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改性功能涂料的研究进展
2011-02-14赵初明谭业发李宏伟郝胜强
赵初明,谭业发,何 龙,李宏伟,郝胜强
(1.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江苏无锡214035;2.解放军理工大学机械装备系,江苏 南京 210007)
随着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涂料性能和制备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涂料主要用于装饰、防腐等领域,功能相对单一,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特定环境中机械装备的使用要求。通过添加特定组分制备而成的功能涂料,具有许多新特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但是仍然存在功能性不强、稳定性差等缺点。如何进一步提高功能涂料性能,充分发挥其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是当前研究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日益受到关注,运用纳米颗粒对涂料进行改性,可以显著提高涂料的性能。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效应等特殊性质[1],已逐步在传统材料的改性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纳米改性功能涂料,是指以纳米颗粒作为功能填料,与普通涂料复合而成的新型涂料,改性涂料中含有分散均匀的纳米级颗粒,由于纳米颗粒比表面积大,与有机基质之间存在良好的结合力,可以提高原有涂膜的强度、硬度和耐划伤性等力学性能;同时,纳米颗粒的加入,使普通功能涂料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或产生新的功能[2]。
纳米颗粒在耐磨、防腐蚀、隔热、导电等功能涂料改性中,已经得到初步应用[3~4]。实践证明,纳米改性功能涂料的性能确实优于普通涂料。
本文概括与总结了耐磨、耐腐蚀、隔热、抗菌、电磁屏蔽等纳米改性功能涂料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工作作了展望,希望能够为纳米改性功能涂料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改性涂料中纳米颗粒的分散
目前,纳米改性功能涂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共混法和插层法[5]。功能纳米颗粒的均匀分散,以及涂料制备后纳米颗粒保持稳定分散状态,而不重新发生聚合,对改性涂料的性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实现纳米颗粒在改性涂料中分散均匀与稳定,是纳米涂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分散纳米粒子的方法,有物理机械分散、颗粒表面化学改性和电化学方法。
物理机械分散,是通过作用于纳米颗粒的外界力,使之远离原来的平衡位置,而达到新的平衡,并维持稳定的状态。常用高速分散机、高速搅拌机、高能研磨机和超声分散设备等,实现纳米颗粒在涂料中的分散。
利用纳米粒子表面存在的等电点,通过调节树脂基质pH值,使之与纳米粒子等电点时pH值的差最大,实现纳米粒子分散稳定性的方法,称为电化学分散。其主要用于纳米颗粒在水性涂料中的分散。
纳米颗粒化学表面改性分散,就是利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硬脂酸、表面活性剂和超分散剂等,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改性剂与纳米颗粒表面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来改变纳米颗粒表面的结构、化学成分等,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进而实现纳米颗粒的均匀分散[6]。
将纳米TiO2与带有双键的硅烷偶联剂反应,在颗粒表面引入可聚合的官能团,然后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对纳米颗粒进行改性,提高了纳米颗粒的亲油性,使其在丙烯酸涂料中分散均匀,涂膜的机械性能得改善,与未经改性的纳米涂料相比,涂膜的吸水性和渗透性明显降低,可提高涂膜的抗腐蚀性[7]。表面化学改性,是目前纳米颗粒分散方法中效果较好的一种。
为了提高纳米颗粒的分散程度,获得性能更好的纳米改性功能涂料,复合分散方法使用的可行性及其分散效果,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2 纳米改性功能涂料的应用
2.1 耐磨自润滑涂料
耐磨性是衡量零件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零件或强化层表面刷涂耐磨自润滑涂料,有助于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能。随着纳米技术日趋成熟,纳米改性耐磨涂料,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将纳米SiC、TiO2、Al2O3等硬度较高的耐磨颗粒和石墨、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等固体润滑颗粒作为填料加入到涂料中,而制备的纳米改性耐磨自润滑功能涂料,具有良好的减摩耐磨性能。
周武艺等利用纳米SiO2、纳米SiC颗粒改性环氧树脂,制备了一种防腐耐磨有机涂料[8]。先在钢板上刷涂一层环氧富锌底漆,然后再刷涂耐磨涂料,观察了涂膜的微观形貌并测试了涂膜的耐磨性,结果表明,当纳米SiC添加量为3.5%时,涂膜磨损量为0.4%,仅为未加入纳米SiC涂膜磨损量的1/3。可见,加入纳米SiC,可以明显提高涂膜的耐磨性;添加纳米SiO2可以利用其分子呈三维链状网络结构,使得纳米颗粒表面活性提高,从而能够增强涂层致密度和结合力,防止涨裂和脱落。
巩强等选用纳米Al2O3为填料,经亲油处理后,分别与羟基丙烯酸树脂和聚酯树脂复合,在有机玻璃基体上制备纳米复合涂膜,分别研究了纳米Al2O3含量对两种涂膜的耐磨性的影响[9]。结果表明,随着纳米Al2O3含量的增加,涂膜硬度也随之增加,羟基丙烯酸树脂涂料中添加5%的纳米Al2O3,涂膜的耐磨性提高了66%;聚酯树脂涂料中添加15%的纳米Al2O3,涂膜的耐磨性能提高了100%,相对于有机玻璃底材,耐磨性能提高了2.75倍,纳米Al2O3的加入,使得涂膜表面产生类似硬质相,磨损过程中起到支撑接触表面、抵抗变形的作用。
刘福春等利用两步法制备了纳米SiO2复合环氧涂料和聚氨酯涂料,对比研究了两者耐磨性[10]。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涂膜磨损量与磨损次数的关系式,可知,对于纳米复合涂膜,其磨损率是逐渐降低的,而普通涂膜则呈现上升趋势;纳米复合聚氨酯漆膜与普通聚氨酯漆膜失重比为0.66,维氏显微硬度相应提高7%,同时,纳米复合环氧漆膜与普通环氧漆膜失重比为0.76,维氏显微硬度相应提高6.2%。因此,纳米改性复合聚氨酯涂料和环氧涂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
2.2 耐腐蚀涂料
腐蚀是导致零件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对于钢、铜等金属材料,易被氧化和酸蚀。实践证明,通过在金属表面刷涂纳米改性耐腐蚀涂料,可以显著提高其耐腐蚀能力,尤其对于经过热喷涂表面强化处理的金属材料。虽然强化层的力学性能高于基体材料,但其形成机理决定强化层的多孔性,容易被腐蚀,通过在强化层表面刷涂纳米改性防腐涂料,既能起到封孔作用,又能发挥涂料本身的耐腐蚀作用,从而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因此,研发具有优良抗腐蚀能力纳米改性防腐涂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晁宇等制备了纳米改性防腐复合涂层体系(纳米改性环氧封闭漆+纳米改性云铁中间漆+纳米改性含氟聚氨酯面漆),在热喷涂铝层表面刷涂成膜后,对其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11]。结果表明,纳米改性涂层在5%H2SO4和5%HCl腐蚀液中,经30 d腐蚀无异常,耐盐雾中性试验中3000 h无明显的变色、粉化、起泡和裂纹,耐腐蚀性远高于未经纳米改性的聚氨酯涂膜和氟碳类复合涂膜,对于热喷涂层表面防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王留方等针对油田管道腐蚀和结垢问题,选择纳米SiO2和纳米TiO2对环氧涂料进行改性[12]。经耐酸性(15%HCl)、耐碱性(40%NaOH)和贮存稳定性(30 d)试验研究表明,纳米SiO2含量为1%~2%,纳米TiO2为2%~5%时,涂膜耐腐蚀性能最佳,具有很好的耐酸碱性及耐化学腐蚀性,解决了长期以来井下油管内壁结垢的难题,大幅度延长了地下油管的使用寿命。
周宏建等通过纳米二氧化硅包覆改性云母氧化铁,并且研究了添加改性颗粒的UV固化涂膜的耐腐蚀性能[13]。结果表明,添加20%的改性颗粒涂膜的,交流阻抗较大,提高了涂膜的耐腐蚀性能。
2.3 隔热涂料
随着能源重要性的不断提高,节能型材料的发展显得极为重要,仅对建筑物而言,通过门窗散失的热量,约占整个建筑采暖及空调耗能的50%,而通过普通窗户的热损失,有60%是经红外线传递的[14]。因此,减少红外辐射造成的能量损失,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在普通玻璃上刷涂一层纳米改性隔热节能新涂料,在保证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的基础上,利用隔热填料对红外线的吸收作用,可以明显减少能量耗损,达到节能、保温的目的。
黄旭珊等以纳米氧化铟锡(ITO)作为隔热填料,采用共混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铟锡改性丙烯酸涂料,并在玻璃基体上刷涂成膜,研究了纳米ITO的添加量对涂膜光学、热学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纳米ITO含量和涂料制备工艺[15]。试验结果表明,当纳米ITO含量为1.5%时,实验装置温度变化小,隔热效果明显,红外光透射率仅为5%,可见光能够透过86%;随着纳米ITO含量的增加,对红外光的吸收率也相应提高,但是提高幅度很小,综合考虑经济因素,纳米ITO的最佳含量为1.5%。试验优化的制备工艺为,丙烯酸树脂含量50%,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40 min。
黎燕丽等以纳米氧化锡锑(ATO)为填料,水性聚氨酯为主要成膜物质,制备得到了纳米氧化锡锑涂料[16]。通过对其隔热效果的研究表明,填料体积浓度为0.011,膜厚为60 μm时,涂膜对红外光吸收率达到60.3%,可见光透过率为71.3%;隔热效果测试中,纳米ATO改性涂膜玻璃与空白玻璃相比,在光照和日照条件下,最大温差分别是2.5℃和4℃,说明纳米ATO改性隔热涂料隔热效果明显。
杜郑帅等将功能纳米水性浆料添加到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中,制备了水性紫外光(UV)固化纳米透明隔热涂料[17]。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27.8 nm,制备好的涂料中平均粒径为38.8 nm,说明纳米颗粒没有发生明显团聚;在30 min碘钨灯光照后,覆有纳米涂膜玻璃内腔较空白玻璃内腔温度增加缓慢,最高温差达12℃以上;随隔热粉体含量的增加,装置内腔的升温速率越慢;综合考虑,纳米隔热粉体最佳用量为4.2%,涂层厚度为8 μm,可见光透过率达80%,平衡时比空白玻璃平均温度降低10℃以上。可见,纳米透明隔热涂层,能够在保证透光率的基础上,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
2.4 抗菌涂料
抗菌涂料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有害病菌,降低居住环境中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达到清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对改善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抗菌涂料是指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繁殖能力的一类功能涂料,目前,主要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无机抗菌剂如银粉、氧化钛和载银等实现杀菌功能,无机抗菌剂在光照等某些条件下,会与细菌的细胞膜、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其分解,从而达到杀菌抗菌的作用[18~20]。纳米无机抗菌剂(纳米银、纳米TiO2)具有纳米材料的优异特性,已经用于抗菌涂料改性的研究中,为新型抗菌涂料的研发提供有效的途径。
王清宏利用纳米银粉对内墙涂料进行改性,制备了纳米银抗菌涂料。在纳米银粉制备工艺基础上,研究了抗菌涂料的杀菌性能,确定了纳米银的最佳含量[21]。灭菌率测试表明,不含纳米银粉的涂料基本无抗菌性,加入纳米银粉后,涂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含有0.02%纳米银粉的涂料1 h内杀菌率达到91.90%;大于0.02%时,涂料的抗菌能力随着纳米银粉含量的增加,提高缓慢,综合考虑经济性后,确定纳米银的最佳含量是0.02%,由此制备的纳米改性抗菌涂料效果明显。
黄毅等分别添加纳米TiO2和载银抗菌剂,制备纳米改性抗菌内墙涂料,对比研究了两种改性涂料的抗菌效果[22]。结果表明,在无光和自然光照射的条件下,添加纳米TiO2抗菌效果不明显,但是在紫外光照射下,TiO2含量为0.5%时,其抗菌率达到98%;对于载银抗菌剂改性抗菌涂料,在添加量为1.5%时,即使在无光条件下,其抗菌率能达到99%,但是其长期抗菌性能不好。与普通涂料相比,两种纳米改性抗菌涂料,具有高的杀菌抗菌能力,可以用于人们居住的房间或对灭菌要求较高的实验室内墙的粉刷。
无论是有机还是无机杀菌剂,单独作用下抗菌能力都存在一定缺陷,可以采用复合抗菌剂来弥补缺陷,最大限度地发挥纳米改性涂料的抗菌能力。
2.5 电磁屏蔽涂料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机械电子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等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部门,而且电子元件的灵敏度越来越高,极易受到环境中的电磁干扰,而影响其正常工作;同时,电磁辐射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如何将电磁泄漏对人体和电子器件的影响降到最低,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电磁屏蔽涂料是由成膜物、导电填料、助剂、溶剂等组成,将其涂覆于基体表面形成一层固化膜,从而产生导电屏蔽效果。一般来说,涂层的导电性能越好,屏蔽效能越高。纳米改性电磁屏蔽涂料,是在普通涂料中加入纳米镍、纳米石墨片、碳纳米管等作为填料,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增加电子元件表面的导电性能,进而提高涂膜的电磁屏蔽性能[23~25]。
晋传贵等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镍粉,并且研究了纳米镍改性涂料的电磁屏蔽性能[26]。虽然纳米镍粉的团聚,会引起表面电阻率增加,但是以5%纳米镍粉和10%微米镍粉为填料的涂层,在频率超过1800 MHz时,磁损耗正切值达到12,提高了吸收损耗,减少了电磁波对环境、设备造成的破坏及人类健康的危害。
杜仕国等以醇酸树脂为基体,纳米ATO为导电填料,制备了一种复合导电涂料,并系统地研究了ATO含量、偶联剂种类以及制备工艺等,对涂层导电性能的影响[27]。结果表明,导电填料纳米ATO的添加量在60%~65%之间,用5%的钛酸醋偶联剂NTC-401预处理粉体填料,在500℃条件下,经过48 h完全固化后,涂膜的导电性能较好,表面电阻率为103 Ω/cm2。试验结论可以为新型电磁屏蔽涂料研究提供参考。
吕明旭等以聚氨酯乳液为基体,制备了纳米石墨改性的水性电磁屏蔽涂料,研究了涂料制备工艺,对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28]。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为纳米石墨片含量35%、粘度150~180 MPa·s、分散剂含量2%、超声波分散30 min、固化温度65℃、涂层厚度80 μm,在此工艺条件下,涂层的表面电阻率仅为7.5 Ω/cm2,可以增强涂层的导电性,平均电磁屏蔽效能达到了27 dB。
汪桃生等的研究,也说明了纳米石墨片的加入,可以降低表面电阻率(0.6Ω/m),提高涂层的电磁屏蔽效能(38dB)[29]。
冯永成等通过添加碳纳米管,制备了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研究了碳纳米管含量、分散程度以及长径比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30]。试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管径越小,所制得的导电涂料导电性越好,其最佳长径比为250;涂料导电性能随着碳纳米管含量增加而增强,其含量阈值为0.5%,改性涂料导电性与碳纳米管在环氧树中分散程度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添加碳纳米管,提高涂膜的导电性,进而提高其电磁屏蔽性能。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机械装备工况条件的不断提高,对纳米改性功能涂料的需求升高,但是目前研究工作还不能满足其在涂料工业中真正获得广泛应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纳米改性功能涂料制备工艺。纳米颗粒添加量及其分散均匀程度、树脂含量、固化时间和固化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纳米改性功能涂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实验室中制备工艺,难以完全应用于实际生产,可以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加大对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力度,制定最佳的生产工艺,有助于纳米改性功能涂料的工业化推广。
(2)研究纳米改性机理。目前主要是对涂料成膜后的性能进行测试,但是对于纳米改性的机理,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今后要对改性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并且制定性能评价体系,为纳米改性功能涂料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3)开发新型功能涂料。在深入研究功能涂料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技术,扩展现有功能涂料的适用条件,开发新型功能涂料,以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
综上所述,纳米改性功能涂料的研究工作,虽然还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以其优异的使用性能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必将获得快速发展。
[1]徐云龙,赵崇军,钱秀珍.纳米材料学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刘红波.纳米材料在涂料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涂料,2010,25(2):25-28.
[3]顾广新,章道彪,范军锋,等.透明隔热涂料的制备及其在汽车上应用[J].涂料工业,2010,40(11):52-56.
[4]苏海燕,闫 军,崔海萍.改性耐磨涂料研究进展[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10(7):38-41.
[5]李 林,姚素薇.纳米涂料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电镀与涂饰,2004,23(1):40-44.
[6]徐滨士.纳米表面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陈云华,林 安,甘复兴.纳米TiO2的改性及其在丙烯酸涂料中的应用[J].服饰科学与防护技术,2007,19(1):58-60.
[8]周武艺,高琼芝,毛新华,等.纳米防腐耐磨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表面技术,2008,37(6):33-36.
[9]巩 强,曹红亮,赵石林.纳米Al2O3透明耐磨复合涂料的研制[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4,(2):1-4.
[10]刘福春,韩恩厚,柯 伟.纳米氧化硅复合环氧和聚氨酯涂料耐磨性与耐蚀性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9,21(5):433-438.
[11]晁 宇,安云岐,沈亚郯,等.纳米改性工业防腐蚀涂料的研制与应用[J].电镀与涂饰,2010,29(1):53-56.
[12]王留方,张卫国,冯云亭.环保型油田管道内壁纳米环氧防腐涂料的研究[J].涂料工业,2005,35(9):11-15.
[13]周宏建,高延敏,刘坤鹏,等.纳米二氧化硅包覆云母氧化铁及其对UV固化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J].中国涂料,2010,25(2):29-32.
[14]董绍春,王德海,冯 杰.玻璃用透明隔热水性纳米涂料研究进展[J].能源工程,2010,(6):59-63.
[15]黄旭珊,潘亚美,吕维中.影响纳米ITO透明隔热涂料性能的因素[J].涂料工业,2010,40(8):33-35.
[16]黎燕丽,陈明凤.纳米氧化锡锑涂料制备与透明隔热性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0,38(8):114-117.
[17]杜郑帅,罗 侃,焦 钰,等.水性紫外光固化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的研制[J].化工新型材料,2010,38(1):58-61.
[18]陈丽琼.纳米抗菌涂料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环境友好型高功能涂料涂装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2007,126-136.
[19]苏学军,王建军.抗菌剂在抗菌涂料中的应用进展[J].天津化工,2007,21(4):4-7.
[20]孙志娟,张心亚,黄 洪,等..纳米TiO2在涂料中的应用及发展[J].化学建材,2006,22(1):1-4.
[21]王清宏.纳米银粉的制备及其在内墙抗菌涂料中的应用[J].粉末冶金工业,2008,18(4):24-27.
[22]黄 毅,彭 兵,柴立元.两种无机抗菌剂在内墙涂料中的抗菌性能研究[J].化学建材,2006,22(2):1-4.
[23]秦秀兰,黄 英,杜朝锋,等.电磁屏蔽涂料中导电填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07,40(8):62-65.
[24]杜 磊,张海燕,黄耀林,等.碳纳米管复合电磁屏蔽涂料的研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0,4(4):414-417.
[25]陈纪文,黎 军.纳米导电和电磁屏蔽涂料特性表征和评价方法[J].广东化工,2011,38(3):12-13.
[26]晋传贵,段好伟,朱国辉.纳米镍粉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效能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9,23(9):22-24.
[27]杜仕国,刘小强,闫 军,等.纳米ATO复合导电涂料的研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2005,(25):285-288
[28]吕明旭,陈国华.聚氨酯乳液/纳米石墨微片复合导电涂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性能[J].材料应用,2008,(6):69-72.
[29]汪桃生,吴大军,吴翠玲,等.纳米石墨基导电复合涂料的电磁屏蔽性能[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278-281.
[30]冯永成,瞿美臻,周固民,等.碳纳米管在导电涂料中的应用研究——(Ⅰ)碳纳米管对导电涂料导电性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20(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