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编制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三期可研的几点认识

2011-02-14李翊贺新黄谷

中国水利 2011年15期
关键词:分中心都江堰水利

李翊,贺新,黄谷

(1.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611830,都江堰;2.四川大学智能研究所,610064,成都)

对编制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三期可研的几点认识

李翊1,贺新2,黄谷1

(1.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611830,都江堰;2.四川大学智能研究所,610064,成都)

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编制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迄今已有226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四川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对四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粮食生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老灌区的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必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水资源优化利用的目的。

一、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1.水利信息化现状

都江堰灌区的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从1996年起,就开始了在水利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先后同成都电子科大、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合作研究编制了《都江堰水利自动化与现代化可行性研究报告》《“数字都江堰”总体框架及关键技术研究》等,并在“数字都江堰”课题基础上,编写了《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形成了指导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纲要和指南。2002—2005年,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一期工程顺利实施。在都江堰管理局建设了水利调度中心,灌区各管理处(6个处)分别建设水利调度分中心,分中心下设工作站,三者互联形成都江堰灌区水资源调度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实行分级管理。主要建设了以水情遥测、视频监视为主的基础信息平台、都江堰灌区水资源调度系统和基于GIS的灌区水资源管理系统。

从2006年开始,都江堰灌区进行了水利信息化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建成项目有:灌区骨干网络建设及二级网络试点、水文、工情数据管理及其标准、GIS基础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灌区视频会议系统。通过信息化二期项目的建设,已经搭建了从管理局到各管理处、从各管理处到部分监控站(点)的基础信息平台,实现了全灌区重要水利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自动化监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部分专业应用系统的前期建设。

2.存在问题

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工程经过一期与二期的建设,虽然建成了一定数量的基础信息点与部分应用平台,但要真正实现依靠水利信息化来达到灌区用水的优化调度与决策,其信息化的建设力度还远远不够。一是在实际建设时,由于不同施工单位采取的技术手段有差别,很难做到系统建设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延续性,不利于系统的二次开发和综合集成。二是由于信息化技术、设备更新快,淘汰率高,运行维护费用高,而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基本由使用单位自行解决,这对水管部门来说在资金上有一定缺口。

二、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三期建设的建议

就目前都江堰灌区地域分布广、基础条件差的客观因素,在下一步的信息化三期建设中,还是应以基础平台的完善与实用系统的建设为主,夯实基础,以建为用,并解决前期信息化建设中逐渐显现的一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基础信息点的建设

都江堰灌区由成都平原直灌区和川中丘陵引蓄灌区两部分构成,实灌面积1030万亩(68.87万 hm2)。虽然经历了信息化一期与二期的建设,但对真正实现灌区信息化所需要的庞大基础数据而言还远远不够,因此继续完善对基础信息点的建设也就显得相当必要。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优化信息点的分布,既要全面覆盖又不能造成信息冗余和浪费。

2.应用层平台的整合统一及标准建设

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由于建设的地理环境复杂、特殊,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之路是在边建设边摸索的过程中进行的,取得一些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都江堰灌区经过对信息化一期与二期的建设,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基础信息采集点与相应的应用系统,但由于一期与二期内容的建设所跨年度较大,已建成系统的老化与新建系统的不兼容以及实施单位的差异,造成各个应用系统平台相对独立,比如在同一管理处实现同一功能的水情遥测系统就出现了由多台计算机终端来监测、管理的情况,给灌区内各部门的使用和运行、维护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因而在信息化三期的项目建设中,建立一套有统一数据标准与应用平台标准的系统尤为重要,同时把前期相对分散的应用平台与标准平台进行整合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方便使用的目的。

3.数据与设备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都江堰灌区经过不断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已逐步把重点转向了应用、决策层面的开发,但应用、决策层面的功能体现必须有庞大的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因而越来越体现出基础数据与设备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如何保障设备的电力、物理性安全都有必要在信息化三期中得以实施。

4.基础站点与分中心站的通信建设

都江堰灌区经过对信息化一期与二期的建设,完成了1个中心6个分中心的网络建设与互联(以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为中心,以6个管理处为分中心)。但各管理处以下相对分散的管理站与各自分中心之间的网络建设基本没有实现,这就为各分中心实现灌区的信息化管理带来了阻碍,从而也成为了实现整个都江堰灌区信息自动化的瓶颈。因此在信息化三期建设中有必要把基础站点与分中心站的通信建设提上议程。

5.特色应用平台试点建设

特色应用平台的建设应着重体现其应用系统的实用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体现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平台作为基石,比如闸群联合调度系统,就必须要以已实现闸门自动化控制的几处闸站作为基础,才能在其之上实现联合调度。因此建议在基础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进行特色应用平台试点建设。

6.工业用水现代化试点建设

工业用水作为水利经济的命脉,作为保障四川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的管理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层面,有的水闸甚至还在使用人力启闭,为高效、准确地调配工业用水带来了困难。因此在三期信息化建设内容中也应考虑对工业用水现代化试点的建设。

7.水质监测试点建设

都江堰灌区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个市(地)37个县(市、区)68.87万hm2农田的灌溉以及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的供水,都江堰灌区的供水安全责任重大。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没有一套快速、方便的水质监测系统,无法确定饮用水水源是否被污染,从而造成了大面积的饮用水恐慌,一度形成了人民群众哄抢瓶装饮用水的场面。这些都说明水质监测对民生的重要性,因此在信息化三期中考虑建1~2个水质监测点也是必要的。

8.关于运行维护费用

经过几年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建成了大量的信息基础设备,而信息基础设备易老化、易出故障、易损坏的特点,给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及灌区各管理处都增加了不少运行维护成本,但历年来的信息化建设中都没有运行维护费用的列支,直接影响到都江堰灌区信息自动化的运行。在信息化三期甚至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都应把运行维护费用的列支提上日程。

三、结 语

尽管都江堰灌区信息化建设前期工程实现了预期目标,获得了大量具有示范意义的成果,但前期项目毕竟处于整个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初级阶段,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必须及时跟进,紧紧抓住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这条主线,在前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切实完善基础信息平台,深入开发专业应用功能,通过对水资源优化调度与管理系统的重点建设,努力实现水资源优化利用的目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灌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J].中国水利,2011(4).

[2]陈雷.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全面开创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新局面[J].中国水利,2011(12).

责任编辑 张瑜洪

TV+S274.3

B

1000-1123(2011)15-0047-02

2011-07-10

李翊,工程师。

猜你喜欢

分中心都江堰水利
拜水都江堰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河南分中心
高速公路监控分中心网络配置探析
全国首个民族出版产品质检分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