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国企职工消极心态及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2011-02-16许海洪
许海洪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适逢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在此背景下,由于一些国有企业尚存一些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得经济运行困难度大增,经济下行力加大,一些行业前景黯淡的国企生产经营陷入发展困境,经济效益明显低下,职工的心态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造成了严重冲击。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国企(特别是困难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维护企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是摆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分析研究此阶段职工消极心态变化成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提出了一些应对积极措施,对增强企业凝聚力,形成抵御经济危机冲击的统一和坚定意识,为困难国企走出窘境,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拟从这一认知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困难国企职工消极心态描述
心理学上是这样定义的:心态主要是指动能心素、复合心素所包括的各种心理品质的修养和能力。通俗地讲,心态就是性格和态度的统一,态度是心态反应的表现化。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以及个人、事业和组织问题的协调人,公认的成功学、激励学方面顶尖的大师安东尼•罗宾曾说过:“在追求人生目标上,会有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差别就在于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心态上。”正如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里提到的“天堂与地狱比邻”的比喻,在信中,他告诫自己的儿子:“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因此,积极的心态能促进人们积极的作为,消极的心态必然引领人们消极的言行。困难国企之所以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职工的消极心态,审视一些困难国企的职工心态,其消极面本人以为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一、利益分配的偏差,导致职工心态的失衡。相当一部分困难国企职工认为,国企扮演着国民经济的重要角色,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对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这个重要阶层主体部分的职工,其贡献与收益的正比例关系,未能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与农民阶层收入涨幅有一定差距,更与精英阶层(包括国企高管)落差悬殊,而且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据《组织人事报》的报载,一些国企改制、改革后,企业高管实施年薪制,仅显性收入就高的可观,一家亏损4亿元之多的江苏国企高管前三位的年薪高达207万元,而普通职工的收入仅5至6百元,甚至近些年远低于物价上涨水平,国企尤其是困难国企的职工充分享受改革成果并没能完全实现,因此,职工对国企实施改制、改革目的意义抱有疑惑、抵触的情绪。
二、“主人”地位的淡化,导致职工责任心和荣誉感的失落。一方面,一些国企特别是困难国企忽视或削弱党的政治核心地位,对思想政治工作抱有一定的偏见,思想政治工作者被边缘化,占据主流意识的是“个人英雄史观”,企业家的作用被夸大,使得企业各项决策透明度大打折扣,职工参政、议政流于形式,既造成权力过分集中,易滋生腐败的温床,又影响了职工建言献策、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因此,职工对自己“主人公地位”产生疑问;另一方面,随着西方市场经济形态、意识观念的渗入与移植,以及民企、私企的蓬勃发展,一些高管和职工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金钱经济,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混为一谈,以为国企人员身份的置换,是雇用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平视关系,再加上媒体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宣传不到位和关注不够,大多数媒体已经不再提“主人翁”了,困难国企许多职工由此产生了从“企业的主人”变为企业的雇员,跟一般的“打工仔”差不多等认识误区,由于企业厂务公开得不到推进,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言论权得不到尊重,严重挫伤了职工的参政、议政的情感,国企尤其是困难职工当家作主的责任意识明显弱化,原先的“工人老大哥”荣誉感和优越感已被“悄然”遗忘,较集中体现到对企业发展前途漠不关心。
三、生存发展的焦虑,导致职工急功近利和工作的浮躁。外部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内部企业历史包袱的沉重,一些困难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被迫采取了减员增效的举措,将风险转嫁给职工,员工下岗、企业裁员几乎无法避免,这是对员工的最大威胁,也是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而相当部分职工因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单一,他们担心企业实施改革,自己没有特长,很难再上岗,加上住房、医疗、父母瞻养、子女教育等负担较重,对改革的结果充满恐惧,情绪非常不稳定,从“铁饭碗”变成“纸饭碗”,使得职工难于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能混一天是一天”、“明天不知在哪里上班”等想法,成为言行的主要描述,因为工作岗位的不确定性和生活家庭的压力,焦虑、浮躁、怨天尤人的心态,使其缺乏工作主动性、创造性,消极情绪自然就凸显出来,这也给社会和谐稳定、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现实的隐患。
四、价值取向的变味,导致职工坚持理想信念的脆弱。市场经济最大限度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着企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部分职工过分的追求物质利益。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西方腐朽堕落文化的渗入,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指导下,国企特征消失较快,原来好的企业文化逐渐失去了市场,部分职工经济意识强烈,政治意识淡薄;务实意识强烈,使命意识淡化,表现出见利忘义,诚信缺失,重物质、轻奉献、重个人、轻集体的倾向,有些职工往往面对现实会做出十分功利性的选择。集体主义观念被个人主义主张替换,理想信念在物资利益诱惑面前显得十分脆弱,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自然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消极心态对困难国企走出困境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正确认识并控制和引导职工消極心态转化,是摆在企业思想政治者紧迫课题,也是助力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
控制和引导消极心态的若干对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在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扩大内需,并投入4万亿元振兴经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同时,积极探索分配制度的改革,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提出了社会公平正义、文化强国的治国方略,这些都为社会和谐稳定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也为国企尤其是困难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供了方向和空间,从控制和引导职工消极心态微观角度思考,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
一、正确引导对形势的判断。国有企业改制的目标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发展模式,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这一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彻底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其中必然触及产业结构调整,必然触及组织结构调整及人事劳动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而兼并、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重新择业等问题在所难免,作为企业思想政治者一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增强市场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主动作为做好思想舆论引领工作,通过形势报告会、职工代表大会、专题讨论会及企业内的各种宣传载体,进行各层面的司情教育,帮助职工理解企业改制、改革的目的意义,让职工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正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理顺职工思想情绪,增强对企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只有思想统一了,才能凝聚职工人心,使职工主动顺应形势和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以积极的心态理解支持企业改制、改革,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阵痛期”的平稳过渡;二是要找到企业和职工利益的交集点,通过现实生活的案例教育,引导职工清醒认识“锅”与“碗”的关系,使职工明白职工的生活保障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的各种福利待遇才能更好落实,职工和企业是利益的共同体,唯有同舟共济,方能共克时坚。思想基础打好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就有了前行的动力和团队精神的保障。
二、促进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增强职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当前,随着国有企业职工民主政治意识的逐步觉醒,职工参与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意愿趋强,客观上推动了企业廉政建设及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管理的进程,但由于一些现实和历史的原因,以及西方精英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企业高管的作用被有意放大,职工参政、议政的能力遭到质疑,一些国企特别是困难国企“一言堂”现象较为突出,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及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被严重削弱,职工主张自身的权利保障和参政、议政的渠道不畅,使得职工压抑感不断增强,心理郁闷无法宣泄,易激发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引发上访等群体事件,因此,反思整改现有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分配机制等一些弊端,是解决此类问题发生的一个方面,这里不进行赘述。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有政治的自觉,国企“国”字当先,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宗旨不能变,正如前国务院总理朱同志说的:搞好一个企业,靠一个厂长不行,搞垮一个企业,一个厂长足够了。要充分认识到职工是企业发展的财富和主体,是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摆脱困境离不开职工的支持和参与,促进发展离不开职工的创造和贡献。要立足现实岗位,通过企业远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育,积极推进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以此为抓手,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其次,要充分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如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宣传栏等,深化厂务信息公开工作,有意识地将职工参与管理的热情和能量及时引导到组织和力中来,让职工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再次,唱响主旋律,打好宣传仗,采取选树企业劳动模范、生产技术能手等形式,举办如“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演讲等活动,使职工重拾光荣感和成就感。
三、情感貫穿,人文关怀,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软着陆。企业要生存发展,职工也要生存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减员增效的实施,使得职工的压力感、危机感、风险感急骤上升,尤其是一些困难国企,职工的收入原本就低,一旦下岗失业,将意味着自身生活保障丧失,更别提赡养老人、维持子女就学等问题,这些很容易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生产经营的困难,一是国企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岗位,努力做到不裁员或少裁员,为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做出贡献;二是企业应兼顾集体与职工的利益,做好下岗和失业职工的保障、善后工作。作为国企特别是困难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者,现阶段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冷暖,倾听职工诉求,把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为他们的重新就业提供信息和其他方便条件,并加强与各级党组织、工会组织联动、互动,如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六条保障线等举措,让职工感受到组织和集体的人文关怀,增进职工团结,密切干群关系,理顺不满情绪,促进企业和谐,较好地形成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关心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和职工权益实现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企业只有善待职工,职工才能热爱企业,带着感情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入心入脑。
四、强化危机管理意识,筑牢理想信念的防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企业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自立意识等得到了较大的强化,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其崇尚个性、注重自我、逐利无义的价值理念,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腐败特权思想,对职工原来根植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形成的很大的冲击,再加上企业许多高管错误认为,企业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但现实情况是钱包鼓了,社会风气不正了、道德诚信缺失了、无私奉献精神迷失了,反过来又影响了企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不能被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阵地不能丢,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应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尤其是困难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有危机管理意识,要建立健全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广泛开展思想调研,及时发现思想苗头或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保持工作上的主动性,使教育工作突出针对性,更具实效性。同时,应重点监控职工的心理变化,及时消除其心理障碍,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宜未雨绸缪,实施危机管理,当出现危机情况时才不会束手无措。此外,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大张旗鼓宣传先进文化,引导和帮助职工树立与坚实正确的理想信念,促进企业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形成。
总之,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大力弘扬优良的传统,更应正视和解决如消极心态等现实存在的问题,只有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根据职工心理特征、愿望、需求的变化,因地、因时制宜,有的放矢地做好企业思想政治,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组织保证。
(作者单位:福建三钢(集团)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