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11-02-17李明超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655331
李明超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 655331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李明超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 655331
近些年,不少教师都在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中学语文的教学,但所有的这些方法都无一例外,主要都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很难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也改变不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局面。本文试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某些教学观点。
教学;教学理念;课程标准; 传统教学
随着新大纲的修订、新课标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投入使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讨论和争议没有以前激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批评和非议也没有以前多,这一现象给人的感觉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消除。新课程实施已有六年,这六年来中学语文课堂虽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出了不少问题。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对语文教学缺乏基本的把握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认识不够,通常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经过新课标改革后总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而且只要是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就是新课程,对课标要求的凡是不考的就不学,更甚者少讲变成了不讲。很多教师只知道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文学的品位、基础知识的掌握轻描淡写。
(2)对新教材的使用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灵活性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一些教师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多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内涵和主要的教学目的,对新课标的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深入地去拓展知识和文化空间,而是把新课程内容又变成新的僵化的形式和教条并要求学生掌握。
(3)教材变了,而教学方法依然没有变
语文学习是我们的母语学习,而且语文课程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课程,语文课程虽然没有什么公式推导,但具有丰富人文内涵,语文课程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但在一些地方一些教师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的过程,而是将这一过程变为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最终还是没有达到新课标的目的。
(4)部分教师对文学内涵理解不够深透,教师自身能力和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文学的钻研深度不够,对很多文学方面的东西他们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只注重整体感知,而不能深入分析,更谈不上拓展知识;教师株守教师用书、缺乏个性化的理解、对言语的感悟不够、讲解不精、要点不清楚、点拨不到位;忽视中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
(5)对学生综合性学习不够重视
很多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总认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是可有可无的。倡导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这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反复强调过,要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也都表达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它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特别重视。
(6)教师自身素养没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而提高
由于一些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就存在困难。一些教师仍然站在语文学科考试成绩的角度来教学,在教学中仍然忽视对学生素养的形成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存在部分语文教师虽然都接受过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培训,但由于受传统评价体系的影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不敢放开手脚搞课改。
当然在高考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学生不愿也不可能在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中投入太多的精力、花费过多的时间。因为在只能用高考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的今天,大多学生认为花费时间在语文课程上所取得的成果不及花费同样多的时间在其它学科上取得的成果那样显著,所以很多同学也不会把更多的课余时间放在语文课的学习上,对语文的学习也只局限于课堂上教师的教授时间,其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始终是和其他科目无法抗衡的。所以,教好语文这门课程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看似简单,其实内容却非常丰富,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求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求具备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的能力,在完成教学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能力。
二、建议
(1)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坏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课堂效果很大因素取决于教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差异。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理念和素养应该是每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在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同时,教学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明确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并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提升必须建立在树立课程意识的基础上,要用新的课程理念来主导整个的教学活动,课程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等资源是用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要有意识地去转变原来固有的教学体系。
(2)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记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好采用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式,时间长了很多东西自然也就潜移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提高了。真正做到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从而也能正常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个性。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由于语文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在教学中也就很难找到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教师水平高与低好像都可以去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但是,教师的素养对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很关键的。语文学习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基础知识又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融会于其中的是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要求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对教材的解读既要注意其精神实质,又要有自己的见解。
(4)语文教师应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
所谓的综合性学习就是基于教材和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知识形态。所以实施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突出它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综合性学习具有一定的附着性,它是语文课程中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通常意义的语文学科学习比较,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更强,它的学习目标具有综合性,它采用活动的方式,运用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引出与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再经过自主、合作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合作精神的养成。
(5)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要更要做出表率作用,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老师的积极主动带领下学生才有积极主动性。作为教师还要学会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做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
上述的建议,在教学中究竟如何去实施,这都要因人而异、因课文等具体情况而定,所谓教无定法,没有哪种方法是最好的,也没有哪种方法是不好的,每一种教学方法从来都是在个体或群体的创造中发现出来的。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其潜在能力。之所以提出来,意在跟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的选择 和运用重在继承、贵在创造。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遏制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1]何金松.汉字文化解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阮周林.交互阅读模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2001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