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OD视频技术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1-02-15王津京

中国医学装备 2011年10期
关键词:放射医学放射源电离辐射

王津京

随着核能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发展,在人类医学领域内产生了放射医学。放射医学具有涉及广、综合性强、研究发展难度大、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特点。

1 放射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医学

放射医学包括的基本内容较多,各方面材料应该统筹安排,相互衔接,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其主要内容:

1.1 放射物理与辐射剂量学基础

包括原子结构与核反应,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种类和规律,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辐射剂量学的基本物理和单位,外照射剂量学和内照射计量计算,射线探测。

1.2 放射化学基础

包括放射化学实验基础及应用,核燃料化学,天然放射性核素化学,人工放射性核素化学。

1.3 放射损伤基础

包括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基本规律,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机理,电离辐射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电离辐射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电离辐射传染和免疫的影响。

1.4 放射毒理学

包括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代谢规律,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损伤与反应,放射性核素中毒的急救与措施,核燃料毒理学,裂变产物毒理学,常用放射性核素毒理学。

1.5 放射卫生防护

包括作用于人体的放射源,从事封闭源工作的防护,从事开放源的防护,消除放射性污染和处理,放射性监测和保健措施,放射性核素和放射在国民经济和医学应用中的防护,厂矿生产中放射粉尘和防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1.6 放射损伤临床

包括急性放射病,核爆炸复合伤,慢性放射病,皮肤放射损伤,电离辐射对机体作用的远期后果。

2 VOD视频技术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视频点播(video on demand,VOD)技术是当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项崭新的信息服务技术,能够根据用户自己的需要,实现随时、随意地点播视频节目的系统。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等多项最新科技成果。

目前我国计算机的绝对数量已居世界前列,观看计算机视频也成为广大民众最直接的新闻载体,因此,在科学研究事业中更需要视频技术来反映科学研究工作过程、实验变化情况,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它所显示出一下主要特点。

2.1 视频传播的重要性

由于电离辐射的不可见性和危害的严重性,就需要一种声、情、景并存的传播方式,而视频无疑是这方面最好的工具。为此,我们为放射医学安全知识普及摄制了大量的视频资料片。如:《放射源的自白》、《广东天然高本底辐射调查》、《急性放射病》、《内蒙白云稀土铁矿调查》和《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保证与控制》等等。我们不断运用影视技术为放射医学研究、放射防护管理、放射法规宣传、放射事故调查、放射科技专业知识宣传教育服务。

2.2 视频传播的及时性

视频传播的时效性非常强,不论事件是刚刚发生的还是正在发生的,都可以在视频媒体上出现。摄录以后,经过简单的制作就可以播出,周期极短,可以做到“随时”拍摄。随着直播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视频节目可以做到实时转播,大大地缩短了现场与观众的距离,有利于传播的时效性和先入为主的传播规律发生作用。

2.3 视频传播科研专题报道的重点性

视频传播放射医学科研报道是通过多角度、多侧面集中反映一个主题,是放射医学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放射医学视频资料片一般要经历以放射医学题材为内容的专题片的拍摄、视频采集、编辑制作完成。

2.4 视频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是放射医学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使用VOD影视点播系统,制作上传放射医学影视片及科研资料片100余部。以点对点的形式播出,科研人员可视需要随时观看、点播,快结、方便,收到很好效果。

2.5 放射医学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核能事业的高速发展,放射医学将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视频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作用和地位将会进一步提高,如何更好的以视频技术为手段为放射医学研究作贡献将是我们应该注意和研究的新课题。

3 视频技术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根据放射医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视频的制作技术,在研究课题的进程中拍摄编制了数十部影视片,现就多个研究项目中从不同领域,选代表性的几部介绍如下:

3.1 “放射源的自白”视频资料片

它是一部科研、宣传教育、认识使用封闭放射源的资料片。因为封闭放射源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方面已广泛的应用。如工业探伤、地质勘探、石油探井、食品保鲜及医学诊断治疗都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使用的大小源型,品种很多,使用过程和方法又非常复杂,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为了保护居民健康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组织编制了安全使用和防护措施、意外事故的正确处理方法及科普宣传教育,这对正确使用保管封闭放射源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 “白云鄂博稀土铁矿调查”视频资料片

我国是个稀土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但稀土元素与放射性钍共生,它对人体是否会造成危害和如何预防是个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包钢白云稀土铁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我们就派出专门研究小组到该地区进行深入的研究,经过近30余年艰苦奋斗,使研究工作有了重大进展,对进行放射性研究,保护人体健康有了一套较完整可靠的措施。为此,该研究课题获得国家2004年科学技术二等奖。在现场调查工作过程中进行了较完整的拍摄和视频采集,编制成电视片“白云稀土铁矿调查”对推广防护措施,保护人体健康及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认识是很有价值的资料片。

3.3 “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的研究”视频资料片

由于核能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即大量人群经常接触比一般本底稍高的小剂量电离辐射,会不会产生有害影响。为了阐明这个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和人群调查,其中对世代居住在高本底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调查尤受人们的重视。

自1972年起,在广东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开展了环境辐射剂量与居民健康状况的调查。将广东阳江、恩平、台山三县进行的调查研究和获得的主要结果拍摄制作成科研资料片进行分析研究。高本底地区调查是一项调查地区广泛、持续时间较长、多种专业协作的课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辐射测量与剂量;②居民健康检查与调查;③高本底对照地区对比条件的研究等等。资料片“广东高本底地区的研究”无论在辐射防护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3.4 “警钟长鸣”视频资料片

这是一部描述因丢失一棵小型放射源被人拣带回家,造成家庭人员急性放射病的视频资料片。片中讲述了放射源丢失的过程及对急性放射病患者诊断治疗的方法,介绍了放射源从丢失到找回入库的全过程,该片给人深刻的经验教训。影视片“警钟长鸣”对如何保管放射源,丢失后如何寻找放射源,受害人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诊断、救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它对今后辐射源的防护、损伤诊断、治疗及剂量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5 “应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视频资料片

X射线包括X线机和CT机等,在医疗卫生行业已广泛应用,受照人群很大。为了达到X线机的诊断和治疗目的,降低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按照国际标准我们开展了医用X线机诊断质量保障的研究,使我国放射技术从“经验型”向“科学型”大大的迈进。经过研究,改善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保证了X线机良好运行,为临床提供了最佳的诊断信息。完成录制“应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资料片,对推广应用培训及进一步改进X射线诊断设备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4 结论

放射医学领域宽,涉及边缘学科广,综合性强,研究和发展难度大。利用视频技术精确观察、记录、对照、分析、总结对放射医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数十年的实践证明:利用VOD视频技术在放射医学的研究中对成果的推广应用,教学以及对广大群众的防护安全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王瑞发.核电与健康[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1-6.

[2]魏履新.中国阳江高本底辐射研究[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5.

[3]王作岭.医院中X射线诊断设备状态检验结果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3,13(增刊):90-92.

[4]陈兴安.吸入钍尘对矿工健康的影响与防护措施系列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5]王津京,陈玉荣.在放射医学研究中应用的卫生影视技术[J].中国医学装备,2009,6(3):20-22.

[6]王瑞发.应用钴放射原辐射的卫生防护[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89,19(1):56.

猜你喜欢

放射医学放射源电离辐射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联系电话变更的通知
宁夏铱-192放射源辐射事故调查及分析
一起铯-137放射源失控事故应急监测探讨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变更为月刊的通知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招聘科技期刊编辑
放射源在线监控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分析
Akt联合电离辐射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自噬和增殖的影响
间充质干细胞在放射医学中的研究前景
电离辐射促进食管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