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大兴水利强基础保障民生促发展

2011-02-14薄海明

中国水利 2011年15期
关键词:天水市抗旱节水

薄海明

(甘肃省天水市水务局,741000,天水)

天水市大兴水利强基础保障民生促发展

薄海明

(甘肃省天水市水务局,741000,天水)

中央一号文件;水利改革发展;天水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的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天水市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总结水利发展的经验教训及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 《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天水水利“十二五”时期和今后一个时期描绘了发展蓝图。

一、进一步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1.明确了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把水利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围绕建设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三大任务,更加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薄弱环节,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提高水利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

2.明确了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天水市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15年,全市新建堤防工程200km,基本完成渭河、葫芦河、耤河干支流沿岸重要河段、中小河流(包括重要支流)重点河段治理,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完成全市现有万亩灌区节水改造,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8.4万亩 (0.56万hm2),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6万亩(0.71万hm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以上;全面解决1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全市农村基本实现自来水化,秦州、麦积等城区居民用水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00km2,新修梯田150万亩(10万 hm2),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7m3,初步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等“四大体系”。

3.明确了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大力发展民生水利,让人民群众得益受惠。二要坚持科学治水、人水和谐。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三要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实行防洪除涝抗旱并举、开源节流保护并重、建设管理改革并进,促进区域与流域、农村与城市水利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水利综合效益。四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鼓励社会融资建设水利设施,支持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的合力。五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形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六是坚持突出重点,远近结合。近期建设重点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减灾兴利体系。

二、进一步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1.狠抓城乡供水工程建设

天水市是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差。要下决心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完成麦积区曲溪水库、耤河高桥头水库,张家川县富川水库,秦安县小湾河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立项实施。“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上磨水库工程,力争开工建设麦积区曲溪水库、耤河高桥头水库,张家川县富川水库,秦安县小湾河水库和引洮二期供水工程。市、县城区基本建立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全面规划、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规模建设”的思路,建设以大中型集中供水工程为骨干,单村、联村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网络,实现村村户户通自来水,2013年解决规划内90.9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十二五”期间彻底解决1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城乡供水保证率有大幅度提高,农村基本实现自来水化。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全面落实征地、用电、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严格执行集中供水工程农业排灌电价优惠政策。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完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大兴水利强基础,加快实施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到2020年完成全市20处万亩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十二五”期间,以实施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切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加快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新建清水县西部5万亩(0.33万 hm2)灌溉工程、甘谷县磐安镇渭河北岸提灌工程、武山县西梁渠灌溉工程等一批灌区。加快集雨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实施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工程节水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等农艺节水,到2015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4 万亩(0.56 万 hm2),发展水利工程节水灌溉面积 10.6万亩 (0.71万hm2),增加灌溉面积和灌溉效益。

3.大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紧紧围绕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推进蔬菜、果品支柱产业发展,切实加大行政推动和资金投入力度,实行工程节水、农田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在渭河干支流设施农业中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在浅山干旱地区大力推广垄膜沟灌等为重点的高效农田节水灌溉技术,通过集成配套和技术创新,实现由单纯工程节水向农艺、农机、工程节水相结合转变,不断提升农田节水技术水平,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努力把天水市渭河川道地区和果园栽植地区建成高效农田节水示范区。

4.抓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全面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县建设项目,坚持行政推动、部门协作,多方筹资、全部机修,注重规模、整体推进,创新体制机制,由县区政府成立梯田建设领导小组,组建梯田建设开发公司,多渠道增加投入,整合发改、国土、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筹项目,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由水利部门负责技术指导,项目主管部门监督实施计划,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大规模开展机修梯田建设,每年完成梯田建设 30万亩(2万 hm2),力争通过5~8年的努力,宜修坡耕地全部实现梯田化。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快山洪灾害易发区和渭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管理,严格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到2020年,使全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发展,大于等于25度的陡坡地全部退耕,全市实现梯田化,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控制。

5.切实加快农村水电建设

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拓宽投资渠道,在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的清水、武山、麦积三县区加快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列入全国规划的清水县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争取实施三县区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建设,加快水电供区农网改造,建设清水县康家电站、麦积区利桥水电站、甘谷县格板峪水电站,改造武山县王门电站等,新增装机容量0.5万kW。加强水能资源统一管理,规范开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

三、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

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基层抗旱防汛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市县抗旱工作服务队和防汛应急抢险队,全额保障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按照“巩固县级,发展乡级”的思路,有计划地成立乡镇抗旱工作服务队。进一步完善抗旱防汛应急预案,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不断提高抵御水旱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2.加快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山洪灾害综合防治工程建设,用5到10年时间完成16条沟道山洪灾害治理。完成五县二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构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建立防汛会商视频系统和防汛重点部位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提高水旱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3.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加快渭河干支流防洪工程建设,实施21条重点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新建堤防200km,力争五县二区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以上,渭河干支流重点地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巩固4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完成清水县柳林等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实施小塘坝、淤地坝加固工程,彻底消除水库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1.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作为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水利改革发展措施,切实抓出成效。要认真落实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库安全管理等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依法治水进程。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力度,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资水利,确保各项水利投入政策落实到位。

2.强化部门协作配合

建立部门间协作配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统筹抓好水利规划建设、工程运行、水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工作,超前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建设用地、机构队伍建设、考核奖惩、水政执法等方面制定措施,加强协调,相互配合,统一步调,抓好落实,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合力。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水利发展的热情、对改革攻坚的激情,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天水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责任编辑 李计初

TV

B

1000-1123(2011)15-0057-03

2011-07-05

薄海明,党组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天水市抗旱节水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节水公益广告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