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沭泗直管工程新世纪建设成就回顾与展望

2011-02-14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总工郑胡根

治淮 2011年10期
关键词:直管除险水闸

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总工 郑胡根

沂沭泗直管工程新世纪建设成就回顾与展望

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总工 郑胡根

曾几何时,沂沭泗直管工程标准低——堤防工程整体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水闸工程长期带病运行;水利管理举步维艰,经费不足工程失修,水利产业化,以水养水、以工程养工程,水利管理企业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水利事业经费杯水车薪,管理人员艰难度日,人心涣散队伍不稳。

水利建管工作走向何处?令人困惑,也促人反思,科学发展观引导下的治水新思路应运而生。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世纪一系列治水新理念和新举措相继出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曙光呈现。恰此时,治淮摆在了全国水利重要而突出的位置,以19项骨干工程为重点的工程建设全面提速。沂沭泗局顺应时代要求,紧抓治淮建设机遇,直管工程建设与管理跨上新台阶。

面向未来,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水利大发展的号角,沂沭泗水利事业新的发展机遇又将伴随新一轮治淮展现。

一、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全面建成,整体防洪标准显著提高

1949年开始实施的“导沭整沂”、“导沂整沭”拉开了沂沭泗水系治理的序幕,通过在上游修建山区大中型水库,在中下游整治重要河道、培修各类堤防,下游开挖入海新河道,初步形成了沂沭泗河相对独立的防洪除涝体系。1971年治淮规划把“东调、南下”工程作为处理沂沭泗洪水的战略性工程,部分骨干性工程开工建设,后因国家建设投资计划调整于1981年停建。1991年、1992年两次国务院治淮会议以后,1993年批复东调南下一期工程建设,同样受投资限制和省际水事矛盾制约,工程建设关键节点未能打通,整体建设效果无法形成,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2003年淮河大水以后,国务院再次召开治淮会议,明确把治淮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加快建设19项治淮骨干工程,其中重点工程之一就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由此工程建设走上了快车道。

2003年在编制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总体建设规划时,为了体现协调、均衡和条件成熟优先的原则,确定把整体项目划分成9个单项分别立项报批。2005年东调关键工程——刘家道口枢纽工程和南四湖防洪重点工程——湖东堤工程初设批复,并于当年12月26日同时开工建设;2006年南下洪水主要入海通道新沂河整治工程开工;2007年年底韩中骆工程、分沂入沭工程和湖内工程相继开工;2008年沂沭邳、新沭河及湖西大堤省界段应急工程开工建设;2010年1月,水利部以《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批复了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的初步设计,同年省界段和苏鲁两省工程相继建设。至2010年底之前,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9个单项全面开工建设,批复可研投资80.85亿元。

在淮委统一组织协调下,经苏鲁两省及委属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到2011年6月底,刘家道口枢纽工程、新沂河工程和韩中骆省界工程率先通过竣工验收;湖东堤、韩中骆两省建设段、分沂入沭工程、沂沭邳、南四湖湖内工程、新沭河工程及湖西大堤省界段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进入竣工验收准备阶段;湖西大堤两省段工程建设正在全面推进。

除了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顺利完成外,这一轮建设中有两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工程建设成果值得关注:其一是2008年12月刘家道口工程通过蓄水验收,标志着“东调”关键的控制性工程建成,沂河洪水“可控可调”东流成为现实;其二是2009年11月韩中骆省界段310公路桥影响段河道土石方开挖工程全部完成,彻底破除了韩庄运河中运河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的瓶颈,实现了洪水顺畅“南下”的目标。

到沂沭泗水系统管30年之际,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将全面建成,沂沭泗河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防洪标准达到近50年一遇,迈上了新的台阶。1970年确立的“东调、南下”目标蓝图,40年后终成为现实工程实体。

二、直管病险闸加固改造工程相继竣工,运行安全可靠性显著增强

沂沭泗局现在直接管理的水闸有27座(包括2010年竣工移交管理的刘家道口闸),其中:大型水闸13座,中型水闸7座(大王庄闸过闸流量超过100立方米每秒,达到中型水闸规模),重点小型水闸7座。直管水闸是沂沭泗防洪工程体系的关键节点和控制性的枢纽,发挥着重要的防洪调度和水资源控制作用。27座水闸中有4座为1990年后新建的水闸,其余23座水闸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受当时经济条件和施工技术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低、质量差、自动化水平低。经过30多年运行,水闸工程性能普遍下降,长期带病运行,隐患重重,影响了沂沭泗整体防洪功能的发挥。

1998年通过水利基金立项对蔺家坝闸进行除险加固。2000年后,分批对其余22座水闸全面检测,并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经鉴定22座水闸安全等级只能达到或略低于三类水闸,必须进行除险加固,才能确保工程安全运行。2002年后,利用上一轮治淮第19项——治淮其他项目中的病险闸除险加固专项对其中20座水闸进行了全面除险加固(二级坝四闸不具备使用条件仅安排交通桥部分建设,刘桥提水站由于使用功能改变未安排建设),累计批复工程建设投资6.08亿元。经过10年建设,随着2011年5月7日江风口闸扩建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这一轮直管水闸工程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其中19座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成通过竣工验收,胜利渠首闸2010年通过单位工程验收后将纳入湖东堤一起进行竣工验收。

总体而言,这一轮直管水闸除险加固是系统的和较全面的,基本实现了四个主要目标:一是工程重大安全隐患得以消除。以嶂山闸、新沭河闸加固为例,两个闸分别是沂沭泗河洪水南下和东调入海的两个主要口门,处于郯庐地震带上,抗震要求高,原工程结构整体性差、抗震标准不足,混凝土碳化老化严重,需要全面和较彻底解决根本性的缺陷与不足。这次新沭河闸除险加固除了保留原底板外,其余全部拆除新建。嶂山闸建闸运行45年后,首次在上游填筑围堰,对包括底板在内所有隐患进行了检查与处理。其他水闸除险加固也实现了工程消险的目的。二是提高了工程抗御洪水的能力。沂沭泗洪水主要靠调度来实现合理调配与分流,从而发挥整体工程作用,运用的手段就是水闸的灵活启闭运用。这些水闸在加固期间依然承担着防洪功能,建成后全部经受了洪水的检验。嶂山闸在水下阶段验收后即参与泄洪,2008年最大下泄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位居历史第二,泄洪期间工程运行平稳、安全可靠。三是水闸自动化水平全面提高。原来水闸的启闭设备性能低,稳定性差,多为现场人工操作控制,嶂山闸原启闭设备还是建闸初期安装的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企业生产的设备,连维修替代部件都没有。现在各水闸的启闭设备全部实施了更新与改造,使用当代成熟和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机械性能和稳定性大大提高。各水闸都建立了较为先进的现地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水闸远程监控系统也建成投入使用,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四是改善了沂沭泗局直管水闸形象面貌。在工程外观造型与附属设施布置上,结合管理的需要和建筑美观的要求,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积极效果。

三、基层管理设施条件大幅度改善,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工程标准低、管理条件差是沂沭泗直管工程两大特点。“重建轻管”不仅表现在投资体制上,同样曾经广泛存在于决策审批层的观念理念上,国家没有经费投入主体工程,更顾不上改善管理条件。沂沭泗局成立之初因陋就简建设的各层级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管理设施规模小、标准低、配套缺、地理偏、环境差,管理条件大都仅仅维持履行“看管”职能的低水平、低层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各级管理条件一方面大大落后于社会同类型单位,另一面也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职工要求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的愿望迫切。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不仅仅是沂沭泗防洪工程建设的难得机遇,同样是全面改善管理条件、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难得机遇。一方面工程体系完善、规模扩大和防洪标准提高必然要求管理能力同步提高;另一方面水利部提出“建管并重”的治水新思路,并将水利信息化作为提升水利现代化的主要措施。本着统一规划、分类管理、切块实施、实用高效的原则,经过沂沭泗局各层面的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在水利部与淮委的大力支持下,包括沂沭泗水系防汛调度设施在内的各级配套管护工程在东调南下续建和病险闸加固及部属基础设施中得到统筹安排。

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沂沭泗局现有的基础设施管理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汛调度管理用房和相关专业用房不足的状况得到改善。2002年以来,85%以上的基层所和15个基层局、3个直属局及沂沭泗局机关,分类分期批复了管理用房与专业用房建设,其中大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提高了水利管理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通过“沂沭泗防汛通信和水情信息系统专项工程”的实施,建成了覆盖局本部、3个直属局及全部19个基层局的大容量数据通讯骨干网络;健全和完善了各管理层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防汛信息服务系统、防汛异地视频会商系统、水情信息服务系统;形成主要控制性水闸现地计算机控制并能远程监控。三是防汛交通设备和观测仪器设备得到了必要的补充,改善了防汛管理和水政执法工作条件。根据管理规范的要求,工程建设中为19个基层局和3个直属局配备了40余辆防汛车辆,近10艘管理船。另外,还通过部门预算中维修项目安排,解决了基层单位供水、供电、供暖等问题,大大改善了全局工作与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改进了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更大大促进了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中央一号文件带来水利的春天,沂沭泗局事业大发展充满希望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作为主题,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两句话,对“水是什么”、“水利是什么”作出精辟和准确的定义、定位。作为执政党,对这样的大事特别关注,出乎情,顺乎理,体现高层重视,展现社会共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给人非常鲜明的感受是实在、含金量高的实施措施和经费来源等条款多,是融水理论、水利政策于一体的集合体,是一系列政策的有机组合。一个文件内含几十项政策、上百条措施,可以说涵盖了今后5~10年,甚至更为长远的水利政策、目标定位。文件的另一个特点是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大部分可以直接实施,部分制定配套政策后就能实施。更重要的是以执政党和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政策,对全社会具有约束力、号召力和推动力。

早在上一轮治淮收官之际,温家宝总理就提出要全面评估19项工程建设效果,谋划新的治淮目标,并于2009年底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予以部署。在2010年新中国治淮60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批示提出“进一步加快淮河综合治理步伐,让淮河成为一条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淮河两岸人民”的新时期治淮目标。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治淮摆在全国大江大河治理的第一位,近期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未来5~10年要基本完成进一步治理淮河主要建设任务。

水利大发展的春天,新一轮治理启动的契机,就是沂沭泗直管工程建设的新机遇。在促进和实现整体提升流域防洪减灾能力的同时,结合我局长远发展需要,着眼于水利现代化发展方向,以能力建设为着力点,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水利枢纽工程为起点,统一规划、分步建设河湖工程远程监视系统,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二是统筹建设与完善高效的防汛指挥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三是着力推动应急抢险能力建设,配备专用抢险设备,建设必要的训练场地与培训基地,建立专业化抢险队伍;四是紧抓主体工程建设带动管护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一方面促进管理设施升级换代,一方面着力完善现有的管理设施配套工程,从而力求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发展同步。

适逢沂沭泗水系统一管理30周年,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沂沭泗水利建设与管理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恰逢水利大发展和治淮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催人奋进,无限憧憬

猜你喜欢

直管除险水闸
湖南省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级划分分析
浅析现代化技术在水闸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的问题探究
红花岭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方案分析
有关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设计的探讨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月)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2月)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3月)
湾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洪水调节计算
对直管河道采砂管理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