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徽省淮河防汛物资储备管理
2011-02-14刘军
刘 军
(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 蚌埠 233000)
防汛物资储备管理是防汛抢险的基础性工作,在抢险救灾中能否及时将防汛物资快速调出,是关系到抢险工作能否及时、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条件。多年来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以下简称省淮河局)承担着安徽省淮河防汛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在历次防汛抢险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积极做好防汛物资的管理与调运工作。
1 防汛物资储备现状
安徽省淮河防汛物资储备经历了由集中储备到以中心库储备为主,沿淮省级防汛物资代储点为补充的发展模式。集中储备即将所有物资均统一存放在一个或几个有一定规模的防汛仓库内进行统一保存,统一管理。1977年根据防汛抢险实际需要,按省防指“在沿淮布设省级防汛物资代储点”的要求,省淮河局先后在淮干、颍河、涡河以及有关涵闸设立50余处防汛物资代储点,代储单位遍布23个河道、涵闸管理部门。经过多年不断地探索与规划,至今安徽省淮河防汛物资储备网点建设和管理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沿淮3座省管防汛仓库为中心集中储备大宗防汛物资,以沿淮众多代储仓库和料场为网点,构成了功能较完备的防汛物资储备体系。
2 防汛物资储运存在的问题
2.1 仓库(代储点)选布不尽合理
物料的储备应尽可能根据险工险段的险情不同来布设,如:砂基沙身堤段易出现翻砂鼓水,可储备黄砂、碎石和土工布;而在河流转弯处易发生塌岸可储备块石等。另外,在选择储备仓库(储备点)时,还需依据交通运输、场地状况以及便于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合理设置以减少储运成本。
2.2 管理体制方面有待改进
体制改革以前,省淮河局对沿淮河道管理系统只管经费、工程,人员由地方管理,在汛情严重的非常时期,地方对抢险物料需求量大情急,有的代储单位对调运防汛物资程序很难严格把关。体制调整后又有部分代储单位划归属地管理,给设在该地代储物料的调运、使用管理增大了难度。
2.3 仓储库房、装卸设备亟待改善
安徽省大宗防汛物资均储备在3座省管防汛仓库内,然而这3座防汛仓库现有库房面积10800平方米中,就有7600平方米为20世纪60~80年代所建。库房标准较低,库房高矮、大小参差不齐,建成后只投入少量的经费维修,没有进行较大规模改建。随着新产品、新设备在抗洪抢险中的应用,防汛物资储备品种、数量激增,现有库房设施保管条件无法满足物资安全储存的要求,库房面积也捉襟见肘。另一方面仓库装卸设备匮乏,3座仓库只有蚌埠仓库、正阳关仓库有叉车,无法达到较大批量防汛物资快速中转的要求。
2.4 物资自然损耗报废应定期进行
部分防汛物资在户外自然条件下堆放,如黄砂在雨水作用下日愈密实,堆放高度不断下降,而调用时,仍按原体积换算重量,就与原储备数量存在差距;而草袋、编织袋及救生设备等均有保质年限,应建立定期报损及报废机制,以保障抢险时使用安全。因此,对防汛储备物资应针对不同品种建立定期报损报废机制。
3 与时俱进,强化防汛物资管理
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在抗洪抢险中起保障作用,是防洪保安全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为此,省淮河局一再强调各防汛物资储备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提出切实可行措施,进一步做好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工作。
3.1 加强储运职工队伍建设
防汛物资管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储物为民”为理念,以“提升应急能力”为核心,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快捷调运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支不怕吃苦、甘于奉献、一专多能的储运管理队伍。为此,一方面要加快职工培训的步伐,加强现代化管理知识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完善防汛物资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考核力度,实行绩效与劳动报酬挂钩,以经济杠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3.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保障防汛物资质量
目前省防办对全省防汛物资统一制定了六项制度,应在认真宣传学习的基础上,在层层落实责任、明确职能和岗位职责的前提下,再细化分解,制定相关配套措施,重在落实。在管理方面保证从物资入库、验收、保管、保养,到汛期值班、物资调运等各个环节高效有序执行。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和物资保养细则做好物资管理,方便调运。储备仓库要有防锈、防尘、防潮、防霉变以及防火、防盗、防鼠等安全措施。防汛物资储备账、卡、物必须相符。
3.3 强化组织观念和责任感,确保防汛物资及时供应
一是汛期加强恶劣天气和紧急情况下的物资调拨筹备的准备工作。从实际出发,制定防汛物资应急调运办法和调运预案,加强人员配备,建立完善保证应急调运物资快速反应的有关机制。二是做好防汛责任制落实,严肃防汛纪律。根据工作需要,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人,职责明确。汛情紧急时,局物资中心、各储备仓库采取二级值班,严格岗位职责,随时应对紧急情况。三是加强职工业务学习和防汛物资管理技能培训,认真学习各级防汛物资管理使用细则和熟悉物资设备性能,努力提高防汛物资调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