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前启后谋发展 继往开来创新篇全面做好2011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在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1-02-15淮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淮委主任

治淮 2011年6期
关键词:淮河抗旱防汛

淮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淮委主任 钱 敏

各位领导、各位指挥、各位代表:

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大会汇报过去一年来的淮河防总工作,总结防总“十一五”成绩,展望“十二五”努力方向,提出今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的安排意见。

一、2010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回顾

2010年汛期淮河流域水势总体平稳,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但汛后发生了严重的流域性气象干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防总统一指挥下,淮河防总和流域四省防指精心组织、科学防控,全面完成了防汛抗旱各项任务。

(一)雨情水情旱情

2010年汛期,流域内共出现8次较强降雨过程,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594.0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5%。其中,淮河水系、沂沭泗水系平均降雨量分别为597.7毫米和583.9毫米,分别比历年同期偏多5%和4%。史灌河红石咀站最大6小时雨量达211.5毫米,为建站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受降雨影响,7月中旬淮河干流出现一次洪水过程,王家坝站于7月21日出现洪峰水位28.45米,超过警戒水位(27.50米)0.95米,相应流量4280立方米每秒。9月上旬沙颍河出现超警戒洪水,周口、阜阳闸站最高水位分别为49.62米和31.18米,分别超过警戒水位3.52米和1.18米。受骆马湖泄洪影响,新沂河沭阳站9月9日最高水位9.65米,超过警戒水位0.65米。

2010年汛后,流域大部分地区出现了14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情况,流域四省都发生了严重的气象干旱,旱情一直持续到2011年的2月下旬。据统计,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底,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仅55.2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67%,是有记录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小值。

(二)防汛抗旱行动

1.领导靠前指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淮河的安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7月24日,温家宝总理亲赴淮河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工作,并在阜南县主持召开了淮河防汛抗洪工作会议,听取淮河防总的工作汇报,总结肯定了“王家坝精神”。2011年春节期间,温总理又到山东曲阜等地,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旱情,对抗旱工作提出明确要求。7月18日,回良玉副总理在安徽省蚌埠市主持召开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会议,对淮河防汛抗洪工作提出了8条要求。

国家防总、水利部高度重视淮河流域的防汛抗旱工作,陈雷部长、刘宁副部长多次主持召开防汛抗旱会商会。国家防总派出多个工作组赴防汛抗旱一线检查指导。

淮河防总总指挥、安徽省人民政府王三运省长多次听取淮河防总汇报,对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亲自做出安排。淮河防总副总指挥、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安徽省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江苏省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等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并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抢险排涝和抗旱保苗工作。淮河防总和流域各省防指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各级领导同志深入基层组织指挥,切实做到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汛前准备充分。淮河防总及早召开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组织开展汛前检查,促进了防汛抗旱责任制和各类防洪预案的完善和落实。流域各地认真做好汛前准备,分析排查并及时处理影响安全度汛的问题,落实了责任单位和相关措施。去年汛前,淮河防总及时批复了《刘家道口枢纽洪水调度应急方案》,河南省举办了第五期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县处级)培训班,安徽省制定了《防御全省性大洪水工作方案》,江苏省联合省军区举行全省军地防汛抢险演练,山东省印发了《山东省防汛预警暂行办法》等。这些扎实的准备工作,为安全度汛提供了良好保障。

3.积极应对洪水。去年汛期,淮河防总统筹协调,加强会商,强化指导,妥善处理了淮干和沙颍河两场较大洪水。河南省防指精心调度沙颍河洪水,充分发挥水库拦洪削峰作用,避免了泥河洼滞洪区的运用;安徽省防指提前开启蚌埠闸等拦河闸坝,尽量降低河道水位。调度茨淮新河茨河铺闸分泄颍河洪水,为防洪和排涝创造了有利条件;江苏省提前加大三河闸泄量,全力抽排里下河地区涝水;山东省加强闸坝的调度,强化了沂河、沭河堤防的巡查和防守。同时,流域各地在后汛期不失时机拦蓄洪水,充分利用了洪水资源。去年汛末(10月1日8时),全流域大型水库及湖泊共蓄水136.31亿立方米,较历史同期多蓄31.01亿立方米,为流域冬春抗旱储备了水源。

4.全力抗旱保苗。2010年汛后的旱情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全流域农作物受旱面积约6700万亩,有75.9万人出现饮水困难。面对严重的旱情,流域各省紧急部署,把抗旱保苗作为中心工作,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出台惠农补贴政策,迅速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抗旱救灾。四省防指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奔赴旱区组织抗旱,采取增加引水提水、组建抗旱服务队等措施,为抗旱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不完全统计,四省共投入抗旱资金约53.7亿元,高峰时日最高出动劳力约448万人次,累计抗旱浇灌约1.7亿亩次。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战胜了2010年汛后的严重气象干旱,打好了抗旱保苗的攻坚战,为夏粮再次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障了人畜饮水安全。

正是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各项措施有效得力,我们才能取得2010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的胜利。在此,我代表淮河防总,向关心、支持淮河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位领导和为淮河防汛抗旱工作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淮河防总“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一)淮河防总“十一五”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十一五”时期是治淮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五年,淮河流域也经受了重大水旱灾害的考验。2007年淮河发生了新世纪以来第二场流域性大水,2008年发生了自1964年以来同期最大春汛,2009年、2010年流域又发生了严重的冬春干旱。总体来看,淮河流域这五年,水旱灾害交替发生、频繁发生,给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统一指挥下,在各省党委政府、各级防指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防汛抗旱“两个转变”,战胜了流域性的大洪水和严重的干旱灾害,取得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1.人水和谐,防汛抗旱工作取得重大胜利。五年来,淮河防总与流域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调度,实现了防汛工作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进一步丰富了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的防洪新理念,先后战胜了2007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和2009年、2010年流域严重的冬春干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统一指挥、协调有序,防汛抗旱指挥体系日臻完善。2009年“淮河防汛总指挥部”更名为“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各省防办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基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得到加强,更加完善了淮河流域防汛抗旱统一指挥的组织保障体系。五年来,淮河防总坚持统一指挥、依法防洪、科学调度,流域各省协调一致、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了现有工程的综合作用,流域团结治水优良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全面提升了淮河流域的整体防洪抗旱能力。

3.反应灵敏、运转高效,防汛抗旱应急能力逐步提高。五年来,淮河防洪抗旱预案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淮河防总组织修编了《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和《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分别由国务院和国家防总批准实施;流域四省加强了防汛抗旱法规建设,修订了蓄滞洪区运用和抗旱等多项预案,为淮河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法规保障。应急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流域已形成了从组织指挥、灾害预防预警、调度决策、抢险救灾、信息报送和发布、应急保障、善后处置等一整套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了防灾抗灾工作的顺利实施。

4.统筹兼顾、科学防控,洪水调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淮河防总每年汛前,都要全面分析流域防洪形势,研究部署流域防汛工作;每年汛期,都要密切联系四省,及时提出全局性洪水处理意见,并积极为国家防总当好参谋;每年汛后,都要总结实战经验,提高洪水预报和调度水平。实践出真知,淮河防总在应对流域性洪水的实践中,综合运用“拦、泄、蓄、分、行、排”等措施,科学调度洪水,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淮河防汛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

5.科技创新、精益求精,防汛抗旱基础工作全面加强。五年来,我们高度重视防汛抗旱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结合淮河实际,对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网络通讯系统及异地会商系统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的建设任务和洪水风险图试点项目的编制工作,提高了气象水文监测预报、查险除险和灾情监测手段现代化水平。修订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组织进行了防汛抗旱基础性课题研究,不断加强防办队伍建设。五年来,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流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尚不完善、应急能力建设仍需加强、防御山洪地质灾害手段相对落后、行蓄洪区运用难度依然较大、“两小工程”及病险水闸隐患突出等问题和困难,淮河流域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区域,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今后,我们要更加努力,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

(二)“十二五”时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思路

“十二五”是强化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新一轮淮河治理的战略机遇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今后五至十年内进一步治理淮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防汛抗旱工作也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清晰理解淮河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对于推进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的总目标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确保重要河流、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努力做到“五个坚持、五个强化”。

“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积极践行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全面加强防汛抗旱社会管理,不断创新防汛抗旱工作的方法和举措。二是坚持统一指挥、科学防控,强化淮河防总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用,最大程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三是坚持依法防洪、按章办事,推进防汛抗旱各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四是坚持顾全大局、团结抗洪,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确保全流域的防洪安全;五是坚持统筹兼顾、兴利除害,防洪保安全,抗旱保供水,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化害为利,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五个强化”: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工程防御体系建设,根据《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一批效益更好、功能更全、标准更高的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提高流域防洪抗旱标准。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淮河防总的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加强流域各级防指应急能力建设,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三是要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防汛抗旱分析会商,努力提高山洪、台风、局部强降雨、干旱等预测预报水平。四是要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基础工作,力争在山洪灾害防治、防汛抗旱服务体系建设,洪水风险图制作等方面取得实效。五是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和宣传工作,增强信息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重点加强险情灾情和专题性、综合性信息报送力度。规范和细化宣传工作程序,重视普及避险救灾知识,提高群众避险自救能力,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环境,争取社会公众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三、全力做好2011年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实施水利“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淮河流域的防汛抗旱工作,对推动进一步治淮事业全面展开,保障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国家气候中心资料预测:2011年汛期(6~8月),主要多雨带可能位于黄淮、江淮地区,淮河流域降水偏多,其中山东南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偏多2~5成,上述地区可能出现洪涝,防汛形势不容乐观。流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各级领导同志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强领导,加大力度,突出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

各地要继续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以责任制的落实促进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防汛抗旱整体效能。各省防指要按照国家防总的要求,及时上报各类防洪工程的行政责任人,并通过新闻媒体尽快向社会公布,督促责任人及早上岗到位。同时,要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演练,特别是新任领导应尽快熟悉责任区内的防汛基本情况和特点,便于切实履行职责。沂沭泗地区是流域防洪体系薄弱地区,中央直管工程的汛期抢险由工程所在地行政首长负责,苏、鲁两省和沂沭泗局要加强南四湖湖西大堤联防,切实做好两省插花地段的防汛抢险准备。

(二)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

要不断提高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水平,提高对雨、水、台风等影响范围、强度、历时的监测和预报精度。根据工程变化,相关省份要适时提出或调整干支流主要控制站的防汛特征水位,报国家防总和流域防总批准或备案。要及时做好各类防汛抗旱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突出基层单位防汛抗旱预案的落实。淮河防总办公室要会同苏鲁两省加快《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修订工作。各地要强化抢险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加强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稳步推进防办能力建设,强化机构职能,全面提升防汛抗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三)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治和台风防御工作

淮河水系的伏牛山区、桐柏山区、大别山区和沂沭泗水系的沂蒙山区是传统的暴雨中心,也是山洪灾害易发地区,有关各地要在汛前完成山洪灾害防治既定任务,尽快实施2010年度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确保工程汛前完成并在汛期投入使用,发挥效益。尤其要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和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细化、实化各项防灾避险措施,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安徽、山东两省2011年度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要尽快按程序报批,河南省也要及时将相关信息和情况报淮河防总备案。

预报今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较去年偏多,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台风预测预报水平,加强前期预报和后期跟踪,完善防台风预案,健全统一指挥、部门分工协作的防台风工作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防台风能力和水平。

(四)高度重视“两小”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度汛安全

中小水库和中小河流病险隐患多,是流域防洪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年安全度汛的工作重点。各地要抓住中央对“两小”工程加大投入的机遇,加快前期工作和除险加固进度,争取早日消除隐患。同时,要切实加强管理,想方设法稳定好管理队伍,落实好管护经费,认真做好安全度汛方案和应急抢险准备工作,努力保证“两小”工程安全度汛。

对流域内在建水利工程,各项目法人要精心组织,抓紧实施,务必完成汛前形象进度,制订度汛方案,落实度汛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对扫尾工程,要加快尾工的清整工作,确保整体工程在汛期发挥应有的设计效益。2007年大水后竣工验收的工程,还没有经历过洪水的考验,各工程管理单位在度汛安全方面也绝不能有任何麻痹松懈。

(五)高度重视流域抗旱工作

2009年以来流域连续发生的冬春严重旱情,应引起我们的充分警惕。目前,流域抗旱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应对旱灾的措施还比较缺乏。各省要抓紧出台抗旱条例实施细则,加强抗旱规划和抗旱预案编制,建立健全抗旱长效机制。各地应加大抗旱水源地和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构建和完善抗旱工程体系。要加强旱情监测系统建设,尽快建立旱情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强化抗旱水源的调度,特别要加强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发挥抗旱减灾主力军作用。

(六)继续加强河道和行蓄洪区管理

各级防指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河湖非法采砂等各类破坏防洪工程的违法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清除影响河道行洪的障碍物,并巩固清障成果。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切实加强河道堤防、水库闸坝、泵站枢纽的管理,做好维修养护工作,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对涉河建设项目,要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度汛措施,防患于未然。

行蓄洪区是流域防汛调度的重中之重,各地政府和防指要继续加强行蓄洪区的管理,做好运用的各项准备工作,从思想上、组织上、方案上、措施上确保行蓄洪区能安全、及时、有效地运用。各省要按照水利部新近发布的《行蓄洪区运用预案编制导则》的具体要求,修订完善各行蓄洪区运用预案,江苏、山东两省要加快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和湖东滞洪区运用预案的编制工作,抓紧报国家防总和淮河防总备案。根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各地要及时做好行蓄洪区汛前财产登记、报送和备案工作。

(七)继续做好防汛防污联调工作

在国家和流域各省的共同努力下,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河流水质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从省界断面、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结果和近年来大沙河、邳苍分洪道发生的水污染事件看,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仍很艰巨,发生水污染事件的隐患依然存在。我们要密切关注流域内河湖水质状况,切实做好流域水污染联防工作,一旦发生水污染事故,防汛部门、水资源保护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调度,避免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八)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

防汛抗旱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密切配合。顾全大局、团结抗洪,是我们取得历次防汛抗洪胜利的法宝。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一优良传统,自觉从流域防洪大局出发,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听从统一指挥,服从统一调度,把流域的防汛抗旱工作做得更好。

各位领导、同志们,淮河汛期即将来临,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抓紧当前、扎实准备、恪尽职守、再接再厉,努力夺取2011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为建党90周年献礼

猜你喜欢

淮河抗旱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淮河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