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循环经济体系创新、转变西部发展方式——访中科院区域生态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董锁成
2011-02-16主持人王东
主持人:王东
西部是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国家战略资源调配的战略基地,也是江河源头及上游等生态屏障。发展循环经济,创新、转变西部发展模式,将对我国政治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特殊影响。为了报道循环经济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大意义,本刊对中科院区域生态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董锁成进行了专访。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您一贯关注西部开发以及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别强调要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加强创新与转变。请问:您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西部大开发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
董锁成:要说发展循环经济对西部开发具有什么样的意义,首先要对我国的西部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中国的西部地区是一个经济地理概念,也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内陆、边疆地区。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12个省、市、自治区,国土面积达686.7万km,占全国面积的71.5%。第一个西部大开发过去10年,西部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西部地区12省区的GDP总和,由2000年的1.6万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6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2%,超过全国同期经济增长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 624元增加到1.8万元。这种高速度的增长,是在国家大力扶持、东部地区持续支持下实现的,其目的就是加快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在内的西部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加快这些地区财政自给能力的提升。
西部大开发实施10周年,生态环境取得了极大的改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北防护林带、天保工程等建设使西部的植被和生态得到了大大的修复,环境污染也得到了治理。西部的基础设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如甘肃原来高速公路只有几十千米,现在则有2 000 km,并跟全国的干线连成网,包括若干支线机场在内的一批重要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线路相互连接。此外水利设施、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都有了显著的发展,通讯网几乎覆盖到了绝大部分西部地区,农村家家都通电话。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的开发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金沙江上游的大型水电站,以及旅游、文化等特色产业正在成为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西北内陆地区通过陇海-兰新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运输,以天津为出海口向东开放;以阿拉山口等口岸为窗口向中亚和欧洲开放;西南以北部湾为出海口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西南、西北通过交通干线连通,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尽管取得了上述成绩,但是西部地区和全国相比还存在发展阶段的落差。尤其是东部地区已经整体达到了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有些地方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正在向生态文明阶段迈进。北京、上海有些指标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他沿海地区也已经过了工业化起飞阶段,正在加速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而西部很多地区还没有摆脱贫困,有一些农牧区还停留在农牧业社会发展阶段。西部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严峻形势将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特殊后效影响,它将危及全国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下一个10年,西部大开发将向何处去?“十二五”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西部地区如何转变方式,实现新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江河上游都在西部地区,没有西部的生态环境屏障,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就难以保障。试想,经过“十二五”以后,或者经过10年以后,如果西部省区按照以前粗放的模式,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西部的情景会怎么样?这是个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因此,未来十年我认为西部地区不能够照搬东部或者是中部地区的模式,要走出一条超常规跨越式生态经济发展道路,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这条新的发展之路应该是循环经济。正如一些专家所说:“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下,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甚至成为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唯一途径。”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系统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走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之路。生态农牧业、生态工业还有生态型第三产业应该是西部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这也就是循环经济对西部开发的重要意义。
主持人:您曾经强调,按照中国国情发展循环经济,除了“3R”原则之外,应该再加上“4层循环”的模式。那么,什么是4层循环模式?
董锁成:大家知道,循环经济“3R”原则的概念是从发达国家引进来的。发达国家像丹麦的卡隆宝、美国的循环经济、德国的循环经济都是以预防污染,治理末端污染,节约能源、资源为主。日本的循环型社会从社会领域大范围地进行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产业链连接,产业的重组集聚的布局,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是另一个企业的原料,这样形成由线性模式向闭环模式的转变。
中国的国情跟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发展中国家,生态比较脆弱,经济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而且技术优势并不像发达国家那样突出。因此,中国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一个认识。第二个,中国光靠“3R”原则,我认为解决不了中国的所有问题。因此,中国式的循环经济应该是“3R”原则,再加“4层循环”这种模式,即企业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社区循环。
企业循环通过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工业园。产业循环就是建立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型第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大循环。区域循环就是通过建设生态循环经济区、循环经济省、循环经济县,现在国家在试点,建立循环经济支撑的生态城、生态镇、生态项目,乃至生态退税,实现物流、能量流、信息流顺畅,实现资源高效,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最后就是社会循环,循环型社会,就是通过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创造资源节约这样的一个全社会的绿色消费。
主持人:循环经济对西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您认为应该如何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开发西部,发展西部,实现西部发展的跨越和创新?
董锁成:就西部开发而言,应当培育西部资源型的循环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西部人口占全国四分之一强,GDP占全国不到五分之一,西部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资源绝对优势,第二个生态脆弱。西北的资源潜在优势是有色金属、油气、绿色能源、光热、水能等。
首先,西部开发应当实施生态新型的工业化,以高新技术循环产业链连接优势资源开发,充分利用有色金属、油气、绿色能源、光热、水能等优势资源,建立西部生态工业体系。要积极依靠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发展技术含量高、起点高的产业群体,如生物产业、生化制药、电子信息、数字城市工程、卫星移动通讯等新兴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发展高水准的机电工业、石化、盐化工、有色冶金材料及其加工业、轻纺工业等,加大高新节水技术开发和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控制高污染产业发展,如控制黑色、有色冶炼和加工规模;发展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和减轻污染。凭借资源优势形成资源的深加工与综合加工的产业互依的“工业群落”,最大限度获取区域优势资源的价值,依托资源加工“产业链”的延伸,减少工业废弃物,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其次,积极发展大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生态型循环产业体系,以大旅游产业体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并培育西部森林碳汇产业。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核心就是要以水土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前提,依据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平衡—效益”原理,优化系统结构,增强系统功能;运用生态经济系统原理有机地组织生产、消费和环保循环过程;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生态经济体系,使生态经济系统功能最大化。
第三,以生物工程,高新技术,建设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产业、绿色食品是增强食品安全,符合国际潮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特色资源,但如果脱离市场就只能是潜在的资源优势,而缺乏科技的粗放开发,也只能生产初级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价值也不高。因此,必须走紧紧依靠市场和高新适用技术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依靠新兴适用科技成果的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大力开发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尤其是特色生物资源,生产适销对路,市场需求大的生态化绿色产品。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发展农产品深度加工,培育生态型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如“日光温室—沼气池—猪圈—厕所—庭院经济”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生态经济系统协同进化和良性循环。
这方面有两个例子,一个是甘肃省中部的定西市,代表着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定西市以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龙头,按照“一园三区”的总体布局,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坚持循环经济的理念,走“优良种薯繁育—马铃薯种植—马铃薯加工—废弃物再利用的”发展路子,促进各类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产业链循环发展,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和总产量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定西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和弹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跳跃式发展。
另一个例子是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如宁夏石嘴山市。按照规划,石嘴山市将从企业、产业、区域和社会4个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基础工业和煤机碳材—电子制造业等循环工业为骨干,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体系为基础,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和现代服务业等生态型第三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石嘴山市已初步形成了稀有金属及镁、精细化工、电子元器件、煤基碳材、特色农产品加工及旅游六大新兴产业和电力、钢铁、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具备了良好的产业转型基础。
第四就是建设循环经济社会,转变西部社会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很重要的一点,是来自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外部推进。如果没有国家的扶持,转型没有希望。另外,东西部地区的联动对于西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也非常必要。必须尽快建立西部生态补偿机制,并采取有力措施落实政策,科学评估、动态监测西部生态资产,按照每年产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国家和中下游进行生态补偿。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借鉴国际经验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政策。建立健全资源税政策,向资源开发型企业收取一定的资源税用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恢复及重建。要提高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征收标准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率,建立矿业企业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责任机制。建议中央将西部地区重点区域上缴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全额返还地方,统筹用于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的生态治理恢复和发展;把征税标准由产量改为储量或价格。同时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并对处于垄断地位或不可再生的资源较大幅度提高税额。借鉴国际国内的经验和做法,建立资源可持续发展基金、资源富集区社会转产基金和生态恢复基金、地质环境保证金等;妥善处理企业所得税总分机构纳税问题,实现资源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五,更加严格地保护西部生态环境。要在生态环境非常敏感、脆弱的地区,尽快建立国家级生态特区。例如,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建立生态特区,大力治理沙漠化,把沙漠源头遏制住。同时在城镇和条件好的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富地富民,河西走廊绿洲及东部地区生态安全就会有保障。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黄河水量在此增加了52%以上,像玛曲、碌曲和四川若尔盖等地区作为黄河母亲河的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应该建立生态特区,依靠国家的特殊政策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重点进行湿地保护,退牧还草,流域生态修复,禁牧限牧,草场沙化治理以及生态移民等系统工程就能使该区恶化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和重建,确保母亲河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