抱负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第二,西亚国家的妇女逐步登上国际体育舞台:卡塔尔不仅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个允许女性参加国际比赛的国家,更是第一个允许女运动员穿短裤参加比赛的国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来自巴林的法蒂玛·格拉什和也门的希娜·阿里·艾哈迈德成为阿拉伯半岛历史上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女子运动员;2002年,卡塔尔人娜迪阿·曾丹作为卡塔尔射箭队队员参加了釜山运动会,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她是卡塔尔历史上首批女性亚运会代表队成员;2002年,科威特的3名女子跆拳道选手参加了在伊朗举行的国际跆拳道比赛,并获得了两金一银的骄人成绩;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的百米预赛跑到上首次出现穆斯林妇女的身影,来自伊拉克的姑娘阿拉·贾辛站在了百米跑道上,并且还参加了200m比赛;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更是成为了阿拉伯国家妇女全面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舞台。伊朗女子选手出现在跲拳道、国际象棋、划船、田径、射击、羽毛球、马术、武术和女子沙滩排球等十多个项目中;科威特的女子运动员数量甚至达到了54名,参加了跆拳道、乒乓球、网球、射击、柔道、击剑、田径、马术、保龄球、赛艇等项目;约旦队还派出了西亚第一个女子足球队参加了多哈亚运会的比赛;伊拉克有一对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首次亮相亚洲大赛的舞台;来自巴林的法蒂玛·格拉什更是获得了多哈亚运会田径比赛女子200m和800m比赛的冠军;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伊拉克女运动员达娜·侯赛因·阿卜杜勒·拉扎克一直在为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而拼尽全力,在北京奥运会前夕,美国《时代》杂志将她列入北京奥运会上最值得期待的100名运动员之一;2010年8月,伊朗15岁以下女子青年足球队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三,西亚国家的妇女开始全面参与体育活动。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组委会和志愿者的队伍中,东道主卡塔尔的妇女占了相当比例,在观看比赛的人群中也常见穆斯林妇女的身影,而且和男性同坐在一个看台上;在科威特,已经出现了一家女性体育俱乐部——姑娘体育俱乐部[6]。当今西亚国家妇女体育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近年来伊斯兰宗教改良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改良在体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2.2 “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国际体育交流

保守与传统是伊斯兰教留给人们的重要印象,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宗教主义是穆斯林与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障碍。改变原有的保守形象、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宗教主义是伊斯兰宗教自我改良的重要切入点,西亚地区日益活跃的体育人才交流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首先,西亚男子篮球的“归化”球员现象是西亚国家进行体育人才交流的一个亮点。“归化”球员是指那些改变原来国籍代表现有国籍打球的球员[7]。纵观当今世界体坛,球员“归化”已不是一隅一国的现象:以篮球项目为例,参加2009年美洲杯的多米尼加和加拿大,参加2009年欧锦赛的比利时和马其顿都有“归化”球员,参加2009年亚锦赛的韩国等队伍都有“归化”球员[7]。西亚地区的黎巴嫩、约旦、卡塔尔等国家也出现了“归化”球员。相对于“海外兵团”和“雇佣军”这些体育社会流动形式,“归化”球员现象具有更多的积极元素。“归化“球员有别于一些个人项目中依靠单个队员实现争金夺银的“海外兵团”,如代表日本参赛的原中国乒乓球队队员何智丽、代表荷兰参加国际比赛的原印度尼西亚羽毛球运动员张海丽等。“归化”球员“也不同于一些集体项目为了夺取某届大赛的成绩而采取的临时性举措的“雇佣军”。如代表菲律宾男子篮球参加2007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的美国球员凯利·威廉姆斯和代表德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美国球员卡曼。在篮球运动影响力日益扩大的今天,西亚男子篮球的“归化”球员现象不是为了狭隘的“金牌战略”目标,而是为了推动篮球在西亚国家的发展,体现了他们愿与世界加强体育交流的开放姿态。其次,派遣运动员到其他国家学习和锻炼是西亚国家加强体育人才交流的又一积极举措。伊朗扮演了这一举措的引领者角色,在他们发展篮球运动的进程中,不仅向篮球运动的发达国家学习,以塞尔维亚的篮球发展理念发展国内篮球联赛。而且鼓励国内有潜质的运动员到高水平的国家去锻炼和提高。卡扎米是第一个在美国NCAA一级联赛打球的伊朗球员,在2009-2010赛季他作为一年级新人在NCAA联赛中,场均拿到10.3分外加9.1个篮板球,数据非常惊人。一个赛季他一共拿到272个篮板球,创造了赖斯大学的新人纪录[8]。著名中锋哈达迪更是成为登陆NBA的第一个伊朗球员,现效力于NBA的孟菲斯灰熊队。2008年,伊朗在美伊局势日趋紧张之时开始了一次“篮球外交”,伊朗男子篮球国家队以备战奥运会为契机,赴美与多支NBA球队进行了比赛。2009年,伊朗在处理美伊关系的过程中又成功地开展了一次“足球外交”,让德黑兰的两支球队(波斯波利斯足球队与同城的埃斯特格拉尔足球队)在美国上演了一场“德比之战”,这些举措开创了两国体育交流的新局面,甚至对两国的政治关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缓和美伊关系赢得了契机。约旦不仅在国内篮球联赛中吸收国外优秀篮球人才,而且鼓励国内球员到别的篮球联赛中去发展,如效力中国CBA联赛上海大鲨鱼队的阿巴斯;足球方面,1999年,伊朗的萨赫鲁迪曾在当时的大连万达踢球并参加了当年亚俱杯的决赛。也是在1999年,沙特阿拉伯最富影响力的球星阿明(20岁时就成为了沙特阿拉伯国家队的队长,先后参加1994年和1998年世界杯)加盟当时的四川全兴足球队,黎巴嫩足球明星安塔尔先后在德甲的科隆队和中超的山东鲁能队踢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亚国家足球运动员亮相德甲等欧洲足球职业联赛的赛场。最后,利用石油经济优势事实“请进来”是西亚国家加强体育交流的一个特色。西亚国家在伊斯兰宗教改良的进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石油经济优势推进国际体育交流,发展体育事业。强大的石油经济不仅让西亚运动员走出去成为了可能,更吸引了众多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职业运动员来到阿拉伯地区。黎巴嫩、约旦和卡塔尔的篮球教练都是来自美国的高水平教练员。足球在西亚国家一直受到重视,为了推动该地区职业足球的进一步发展,西亚国家借鉴上个世纪70年美国和90年代日本的成功经验,邀请引进国际球星加盟,利用他们的名气吸引广大球迷到现场看球,帮助本国球员提高足球技术与意识,全面提升本国的足球联赛水平。像前德国球星埃芬博格和巴斯勒、巴西球星罗马里奥、法国球星勒伯夫、西班牙球星瓜迪奥拉和耶罗、阿根廷球星巴蒂斯图塔、韩国球星李荣杓等在职业生涯高峰期后都来到卡塔尔等西亚国家职业联赛“淘金”。这些海外球星的到来不仅提升了该地区足球比赛的关注度、提高了他们职业足球的水平,也加强了西亚国家与世界的体育交流。

2.3 积极承办各类国际体育赛事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各种体育赛事日益丰富,积极承办各种体育赛事也成为了西亚国家积极融入世界、展示自我的重要举措。以1960年开始创办的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来说,前18届比赛没有一次是在西亚国家举办。1997年,沙特拉伯举办了第19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这是西亚国家积极承办国际体育大赛的开始。仅仅在8年之后,卡塔尔又举办了第23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2005年),2011年的亚锦赛举办权又落户黎巴嫩;亚洲杯男子足球赛自1996年至今的5届比赛,有3届由西亚国家举办(1996年阿联酋举办第11届亚洲杯,2000年黎巴嫩举办第12届亚洲杯以及2011年即将在卡塔尔举办的第15届亚洲杯);虽然网球运动在西亚发展相对缓慢,但西亚国家对这个发展迅猛的运动项目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自1993年开始举办的迪拜网球赛以丰厚的奖金和赛事的高规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选手,成为当今网坛较具影响力的赛事之一;在国际乒联每年的十多站职业巡回赛中,阿拉伯国家也承办了四站比赛(科威特站、卡塔尔站、摩洛哥站和埃及站)。更重要的是,西亚国家开始了追求奥运的梦想,卡塔尔积极申办了2016年奥运会,虽然这次申办失利,但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奥运申办。举办众多体育赛事不仅让西亚国家逐步接触、了解更多的体育项目,也让世界通过这些赛事的举办逐步认识、了解西亚国家的社会生活。

2.4 体育竞技实力迅速提升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让提高体育竞技实力成为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突破口。宗教改良背景下的西亚国家开始意识到提高体育竞技实力对于发展国家体育事业乃至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意义。近十年来,西亚国家的体育竞技实力得到了快速发展,以亚运会来说,自从1974年中国首次参加德黑兰亚运会以后,这项赛事开始真正成为全亚洲人民的体育盛会。在1974~2006年的9届亚运会中,西亚国家的体育竞技实力逐步提高。从获得奖牌的国家数量来看,西亚在上个世纪的7届亚运会中获得奖牌的国家一直都在10个以下(分别是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4个、1978年曼谷亚运会4个、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8个、1986年汉城亚运会9个、1990年北京亚运会5个、1994年广岛亚运会7个和1998年曼谷亚运会7个),而在新世纪以来的两届亚运会中,获得奖牌的西亚国家数量都超过了10个(2002年釜山亚运会11个和2006年多哈亚运会11个),占到西亚国家总数的84.6%(土耳其、塞浦路斯和以色列不计算在内)。同时期的奥运会成绩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特征,自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西亚国家没有获得过奥运会比赛金牌,先后获得奖牌的国家也仅仅限于伊朗、黎巴嫩、卡塔尔和叙利亚4个国家,6届奥运会的奖牌总数也只有10枚。而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西亚国家在每届奥运会上都收获了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伊朗和叙利亚各获得1枚金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伊朗获得3枚奥运会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伊朗获得2枚金牌,阿联酋获得1枚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伊朗和巴林各获得1枚金牌),获得过奖牌的国家包括伊朗、卡塔尔、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巴林6个国家,4届奥运会的奖牌总数达到了22枚。从获得金牌的体育项目来看,除了摔跤等传统夺金项目外,西亚国家的体育强势项目还扩展到了跆拳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击(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重(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0悉尼奥运会)等项目。我们发现,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宗教改良进程,西亚国家的体育开始在国际赛场上逐步赢得了关注。

3 伊斯兰宗教改良背景下西亚体育发展的启示

体育与宗教无论从产生或发展、形式或内容上,都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一个关联度较高的、复杂连体的、相互交错的文化现象,体育的发展在受到宗教文化影响的同时也积极影响着宗教的发展。伊斯兰宗教改良背景下的西亚体育发展轨迹很好的体现了这一关系。

3.1 宗教对体育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从体育的起源来看,早期体育的萌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体育的演变、分化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宗教的影响。进入现代社会后,体育和宗教虽然分化成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活动[9],但是,宗教作为一种以信仰为特色的文化形态,对体育发展的影响仍然存在,并呈现出宗教的类型差异性、时代差异性、民族差异性和区域差异性等特征。伊斯兰教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教义的“保守性”和狭隘的宗教主义,伊斯兰国家把这一问题作为了宗教改良的主要突破口。正因为伊斯兰教坚持“要打破传统血缘关系的藩篱,建立以共同信仰为核心的教胞关系,真正践行《古兰经》所阐释的‘真主面前,男女平等’”的宗教改良目的,西亚国家的妇女体育才会从无到有;正因为伊斯兰教坚持“处理与其他文明的关系,维护世界文明、文化和宗教的多样性”的宗教改良路线,西亚国家的国际体育活动交流才会日渐频繁;正因为伊斯兰教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来应对世界的挑战”宗教改良的勇气,才会有西亚国家在承办各种国际赛事中积极的姿态。近年来伊斯兰教的宗教改良举措为西亚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2 体育发展有益于推进宗教的改良进程

随着把奥林匹克文化在当今世界日渐深入人心,奥运会成了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奥林匹克旗帜引领下的体育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正因如此,原本对体育不太重视的西亚国家也开始意识到到发展体育运动,加强国际体育交流对于西亚国家树立国家形象和融入世界的重要性。在西亚国家妇女体育发展的进程中,卡塔尔扮演了一个“开路先锋”的角色,卡塔尔对于国内妇女参与体育活动的“开明”态度是对传统伊斯兰宗教的最大挑战,这一态度的背后其实与他们对奥运会的期盼,实现本国人民和阿拉伯世界的奥运梦想密切相关。要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就必须解决伊斯兰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之间的“诸多冲突”,要改变世界对阿拉伯国家的“成见”,要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从一定程度上讲,西亚国家追求奥运的体育梦想为他们的宗教改良带来了动力,指明了方向,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正积极的影响着西亚国家的宗教文化改良进程。

4 结 语

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教育机制、宗教信仰等诸要素之间密切联系并相互影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事业如何实现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当前体育学术界对于我国体育体制改革进行热烈讨论之际,或许,西亚国家的体育事业在伊斯兰宗教改良背景下的快速发展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1] 杨洪贵.澳大利亚穆斯林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穆斯林,2007(2):56-58.

[2] 周传斌.美国穆斯林掠影[J].中国穆斯林,2010(3):49-52.

[3] 尹斌.欧洲的穆斯林问题[J].国际问题研究,2006(1):63-65.

[4] 海俊亮.关于伊斯兰教文化的思考与展望[J].中国穆斯林,2007(4):35-38.

[5] 沙宗平.伊斯兰教与穆斯林妇女权益浅议[J].中国穆斯林,2006(2):10-12.

[6] 龙芬,熊姿.试论伊斯兰教国家妇女体育运动的发展— —由多哈亚运会引发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7(12):84-86.

[7] http://sports.sohu.com/,2009-08-16.

[8] 伊朗公布23人大名单超豪华阵容令男篮恐惧[EB/OL].http://sports.sina.com/,2010-06-15.

[9] 曹晓东,蒋荣.宗教与体育发展关联性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6):18-20.

Research on the Sports Development in Western Asia Countries in the Backgrounding of Islam Religion Reform

TAN Xin-Li,PAI Zhi-Peng

(PE Repartment,Hunan Crty Institute,Yiyang 41300,China)

G80-05

A

1004-3624(2011)02-0022-04

2010-11-23

谭新莉 (196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西亚伊斯兰教穆斯林
全都知道的佐西亚
马来西亚·吉隆坡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与现实
美国穆斯林群体探析
坚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
苏雪林《屈赋论丛》中华文化源于西亚之商榷
陶西亚的柳树枝
揭开穆斯林餐厅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