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培养
2011-02-17窦卫中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550008
窦卫中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550008
浅谈高职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培养
窦卫中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550008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我们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借鉴国内外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成果,运用教育学与体育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提出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终身体育;体育教育;思想
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场所,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体育是至关重要的方面。这就要求体育能够使学生具备体育锻炼的能力,使他们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使之身心健康,充满活力,以便更好地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终身锻炼能力的培养。
一、终身体育的概念
“终身体育”是前苏联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的体育思想,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第二,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这种理念,对世界各国的体育观念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广泛接受。关于终身体育的概念,目前较为公认的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接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根据终身体育的概念,终身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应有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3个教育层次构成,而高职体育教育成为高职学生接受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阶段。
二、在高校建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意义
从当今社会现实需要来看,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强烈,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是终身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培养健身的能力、兴趣和习惯,为终生健身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学习任务提供身体保证从今后发展来看,使学生懂得健壮的身体并非是永恒不变的,只有养成锻炼的习惯,才能使他们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身体锻炼.特别是在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的一生中能在终生健身意识的支配下,坚持进行健身活动,使自己能健康、愉快、顺利地工作和生活,以旺盛的精力去参与竞争,迎接挑战。使我国高校培养出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具有终身健身的意识,以良好的身体素质投入到新世纪现代化的建设中去,成为“科教兴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强盛贡献力量。
三、我国高职体育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职体育教育存在严重的中学特点,即应试性教育的痕迹。“应试教育”的大学化延伸,使体育课成为指向竞技目标的枯操训练课,把体育活动解剖成单调的技术动作,这不但不符合“素质教育”大众性、个体化的教育思想,而且挫伤了同学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很长时间一直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成绩的评价也贯穿了竞技运动能力发展这条主线,出现了体育教学竞技化的现象,加上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较高,使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望而生畏,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带来了不小的副作用。
在教学方法上,又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统一性与教师权威作用,使师生之间关系缺乏沟通,缺少互动。加上可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较少,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到惧怕或厌倦,出现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这样的教学形式显然与体育教育的目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增进健康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四、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建立与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相结合的高职体育教育新体系,应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今后把握的大方向。
(一)加强理论课教学,确保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
体育理论课教学是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的前哨站,是激发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加深对体育的理解,用准确的思维方式、思维活动去认识体育,指导体育活动,达到学习锻炼的目的而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要加大理论课的比重”。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理论课偏少,还是传统的学期初一节,学期末一节,这种现状不符合现代体育的要求,应逐渐改变。体育理论课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解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行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的专门形式,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为此应重新认识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地位,加大理论课比重,以保证有计划、系统地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发挥理论课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主导作用。
(二)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
高职体育教学的近期目标是把体育锻炼作为自我身心强键、愉悦的重要活动内容。长远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选择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以及未来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终身体育的观点和效应,全面维护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掌握和娱乐休闲体育相结合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运动技能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但是,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并不是不要求掌握运动技术,体育的教学目标只有在学生掌握一二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且运动技能的掌握也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保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将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掌握结合起来。同时提高身体素质还要与娱乐休闲相结合,与娱乐休闲相结合是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体育学习的过程单就身体素质的教学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要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就要使体育活动充满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喜欢体育运动,所以要重视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这样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高职体育教学应根据社会体育发展的形势,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渗透休闲体育的思想和休闲体育的活动内容,如网球、毽球运动。在专项课的选择方面尽可能与社会的发展形势和需要相结合,以便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很快适应社会体育的锻炼方式,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四)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高等学校要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应该逐步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深厚,道德修养高尚并能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而且要不断更新知识。教师要精通所任课程的专业知识,并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和才能,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因为学生崇拜和信赖的是知识渊博,能够正确解答各类问题的教师。目前,大学生知识面广,勤于思考,从国内社会生活到国际政治形势,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都喜欢涉猎,思想十分活跃敏感,但他们的分析、识别能力往往有限,十分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各方面的兴趣爱好,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学点人文科学和心理学知识,认真研究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活动规律,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1]许青生.体育教学法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体育教学.(1):26—27
[2]吴秋林,胡婉珍.终身体育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江西社会科学.2000,(10):115—118
[3]孟丽梅,孟祥利.略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81—85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