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TC外资的新磁场

2011-02-18古月

中国新时代 2011年9期
关键词:处方药跨国外资

| 文 · 古月

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切入中国OTC(非处方药)市场的细分领域,中国非处方药物市场关键的增长领域(维生素和膳食补充药物以及咳嗽、感冒和过敏药物等)将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维生素市场,随着全球药企巨头赛诺菲-安万特的介入,我国的药品零售业维生素类非处方药品牌已接近被外资垄断。

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非处方药在美国又称为“柜台发售药品(over the counter drug)”,简称OTC药。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

传统上,OTC在外资药企的业务结构和利润结构中居于从属地位,相对不为管理层所看重。根据Bernstein公司的统计,平均来说,OTC业务只占到6家最大跨国药企全球销售的16%和营业利润的14%。但近年来,跨国药企曾经倚重的处方药因为专利的陆续到期而增长疲软,仅2010年,就有15%的专利药到期。根据调研机构IMS Health公司的数据,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率从2003年的10.2%减慢到2008年的4.8%;而处方药的表现则更为糟糕,美国处方药销售总额只增长了3.8%,为50余年来最低的增长率。

面对这种局面,国际医药巨头在加紧研发新药的同时,不得不在战略上加大向非处方药的倾斜。通过将专利期已满的处方药向非处方药转换,可延长药品的生命周期,把处方药因失去专利保护、面临仿制竞争而造成的销售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与国际O T C市场相比,中国OTC市场的增长很快且前景更为看好。中国的健康药业市场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2010年的市场规模约为120亿欧元(约1095亿人民币)。根据中国非处方药协会的统计,过去5年,中国非处方药市场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1%,位居全球首位,并远远高于全球非处方药平均5.4%的增长率。另一方面,中国非处方药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OTC仅占中国医药市场总份额的10%-15%,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处方药占全国30%-40%的比例还有很大差距。但随着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对轻微病症进行自我诊治能力的提高,消费者自行选购非处方药的情况将越来越普及。预计到2017年,中国OTC市场价值将超过1500亿元。

随着中国OTC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将争相进入。一方是国际药品市场的增长疲软,一方是蓄势待发的中国OTC市场,这促使外资药企在战略上加大了对中国OTC市场的关注及投入,同时,也将加大国内医药企业的竞争压力,未来OTC行业的整合将进一步加剧。

早期进入中国OTC市场的中美史克、西安杨森等跨国药企,可说是最早的开拓者,已促使中国百姓开始具有自我药疗的意识。此后,善存、金施尔康等进入民众的视线,带动了维生素类产品的市场热潮,并带动众多的民族品牌开始崛起。

目前,国内OTC行业的整体竞争格局非常分散。跨国药企占据约30%的市场份额,国内药企占70%左右,但没有一家企业单独的份额超过10%。国内OTC生产企业中虽有云南白药、哈药集团、江中药业、东阿阿胶等大型知名企业,但更多的却是资金和技术都相对较弱的中小型企业。

随着外资药企加大投资和未来行业整合步伐的加快,国内OTC企业需要在竞争观念和市场运作水平上不断提高。从关键竞争要素看,OTC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品牌和渠道是产品制胜的关键,因此具备这两个要素的企业将成为行业整合过程中被争相追逐的优质资源。

猜你喜欢

处方药跨国外资
国家药监局关于联苯乙酸凝胶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1年第148号)
国家药监局关于蒲地蓝消炎片、红花逍遥片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2年第8号)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网购处方药 分情况区别推开
网购处方药与现行法规冲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