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读者信息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
2011-02-15文美华
文美华
(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湖南 常德 415000)
近十年来,随着高校建设的快速推进,图书馆建设也得到了较快地发展。高校图书馆须服务于办学宗旨,服务于培育高技能人才,并以此为立足点,关注本校的教学改革、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践能力教学等工作,及时跟踪读者的需求变化,了解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根据本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信息资源,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以下本文在分析阐述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读者信息需求建设个性化服务的措施。
1 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
当前,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馆员素质、信息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1-5],主要表现为:
1.1 馆藏资源零散,缺乏整体优势
目前,部分高校由几所学校合并而成。合并后的高校图书馆,馆舍的总体规模扩大,藏书量增加,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图书馆文献收藏分散、图书重复购置、文献资源加工不统一。主校区和分校区图书馆业务的开展基本上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各司其职,没有实现文献资源的整合。馆舍资源、文献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没有做到合理安排。此外,图书馆传统的藏书布局和服务模式,将外借、内阅、自修三方面的服务对象分开,无形中给读者造成一些人为障碍,文献信息资源和馆舍及设备资源的整体优势难以整合发挥。
1.2 文献资源老化单一,结构失衡
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建馆时间短、底子薄,专业管理水平差。有的图书馆没有收藏读者所需的图书,需求量极少或几乎没有读者使用的图书却一直滞留在书架上。现有馆藏已经不适应读者的需求,专业不对口,文献老化。更为突出的是,部分高校超常规的大量盲目采购,所购图书内容多半陈旧过时、复本过多。这些图书常处于整理没必要、堆放没地方、处理没权力、读者不问津的尴尬境地。此外,图书剔旧工作不及时等因素均有意无意地造成了馆藏资源结构的老化单一。
1.3 所提供的服务跟不上实际需求
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师生对信息的需求与利用也越来越重视,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高校领导层对教育改革信息的需求明显,要求信息具有政策性、全局性、方向性和可行性,能作为决策的依据,能结合学校的特色确立本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制定办学规划;教学管理部门则需要教育管理、教学改革、专业和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素质教育、学生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料;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需要探索高职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也希望图书馆能提供图书资料信息加以参考借鉴;学生是图书馆的最大用户群,在课余时间需要到图书馆增加新知识、开阔新视野、掌握新技能,需要图书馆作为在校学习的第二课堂。但现有高校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却难尽人意。
2 提高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措施分析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比较普及的服务模式是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表现形式是“点”对“点”、“点”对“线”的服务,具有方向的明确性和范围的确定性,是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校图书馆更加应该把握机遇,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为读者创造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
2.1 更新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
用户需求是图书馆服务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对用户需求行为的分析既是信息资源管理的起点,又是终点。只有加强对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特点的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矿业院校图书馆应围绕用户的多种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形成面向需求、适应变化的动态管理机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更新信息服务理念,树立真正的服务意识。
2.2 加强馆藏信息资源开发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院校加大经费投入,增加文献购入量,提高读者人均图书拥有量。二是合理配置图书馆购书经费,根据矿业院校的办学特点专业设置,以学生读者信息需求为导向,确定采购重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三是根据院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合理购置电子网络通讯资源,丰富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服务需求。四是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文献信息传递服务。
2.3 注重个性化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的研究。
目前支持图书馆网上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的技术有:Web数据库技术,完成用户登录身份认证、数据分配等;网页动态生成技术,根据用户数据动态生成网页;数据推送技术,实现主动服务;数据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在网络环下的安全传输;智能代理技术,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是联系信息用户和网上信息的中介,也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搜索的智能化程度,也就是智能代理技术发展程度。
2.4 建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体制和设施。
制定网络资源整理开发制度,对网上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提供网络资源查询、导航服务;细化图书预约、图书催还等制度,通过EMAIL、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读者预约图书到馆,通知读者图书即将到期,尽快到馆进行续借;设立自助还书柜,实行24h还书制,这样即使闭馆,读者也能自由还书,减少图书借阅周期;实行借阅一体化和设立专门书架,缩短读者找书时间,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等等。
2.5 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
提升高校图书馆专业队伍服务能力是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基础,专业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图书馆所提供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的现状,高校图书馆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必须对图书馆在职人员进行职业培训,鼓励其参加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和学术研讨会,全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并聘请专业老师担任专业馆员,构建一支队伍稳定、学科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
2.6 开展信息用户的教育。
鉴于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状况和需要,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课堂,要把信息教育融入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在服务中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的信息需求,开展信息用户教育。特别是对进校的新生,要进行入馆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情况、服务设施、服务内容和图书资料的检索方法,掌握查找文献信息的能力。
3 结论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认为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馆藏资源缺乏整体优势、文献资源结构老化、服务跟不上实际需求等方面。
在阐述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形式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服务理念、资源建设与技术研发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质量的措施建议。
[1] 韩宇,朱伟丽.图书催还小服务中有大文章[J].图书馆论坛,2007(1):149-151.
[2] 邓莹.基于人性化理念的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J].图书馆,2006(4):73-75.
[3] 曹瑞青.行业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探索和实践[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4):28-31.
[4] 沈蓉蓉.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J].情报探索,2008(11):9-10.
[5] 周红炜.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体现:导入生涯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3(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