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引发的大众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分析

2011-02-17谷建云湖南女子学院长沙410004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8期
关键词:恐慌大众危机

谷建云 湖南女子学院,长沙 410004

突发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引发的大众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分析

谷建云 湖南女子学院,长沙 410004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发生问题,必然引起人们高度的关注,并对人们的心理造成诸多影响。本文初步探讨了突发食品安全卫生事件的影响,分析了突发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引发的大众心理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方法。

突发;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大众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一、突发食品安全卫生事件的影响

食品安全危机事件是指食品数量和质量问题对人群、组织、社会和国家产生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人类过度分工的结果,弄得人们已经搞不清楚自己每天吃了什么?大部分的人只负责“买”与“吃”,完全不清楚眼前的食物是如何“种植”、“养殖”、“加工”、“烹调”的,万一过程出了问题,自己也被蒙在鼓里。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而“食”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一种被广泛认可、并得到广泛实行的社会性行为,具有特殊的社会重要性。食品是人们消费最为普遍、日常消费量最大、与千家万户联系最为紧密的特殊商品,也是非常容易受到流行病侵袭的商品。食品安全发生问题,不仅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食品企业的产品质量,与大众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到生存权,因而每一次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都会引起人们高度的关注,并对人们的心理造成诸多影响,严重时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二、突发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引发的大众心理危机

(一)恐慌心理

食品是直接与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联系的商品,因此食品安全危机比其他商品的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惊恐要大得多。此时人们迅速拒绝购买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利用各种渠道不间断传播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有时还容易产生对食品安全的过敏化和扩大化反应,不仅拒绝消费带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而且连带性地拒绝消费其他食品,造成食品市场的跌宕起伏乃至全面萧条。此外,不少消费者还会产生过度防备的心理,其最大特征便是大量购买、囤积相对安全食品,造成某些食品供应全面紧张,严重时甚至造成食品市场崩溃;而当商品危机迅速过去后,那些囤积起来的大量食品又给消费者个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给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浪费。

(二)紧张焦虑心理

由于以往长期大量消费了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该类人群容易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担心该类食品已经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造成了影响,为了求证影响的结果,而几次三番地跑到医院看病体检,或紧张得夜不能寐。

(三)逃避心理

这是消费者在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时产生的一种消极退让的心理,其行为特征是在发生食品安全危机时尽量远离带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和人群,采取极端自我保护措施,有时不愿意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为缓解食品安全危机所作的努力,对他人在食品安全危机中遭受的伤害表现也比较冷漠。

(四)悲观心理

这是行为主体丧失信心的心理表现。持这类心理的消费者为缓解自己由于悲观而产生的过高心理压力,可能采取违规性消费行为,比如继续消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由于缺乏对自己主观判断的信心,他们往往容易为市场流行的意见左右,是食品安全危机中危险性、有害性消费行为的高发人群之一。

(五)逆反心理

这些消费者往往对政府、医疗界、媒体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所采取的行为则与这些机构倡导的行为刚好相反。一般来看,逆反心理的产生与个体所受的挫折经历较少或者心理在过去受到压抑有关,有些则与消费者过去长期形成的对传媒的怀疑态度和刻板印象相联系。

(六)从众心理

消费者普遍具有产生从众行为的心理基础,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往往趋于一致,产生了所谓“大概率价值观”现象。在发生食品危机时,由于信息的混杂和失真,人们缺少正确进行判断的必要信息条件,发生从众性消费行为的可能性更大。SARS发生期间,一些地方在食品供应仍然非常充裕的情况下发生抢购食品的行为,其根本原因是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应该注意的是从众心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食品危机中,如果对消费者从众心理引导不力,它有可能最终发展为“服从”行为,导致消费者无条件服从某些消极、负面的心理,形成逆向运作的巨大社会合力,猛烈冲击食品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秩序。

三、突发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引发的大众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分析

(一)政府媒体信息及时公开透明。在发生突发食品安全卫生事件时,政府应及时重视并参与调查,及时通过媒体向人们发布突发食品安全卫生事件的真实情况,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而不是遮遮掩掩,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使人们对政府和媒体失去信心。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突发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尽量地减轻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危害和影响,提升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这可以有效地缓解和减轻人们恐慌、紧张焦虑和逆反的心理。

(二)正确了解食品安全常识,避免夸大危害。人们往往会因为不懂食品安全知识而感觉到紧张焦虑和恐慌,因而正确了解食品安全常识,了解其危害性,可避免夸大危害,从而缓解紧张焦虑和恐慌。食品卫生安全危机对人体的确可造成影响,但一般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成大的身体伤害,如果自己的食用时间不长或食用量不大,不必要过于担心。当然这时候还可通过到权威的医院做相关体检来查看是否已造成身体损伤,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并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争取赔偿,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来缓解紧张焦虑。

(三)食品监督机构和食品企业应让人们重塑信心

食品监督和检测机构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抽检工作,严查质量,加重处罚不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则面对食品卫生危机事件发生时不是采取否认、遮掩、不愿意承担后果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应尊重消费者,及时道歉,及时下架,补偿消费者的损失,并配合政府查清问题缘由,及时采取措施杜绝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出现,做一个负责任的食品企业。只有这样才可能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让人们重塑信心,消除悲观心理和逃避心理。

(四)社区心理疏导讲座和团体辅导

人们出现的心理反应应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不能采取高压政策,恐慌心理是压不住的,越压越恐慌。要请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心理治疗人员介入。通过讲座和团体辅导让人们认识到种种心理反应都属于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并及时帮助人们通过认知疗法、放松疗法、宣泄疗法等疏导不良情绪。对个别心理紧张焦虑严重的还可做个别心理咨询和疏导。

[1]梁文静.论食品安全危机中的大众心理引导[D].上海交通大学.2008

[2]隋红, 宋艳芳, 杨昌锐, 王重建,聂绍发.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众心理影响初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年第24卷第3期

G446“黑心食物”的报导与传闻层出不穷,几乎每年都会听到大规模的黑心事件,而且近几年来,黑心食物好像愈来愈多,到处都有,不但造成民众的恐慌,甚至连买东西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你吃到三聚氰胺了吗?吃到孔雀石绿了吗?吃到病死猪了吗?吃到镉米饭了吗?吃的油是地沟油还是有致癌物质超标油?玉米、西红柿是不是转基因的?转基因食品究竟安不安全?“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还敢吃什么?”,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人们不禁如此质问。

本论文为湖南省科技厅立项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2009ZK3029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8.146

猜你喜欢

恐慌大众危机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停电“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MERS可防可控别恐慌
茶水间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