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维吾尔族民间地毯

2011-02-17夏克尔赛塔尔新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8期
关键词:石榴花和田维吾尔族

夏克尔·赛塔尔 新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浅谈维吾尔族民间地毯

夏克尔·赛塔尔 新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由民间艺人们用传统手工精心纺制而成的维吾尔族地毯,用料考究,织工精细,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维吾尔族地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被称为独具一格的“东方式”地毯。本文主要叙述了地毯的历史,制作工艺和图案。

维吾尔族;地毯; 图案

维吾尔地毯是维吾尔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产品,是以绘画、纺织、雕刻、刺绣、印染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产物。它是勤劳、勇敢、聪慧并富有创新精神的维吾尔人多年辛勤劳动的产物。是维吾尔人从古至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祖传行业,它在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维吾尔族民间地毯的传说

维吾尔族著名的地毯主要产于和田,故得名“和田地毯”。它属东方民族手工地毯体系。关于和田地毯,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于阗国王命令一个最有名的织工在一个月内织出一条大地毯。织工为了如期交差,夜以继日地不停赶织。小女儿古兰见父亲如此劳累,就十分懂事地在一旁帮助父亲,终于将地毯如期织完。国王看到雍容华贵、美丽异常的地毯,十分高兴,决定重赏古兰父女两人。然而古兰父女没有接受国王的赏赐,而是请求国王免除与他们一样贫苦的村民三年的赋税,国王被他们的爱心所感动,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村民们对古兰父女俩充满感激之情,和父女俩学习织毯的技艺,并将他们织出的地毯以古兰的名字命名。从那以后,和田地区的地毯就被称为“古兰姆”。

关于和田地毯,在当地还流传着动人的故事。据说东汉时期,在和田的玉龙喀什河畔有位叫阿克西凡的农民,他聪明勤奋,充分运用当地的棉花、羊毛特产,研究出用棉线做经线,用羊毛线做纬线织扣栽绒的办法织出地毯。同时,还用当地盛产的核桃皮、石榴花、沙枣皮等植物的果皮、茎、叶拌上铁锈发酵染色,使织出的地毯绚丽多彩。他的发明创造很快流传到和田、喀什等地,后来人们把阿克西凡称之为“地毯之父”。

从古代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新疆地毯生产的历史至少已有2000多年。1959年在和田民丰县尼雅遗址(汉代精绝国故址)的一个夫妻合葬墓棺内发掘了一条有鲜明东汉特点的地毯。在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出土了公元1-2世纪的迄今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栽绒鞍垫。在尉犁县营盘墓地出了公元2~3世

纪的立狮动物图案地毯。另外,在古楼兰,尼雅遗址中还挖掘出土有雕花装饰的织毯打耙,行话称木手,有15~20个耙齿,证明公元前新疆已有了地毯。

二.维吾尔族民间地毯的制作工艺

1. 准备工序:先对毛纱进行洗调,有效地清除附在毛纱上的杂质,脂肪和尘埃,这样既保持了原料的品质,又能保证着色时不出现染不透,染花色暗的弊端。

2. 织毯工序:织毯操作过程有打底、缠边、过纬、剪荒毛、打纬、抽绞等。

3.成形工序:它主要指平毯、洗毯、后整程序。毛毯生产的初期新疆先民用赭石以及各类植物做染料进行着色。在考古出土的新疆古墓内的各种毛织物呈现的色泽中就可以了解到,当时做染料的植物主要有:乌尔丹、石榴皮、青核桃皮、桑树皮、红花、茜草、杏树根、葡萄干、黑花、铁锈等。这些植物都产自新疆。染色的配料有石榴、白矾、绿矾等。用植物性和矿物性染料能使毛染色泽柔和亮丽,不易退色。随着现代印染技术的发展,天然染料逐渐被化学染料所替代。

三.维吾尔族民间地毯的图案

和田地毯图案别致,独具风格,色调高雅,在图案结构上充分体现了东方民族的艺术特色,尤其是维吾尔族的艺术特色。多以植物花、果、枝叶及饶有风趣的各类动物为纹样的基本造型、加以扩张变型,并辅以有变化的几何形纹理而构成。图案设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按图案内容和形式可分为石榴花、蜡花式、波浪式、波斯式、散点排列式、洋花式、五枝花式和博古式八大类,此外,还有人物、花鸟和风景挂毯,各具特色。

按照民间寓意,维吾尔族地毯图案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 开力肯(kalkun):以二方或四方连续排列。开力肯(kalkun),维吾尔语意为“洪水”之意。

这种地毯图案是把满铺毯面的四瓣花纹、八瓣花纹、巴旦姆纹样等限制在各种不同色彩的多层菱形格局内,它犹如洪水暴涨时形成的漩涡和溅起的层层浪花,被誉为“浪花四溅”图案。

2. 恰其曼(散花式)(chachma nusxa):维吾尔语意为散花。它是在规定的范围内,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纹样。一般是由一至三个圆行的适合纹样组成主体纹样,维吾尔艺匠称阿依古丽,即月亮花。然后,在其周围空间可添加大小不同的花朵、枝叶,并在毯面四角饰以几何图形角隅纹样。

3. 阿娜古丽(石榴花式)(anargul nusxa):采用石榴枝、叶、花、蕾、果实等做一组对折或对称排列。维吾尔语意为石榴花。石榴花是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喜爱的纹饰之一,在各类工艺品中普遍使用,该纹样是在地毯的中央部分,将一组经过变化的石榴花、枝、叶、花、蕾、果实等,以二方连续形式向中央延伸,直到中心处,再对折回来,作对称状布局。

4. 伊朗努斯卡(伊朗式)(Iran nusxa):以一个主点和一个副点做四方连续排列,系移植于伊朗图案,故称伊朗式。维吾尔语意为伊朗式。它来自东方地毯圣地古波斯(伊朗)。实际上,它从伊朗、土耳其、土库曼、阿富汉等地引进后经过维吾尔族艺匠加工改造,成为具有维吾尔族风格的几何图形纹样。

5. 拜西其且克古丽(五枝花)(bash chichak nusxa,):拜西其且克古丽(五枝花)满铺布局,是用一组五朵变形的四瓣花,以主体八瓣花为中心,与蕾、叶、枝组成一个单独纹样进行四方连续布局,一般在湖蓝、宝蓝、深蓝底色上呈现淡黄花朵及花蕾,枝叶则着以翠绿、墨绿、中绿色。这种纹样变化大,色彩典雅,富于春意,亦称“五枝春花”。

6. 艾地亚勒(美术式) (adiyal nusxa):由朵朵玫瑰和多枝花卉以软花纹和阴阳明暗处理,四边对称平衡构成。因从印度引进,也称印度努斯卡,又名“洋花子”。

7. 加依乃玛孜努斯卡(拜垫式) (jaynamaz nusxa):在一个或几个龛形内以向上的骨式布局一组纹样左右连续,有的织有明显的星月标记和蜡烛标记,是专门铺于礼拜寺的祈祷用毯。

8. 着克努斯卡(博古式) (longqa nusxa)在大红、深红、深蓝底色上布局炉、瓶、鼎、坛和琴、棋、书、画形象的图案,以软花纹构成,是由中原引进,为汉、维吾尔两个民族文化艺术融合的结晶,也称“龙卡”。尚有以来源寓名的地毯图案有土库曼式、阿塞拜疆式、波斯努斯卡等。

总之,新疆地毯图案丰富多彩,有分类,有寓意,在东方式地毯中独树一帜,它是新疆人民,特别是维吾尔族群众长期实践的结果,它标志着劳动人民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再创造,体现着他们的感情、理想和审美情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

[1]贾应逸,张享德. 新疆地毯史略.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

[2]冰河.试论我国新疆毛毯及其艺术.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

[3]张享德,韩连芬.民间毡毯.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6年

[4]阿布都外力·吐尔逊.地毯制作.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7年8月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8.118

猜你喜欢

石榴花和田维吾尔族
石榴花儿开
维吾尔族手艺人
石榴花
试论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的土语划分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石榴花开
石榴花
和田学前双语教育实践探索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他富起来之后……:记维吾尔族“老关工”克力木·依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