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社区城乡结合部体育文化发展的综述思考

2011-02-18潘施伊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结合部城乡社区

潘施伊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四川泸州 646005)

新农村社区城乡结合部体育文化发展的综述思考

潘施伊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四川泸州 646005)

新农村社区城乡结合部是我国步入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构建小康社会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探究目前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存在的健身意识、体育场地缺乏、体育活动意识淡薄等现象,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两者互动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和谐发展;对策

Abstract:New rural community of urban and rural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stepping into a new stage,in order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comprehensive building well-off socie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This paper used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explores the present countryside community body sports culture exist phenomenon,suchas fitness awareness,sports lack,sports consciousness etc.puts forward to want with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s the turning point,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rural community both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rural community;sports culture;harmonious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0 前 言

2007年6月,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62.58%,成为全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乡一体化不仅是指城镇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重点,包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交界处,是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窗口,又是城市辐射农村的桥头堡,是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重要纽带。体育文化是人类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并通过有形的身体形态、动作技能、运动器材、物质以及无形的与社会属性相关的意志、观念、时代精神反映出来,显现了各具特色的存在方式[1]。体育文化的发展,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传播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不仅是巨大的,而且也是其他文化所无法比拟和不可替代的,这是由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所决定的。因此,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体育本身,还表现在教育方面,更表现在文化和社会价值方面。研究城乡一体化体育文化发展,在构建新农村社区体育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具有深远意义。

体育是提高全民身体健康水平和精神文明素养,促进经济发展,丰富其文化生活的有效手段。我国约有13亿多人口,而9亿在农村。因此,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城乡一体化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对于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经济比较落后,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客观条件方面,一是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少质量差,体育经费匮乏,来源枯竭。绝大部分村组乃至乡镇财政没有体育经费预算,体育事业经费开支几乎为零。大部分村组根本看不到体育场地设施,无法满足农村居民体育锻炼和开展活动的需要。二是健身意识和生活方式影响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缺乏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参与锻炼的人数少,形式单一,主要以散步、跑步等简易的体育项目为主;在主观方面,农民认识不到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的差别,对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据调查资料显示,40%的农民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53~57%的农民认为生产劳动就是体育锻炼;37%的农民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生产劳动[2]。农村体育场地器材匮乏,严重困扰着农村体育活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据调查数据显示广大农村地区却只占20.2%的全国体育场馆资源。据对四川省部分建成新农村实地考察中发现,只见崭新砖瓦房,不见健身运动场的现象较为突出,农村缺乏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制约着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因此,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应纳入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为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1 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体育新体系是体育文化发展的路径与选择

1.1 政府指导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城乡结合部体育文化发展,政府职能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乡体育意识差距,使农村体育与城市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人为本,从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物质文化条件,把新农村社区体育作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风貌窗口,把全民健身活动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政府工作。同时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形成健身、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体育活动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一种习惯,加大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宣传,将科学的健身理念树立在广大农民思维之中。从根本上提升农民健康意识,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新型体育观念。

1.2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体育组织,适度开展体育产业建设

开展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体育活动,应建立健全农村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城乡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上级体育部门以及组织建设。各级体育部门要依托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加快农村社区体育组织的建设,同时,由于农村社区居民众多、人员分散,需求多样化,仅靠乡、镇、社区极少数体育专职人员开展活动是不现实的。但是农村学校中的体育教师可以成为动员组织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宣传体育科学知识、传授体育技能、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的体育骨干,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区域性体育发展的社会网络;加强对农村社区体育活动,组织农民进行体育锻炼并分类进行指导,提高农民体育锻炼的水平和效果。目前,随着农村体育健身热潮的到来,农民对体育健身用品的需求增加,必然拉动农村体育消费。此外,体育文化代表着当地文化特色,可以被当作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这不仅可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保护和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必然带来体育产业新的生机和活力。

1.3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农民健身活动提供场所

发展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工作是解决村社群众体育场地器材匮乏问题。根据2005年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四川省共普查统计出体育场地44 535个,其中:标准场地26 196个,非标准场地18 339个。乡村一级体育场地设施仅占10%左右。各级政府要重视体育设施建设,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努力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配置农村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充分利用荒地和宅基地复垦地块。同时,要大力度挖掘和盘活现有社会体育资源,采取体育产业化、社会化方式,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设施,才能实现共驻、共建、共享,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此突破资金和场地的瓶颈。因地制宜开辟乡村天然体育健身场地,发挥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体育设施资源上的明显优势,实现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与新农村社区体育资源共享,为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和农民健身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2 体育文化发展在构建农村社区和体育新体系的积极作用

2.1 具有良好的农村社区凝聚力

凝聚力是维系一个集体或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集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集体化的解体,以及发展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利益多元化,目前我国的乡村凝聚力意识薄弱,或者说还未形成乡村凝聚力。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体育文化的客观存在,牵系着一个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体育文化的体育精神与社会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这种由体育精神所凝聚结成的极大的集体合力、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和社区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构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能使人感到充满青春活力,令人振奋和催人进取,能更好地体现体育新体系的积极作用。

2.2 促进农村社区良好的人际社会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工作效率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强度与压力加大,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农村社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相对减少,人们各自忙忙碌碌,使每个人感觉到人际关系的淡漠和孤独。而体育文化是一种良好的情感调节剂,作为人类文化重要部分的体育文化生活,它不仅可以作为紧张学习工作之余的体力、脑力恢复的调节剂,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作为人们娱乐、享受、愉悦身心的调节剂。在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方面,通过身体放松运动、竞技比赛、与大自然交流等内容,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供给营养,也供人们欣赏美的情操,因此,体育文化的审美价值融合在人们的情感体验之中,充实人们的精神境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审美情趣,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顺利发展。

2.3 增添农村社区居民生活丰富多彩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体育文化存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民族性和人们需求的多样选择性,即体育文化并不具有统一的模式,它是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不同需要而存在的[3]”。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农村社区来说,生活不仅仅是衣食和事业,也不仅仅是利益或地位,体育文化将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生活质量的高低,而人的生活方式又总是与文化教育密切相关的。和谐社会所要创建的一种高质量的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和谐的生活,丰富的生活,快乐的生活。这其中就有体育文化的存在,而有了体育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也就有了人们对待体育文化的认知。

3 转变农民体育认识观念,建立和谐新农村社区

体育文化的发展就是大力弘扬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文体育新体系。我国体育文化的丰富与持续发展,必然促进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随着《全民大众健身计划》的实施,农村体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农村管理监督体制不健全,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体育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健身意识淡薄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体育发展受到一定阻碍。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这给体育战线乃至全社会一个明确的思路,体育文化事业要重在带头和指导大众强身健体。为了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农村体育的发展应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完善体育法制法规建设,构建适应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政府性体育管理组织,加大体育科学宣传力度,转变农民的体育观念,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社区体育事业的呼唤。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城乡结合部的新农村体育文化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积极推行体育文化与和谐社会发展对我国城乡新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 结 语

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发展在城乡结合部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城乡结合部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与组织,也离不开农村这片沃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而农村社区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一种新的活动模式,正在成为大众健身娱乐的重要基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的可靠保证,对农村居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方面会产生良好的效应,无疑对促进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既能够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又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丰富农民的社会文化生活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文明与进步。

[1] 冉令华,田雨普.新世纪我国农村体育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7,14(2):131-135.

[2] 左新荣.我国农村群众体育开展乏力的社会因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

[3] 任保国,张宝荣.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28(1):14-18.

[4] 侯广斌,周新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体育建设的对策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7(10).

[5] 彭英.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5(3).

[6] 陈宁,周挺.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0):16.

[7] 张传龙.体育下乡对推进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2010(8).

Thought of New Rural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Review

PAN Shi-yi

(Basic Department,L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uzhou 646005,china)

G812.42

A

1004-3624(2011)02-0012-03

2010-12-31

潘施伊(1961-),男,重庆万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结合部城乡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