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核桃产业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探讨
2011-02-13史元胜
史元胜
(长治市林业工作站,山西 长治 046000)
核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经济树种之一,冠大根深,水土保持能力很强,属胡桃属落叶乔木,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经济价值极高,被称为“木本油料”、“铁杆庄稼”,是我国山区林业发展的重要生态经济兼用树种。长治市的生产实践表明,核桃种植面积的增大,核桃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对促进山区农民增收,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核桃产业是生态经济型产业发展的首选产业。
1 核桃已成为生态经济型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区中段,E 111°58′~113°44′,N 35°49′~37°08′,国土总面积 2084.4 万亩。其中:平川区331.95万亩,丘陵区696.15万亩,山区1056.3万亩,山区、丘陵区占到过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是核桃种植的适生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核桃栽培的历史记载,多年的栽培形成了独特的乡土优良品种,成为全市干果经济林主栽品种,为全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核桃产业的发展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历史上的长治曾是“古木参天,林荫蔽日”之地,由于遭受长期的垦荒耕种和连年战火的浩劫,全市森林资源损失殆尽,到解放初期,仅存森林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只有5.5%,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建国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山上建体系,丘陵建基地,平原建网络,乡村建园林林下搞开发的思路,咬定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搞绿化,林业生态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全市森林面积达到561万亩,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率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6.9%,核桃林为全市水土流失面积治理贡献率达到15%以上,为全市森林覆盖率的提高贡献率达到3.2%。到2009年底,全市森林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04万t,近3年年均降雨量达到600mm,较过去提高50mm,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9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2 核桃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山区农民经济收入
山西省核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四位,全省核桃栽植面积为464.4万亩,核桃产量7000万kg。长治市核桃面积居全省第四位,产量居全省第三位;栽培品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乡土核桃,另一类是新发展的中林1、2号,晋龙 1、2号,辽核、鲁光、薄壳香、香玲等优种核桃。目前,全市核桃栽植面积达到65.5万亩,结果面积40.8万亩,核桃产量稳定在1460万kg,坚果总收入2.92亿元,核桃种植业给产区农民带来1870元的人均纯收入,占到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2%。
1.3 核桃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
核桃种植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销售、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兴起,截止2009年底,全市核桃有规模深加工企业达到 5个,年生产能力 18825t,其中:核桃粉6000t,核桃油2500t,核桃露 10200t,核桃罐头125t,总产值达到14601万元;外贸销售企业2个,年销售额2200万元;农村经济合作社35个,年销售额12000万元;农民经纪人236人,年销售额11800万元。如:核桃种植大县黎城县,2009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4.1万亩,年产坚果360万kg,核桃种植总收入达到7000多万元;两个深加工企业山西飞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黎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年生产5000t核桃粉,700t核桃油,年产值7100多万元;两个外贸型销售企业黎城四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黎城县副食品公司,年加工销售核桃60万kg,销售额2000多万元,核桃产业总收入达到1.6亿元,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核桃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
2 影响核桃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02年以来,长治市的核桃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新发展核桃面积达到30多万亩,相继建起了3个规模型深加工企业和2个外销企业,核桃产业链已逐渐形成并初具规模,但也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影响核桃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1 经营管理粗放。全市核桃栽培除少数主产区注意加强管理外,其他基本属于粗放管理,放任生长,很少施肥灌水、整形修建,树势衰弱,产量变化幅度大,有的结果极少甚至无产量,核桃平均亩产36kg,仅为国家核桃丰产林指标的28%~36%。[1]低产低效林面积21万亩,占到全市栽培总面积的30%以上。
2.1.2 品种良莠不齐。在核桃经济林发展中只注重规模和产量,不注重果品质量,导致品种优劣混杂,果实外观及品质风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优质果品率较低,果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市核桃普通品种产量823万kg,占到全市核桃总产量1465万kg的56%以上,优质果品只有300多万kg,仅占到全市核桃总产量的20.6%。
2.1.3 技术推广不够。由于全市核桃干果经济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跟不上发展速度的需要,导致在核桃干果经济林发展中出现了盲目追求新品种,没做到适地适树;片面追求早果,忽视了树形的培养;鉴别能力不强,种植假苗次苗现象,影响了全市核桃经济林产业良种化进程。
2.1.4 品牌意识不高。核桃是我市干果经济林的优势品种,黎城县的核桃在全国都有影响,但由于现有加工销售企业,大部分规模偏小,加工技术落后,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之,不注重品牌宣传打造,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缺乏市场竞争力。
2.2 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
2.2.1 多重模式建基地。根据立地条件,推广四种模式,一是林粮间作型。是一种粮食生产与经济林发展双赢的种植模式,株行距一般为5m×6m,密度为22株/亩。二是地埂经济型。是一种在山区、丘陵区梯田发展的地堰、地埂经济型模式,株距为5m,行距随地形定。三是生态经济型。是一种结合生态防护功能实施的生态和经济双赢的种植模式,株行距一般为4m×5m,密度33株/亩。四是密植丰产型。是一种高产高效高度集约经营的种植模式,株行距4m×4m,密度为44株/亩。
2.2.2 因势利导促发展。一是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苗木、提供低息贷款、充分调动群众栽核桃的积极性,使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具有地域额特色的优质核桃产业带。二是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和研究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传授核桃科技知识,使广大核桃种植户基本掌握核桃栽培管理技术。三是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开发的核桃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机械干制、机械精选等新技术、新产品,有效解决核桃生产中的问题。
2.2.3 打造品牌提质量。以辽核1号、中林1号、3号、香玲、薄壳香、晋丰、晋龙1号、2号等适合长治栽培的核桃优良品种为主导。通过高接换优、老品种改造、新品种推广建立优种核桃生产区,打造炎帝核桃品牌。并通过电视、互联网、各种贸易促销会及博览会,大力宣传,扩大影响,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流通渠道和销售队伍,建一个大型核桃专业交易市场,形成了“专业交易市场+基地+农户”的生产营销网络。
2.2.4 内联外引扶龙头。依托现有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组织科技人员积极进行核桃丰产技术和深加工系列产品的开发研究,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综合开发利用,以创建龙头企业来带动和促进核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引进、创办核桃加工企业,对加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按照“企业申报、政府立项、银行选择、财政贴息”的办法,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开发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2.2.5 行政推动兴产业。成立专门的核桃研究推广机构、核桃销售协会、核桃服务中心等服务管理机构。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市、县、乡三级服务体系,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以真正形成市有核桃专家、县有技术人才、乡有技术能手、村有技术骨干,并可全面覆盖核桃产业发展需求的服务网络。
3 依托核桃产业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长治市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一度时期,煤焦铁等传统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生态脆弱、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是全市转型发展、持续发展的首选,核桃作为生态经济兼用树种,在生态经济型产业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1 长治市核桃产业发展前景
3.1.1 从消费走势分析。核桃产品作为营养保健食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一直是外贸出口的优势农产品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目前全世界的核桃消费需求量约为200多万t,而目前生产量仅为130多万t,缺口近1/3。预测未来10年核桃需求量将以年均l0%的速度增长。我国核桃近些年的产量稳定在50万 t左右,但我们的人均占有量只有约0.38kg,仅为美国人均占有量10kg的4%左右[2],消费需求潜力很大。另外,核桃加工业的不断兴起,需要大量的核桃仁作原料,对核桃的需求量将不断上升,核桃经济林种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3.1.2 从需求走势分析。随着核桃加工业的兴起,对核桃产业功能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坚果这一初级产品,核桃产业链已经从最初的坚果简单销售延伸到核桃营养保健品精深加工。对核桃初级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强。长治市1999年前,核桃产品只是简单的包装销售,年加工销售能力只有300多万kg。到2009年,深加工企业就发展到5个,生产核桃粉、核桃油、核桃露、核桃仁罐头等深加工产品,满负荷生产每年需消耗核桃1770多万kg,而全市核桃总产量只有1465万kg,因原料所限每年只能加工核桃950多万kg,对核桃初级产品需求空间很大。
3.1.3 从价格走势分析。核桃干果经济林由于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长治的优种核桃价格已经从1998年市场收购价的5.6元/kg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24元/kg左右,按现有经营管理水平看,种植一亩核桃经济林,初果期年均收入可达1900元左右;盛果期年均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远远高于其它种植业的收入。
3.2 长治市核桃产业发展有利条件
3.2.1 自然条件适宜。相对水果而言,核桃适应性较强,管理较为粗放,在年平均气温8~15℃,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0℃,极端最高气温不高于 35~37℃,无霜期150~240天,年降雨量500~1100mm,年日照时数1800~2300h,海拔500~1200m。土壤p H值6.2~8.2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长治市大部分地区适宜核桃经济林生长,发展核桃经济林自然条件优越。
3.2.2 土地资源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2084.4万亩。其中:平川区331.95万亩,丘陵区696.15万亩,山地1056.3万亩。山区、丘陵区占到过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现有200多万亩土地适宜发展干果经济林,干果经济林发展空间广阔。
3.2.3 群众基础深厚。核桃经济林在我市有18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栽培面积最广,栽培规模最大的干果经济林,深受山区群众喜欢。近年来,随着核桃需求的增加,价格不断上涨,经济效益日渐显著。利益的驱动,调动了山区群众发展核桃种植的积极性,2009年全市群众自发种植核桃面积就达到8万余亩。
3.2.4 技术条件成熟。全市从事核桃研究推广专业技术人才较多,对核桃干果经济林品种进行过系统的区域试验研究,基本上摸清了核桃干果经济林品种适生地域,并建立了核桃干果经济林育苗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农民技术明白人,具有核桃栽培与管理技术上的优势。
3.3 长治市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布局
3.3.1 总体思路。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全市核桃干果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在基地建设上,坚持“抓低、挖潜、扩优、增效”整体推进(抓低产低效林改造、挖掘现有核桃干果经济林生产潜力、扩大优种种植面积、增强单位面积效益),在加工转化上,坚持“规模、质量、品牌、效益”同步发展,靠基地保质量、靠质量创品牌、靠品牌出效益;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核桃干果经济林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大格局。
3.3.2 核桃干果经济林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按照“一带、三区、五个良种基地、六个龙头企业”进行布局。
一带,重点在黎城、屯留、壶关、平顺、沁县、武乡、长子、襄垣、潞城市等九县市的丘陵区连片建立优质核桃种植带,形成规模效益。
三区,重点在屯留、沁县、长子、襄垣、潞城的平川丘陵区建立5个优质核桃干果经济林密植丰产高效示范区;在黎城、平顺、壶关、武乡、沁源的山区丘陵区建立地堰核桃林粮食间作示范区。在黎城、壶关、平顺、沁县建立核桃高接换优,老核桃复壮更新低效林改造示范区,提高核桃种植业科技含量。
五个良种基地,重点抓好黎城的乡土核桃良种选育、屯留的早实核桃良种繁育、壶关的晚实核桃良种繁育,沁县的新品种引进试验、潞城的良种采穗圃等五个基地建设,为核桃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六个龙头企业,重点抓好山西飞鹤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黎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山西厦普赛尔纪兰饮料有限公司,沁县畅利食品公司,沁县佳美食品公司五个企业的产品升级技术改造和一个核桃大型交易市场的兴建,有效增加核桃产业附加值。
3.3.3 发展目标。重点实施“百千万”(每年一百个村、一千个高产园、惠及一万户农户)核桃干果经济林惠民工程。年均发展核桃干果经济林20万亩,完成低效林改造6万亩,到2015年,新发展核桃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总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核桃干果经济林优种率达到95%以上,产区农民人均核桃干果经济林达到1亩以上;核桃干果经济林年产量达到4000万kg以上,年产值达到9.6亿元以上,产区农民年人均核桃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使核桃干果经济林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生态产业。
[1]冀朝仁.汾州核桃[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
[2]曹尚银.核桃良种引种指导[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