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住目标不放松 突破“最后一公里”
2011-02-16□纪平
□ 纪 平
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水利部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尽快“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此解决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问题,破解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的“最后一公里”。2011年8月中下旬分别召开的全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南方片、北方片)现场会明确要求,“要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建设任务”。这是摆在各级水利部门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咬住这个目标,尽快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突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通常还说明此步骤充满困难。用“最后一公里”的比喻来说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难度非常形象,十分贴切。这是因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水利单位,管理的既是像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的支、斗、农、毛渠,也是水利服务民生大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这些量大且分散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如果管理不善、运行不畅,则会影响其效益的正常发挥,成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事实上的“最后一公里”。突破这个“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建设就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要突破“最后一公里”,必须提高认识。要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我国的国情水情决定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上,必须重视和发展农田水利。2009年、2010年北方冬麦区和西南地区遭遇特大干旱,当迫切需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灌溉效益时,大部分灌区却因灌溉渠系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致使农田抗旱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农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已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既是巩固农村水利建设成果,实现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的需要。
要突破“最后一公里”,必须真抓实干,下大力解决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体制和机制问题。而首先要解决的是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问题,要明确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科学设置机构,完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保障措施,驾驭好“三驾马车”(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使之相互配合,共同支撑农村基层水利工程实现良性运行。
要突破“最后一公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科学谋划,制定好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沟通协调,突破重点难点,确保两年内基本建成全覆盖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目标明确思路清,攻坚克难会有时。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在运行机制、投入、保障等各个方面下工夫、出实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基础就将更加坚实,“最后一公里”取得实质性突破的目标就将尽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