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创建与实践

2011-02-13殷秀敏何晓波林樟爱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示范园杭州市苗木

殷秀敏,何晓波,林樟爱

(浙江省杭州市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53)

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创建与实践

殷秀敏,何晓波,林樟爱

(浙江省杭州市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53)

对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创建的思路和内容进行分析,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创建,促进了该示范园科技、经济和生态的结合,综合效益显著。

绿冬;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

农业科技园是在一定区域内,以市场为导向,集成运用当代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生产设施,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进行试验、示范和生产,对农业生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科技园是近年来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组织形式,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在农村乡镇建设、农民生活环境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蔬菜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土地正日渐减少。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展农业生产,保证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3-6]。而且,当前农产品生产中还存在设施栽培少,抗灾能力不强,淡季市场供应较紧,蔬菜品种单调,档次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而设施农业就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农产品生产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设施栽培,不仅能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设施栽培,还可反季节种植,缓解淡季的蔬菜供应不足;而且更有利于高效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向人们提供大量无污染绿色农产品[7-10]。因此,设施农业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城市绿化不仅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志。浙江省2006年的景观苗木产值已超100亿元,苗木业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近几年,杭州市大力发展生态市的建设,对景观苗木的需求量大增。设施农业大大提高了新优花卉苗木的繁殖成活率,充分保证苗木生产的质量,并能减小苗木移栽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可实现全年移植,从而为苗农开拓新的市场,推动绿化苗木生产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1-14]。

杭州市土地资源匮乏,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围垦区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市场对大量高品质、绿色安全蔬菜需求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为了适应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杭州市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进行了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园的建设。

1 概况

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杭州市 (120°12'E,30°16'N) 萧山区东北侧的钱塘江滩涂围垦区外十工段处,紧临钱江九桥,交通便利,三面环水,空气清新,区内河道、湖泊、沟渠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水质优良;年平均降水量1 320.5 mm;年平均气温16.16℃,全年平均无霜期248 d。

2 建设内容

2.1 生产基地建设

农业科技示范园所在地是标准农田保护区,水利建设较为完善,周围都是农业用地,生态环境良好;整个垦区是浙江省出口蔬菜优势生产基地。园区总占地面积47.47 hm2,其中连栋育苗温室2 240 m2,集中连片钢管大棚20.73 hm2,露地绿化苗木培植园21.47 hm2,管理用房、生产用房、景观池、配套道路等5 hm2。园区建成后路面平整,排水沟和供水管等布置合理,景观效果佳。

2.2 生态环保建设

2.2.1 病虫害生物防治

示范园坚持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植保方针,在园区内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综合运用防虫网、杀虫灯、性诱剂等方法进行生物防治。

2.2.2 新品种引进、优质产品开发

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园以不耐储运的蔬菜为重点引进品种。从国内外引进优质果菜、叶菜等蔬菜新品种进行品种试验和筛选,开发优质蔬菜新产品,建立设施生产技术规范,为菜农提供新品种和配套种植技术,满足中高档消费要求。同时从国内外引进新优花灌木、色叶树种、花卉和地被,如对大花金叶六道木、地中海夹迷、德景天、费菜、花叶玉簪等50余个品种进行了引种和选育,以满足绿化建设需要和提高杭州市绿化品位。

2.2.3 农业科技应用

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园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进行了新技术的应用。首先应用工厂化育苗技术,为广大蔬菜和苗木种植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种苗。在引进绿化苗木和地被植物时采用容器栽培技术,提高了新优苗木品种的繁殖系数,缩短了繁殖周期,使新培育的苗木品质一致,成活率、出苗率提高。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大棚内套中棚,或同时用小拱棚和遮阳网或无纺布等多层覆盖保温方式和立体栽培等技术,单位面积效益比露地栽培增加50%。

2.3 经营模式创新

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创新模式,按照“组建一个龙头,建立一个体系,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思路,成立了绿冬苗木合作社。进一步扩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这一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外延,实行技术辅导、信息服务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苗木专业合作社的潜力。每年都组织8~10次专家讲课,聘请农、林、园林专家和本地农技人员、优秀营销大户等,主要就栽培、植保、营销、绿化工程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技术讲解,指导花卉苗木蔬菜生产。从根本上增强了行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4 农业文化建设

利用网站、刊物、社员等开展多形式的环境教育,广泛传播农业与科研、生态与环境知识,倡导绿色文化概念,推广现代农业观念,不断提高员工、广大社员和农户的农业科普知识和环保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文化氛围,以及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经营观念。

杭州市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与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主要承担农业和农产品开发性、应用性研究任务,开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和示范,在杭州农民增收、都市农业发展和生态市建设方面发挥农业科技龙头作用。项目的实施也得到了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相应的技术支持。杭州市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较早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环境管理创新活动,形成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及有效运行,保持示范园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示范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持续提高的最终目标。

3 主要成效

3.1 社会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愉悦了人民的精神。项目的建设活跃了市场经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对萧山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3.1.1 提供技术支持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和实践,对于辐射带动周边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项目的实施,迅速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科技水平和广大农民的素质,为培育现代农民提供了一条捷径。

在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过程中,进行了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和大棚蔬菜灌溉方法等技术的创新,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区温室蔬菜病害科学综合防治措施和以有机肥为主、科学合理配置其他肥料的无公害蔬菜操作技术。举办了夏秋季苗木日常护理、农业栽培技术指导等一系列的技术培训班。农业科技示范园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余期,培训568人次,共发放资料1 000余册。

3.1.2 提供无公害蔬菜种苗

现在一个生产年度,可以生产优质蔬菜70余t,同时向社会供应大量的花卉苗木。为城市菜篮子和城市绿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3.1.3 增加社会就业

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在农业建设中是一项重大工程,从工程实施到效益的实现,涉及到众多行业并需要使用大量的劳动力。2009年科技示范园累计吸收员工100人。在这一过程中除实现其经济效益外,还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3.1.4 提供大学生实践平台

农业科技示范园于2009年创建成为杭州市第3批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72名应届大学生提供了实训机会,招聘了10名大学生到本单位就业。通过见习实训,一方面帮助在校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各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的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一个生产实验基地。

3.1.5 改善投资环境

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后将形成优越的生态环境,有效地改善区域内投资环境,提升知名度,从而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的经济、技术合作,为更多更好地引进资金、人才、技术服务。

3.1.6 改善人居环境

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将使区域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景观资源将得到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休闲场所更加丰富。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恬静的氛围,使附近居民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环境更加舒适,增加了日常生活中的乐趣及人和自然的和谐。同时,优美的植物景观也可以减缓人们紧张工作所带来的压力,有益于身心健康。

3.1.7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过程也是一个宣传教育的过程。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娱乐、休憩、工作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也将极大的宣传了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丰富人们的植物知识,让人们更好的接近自然,了解自然,了解生物共生的重要性,转变人们的环境价值观念,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人们对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2 经济效益得到很好提高

通过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生产基地实现了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和统一经营,基地生产效益良好。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创建,不仅促进了本区农产品在数量上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设施栽培的应用,使得农药等农资产品投入量减少,许多农产品的品质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观。

3.3 生态效益有了显著增强

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使农林各学科科学组合,最终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等农业资源的目标。使农业科技示范园从传统的单一农业生产功能转化成集生产、生态、教育和科研等多功能于一身。同时通过一系列措施,明显改善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生态环境,使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3.1 固碳释氧、净化空气

农业科技示范园每年都可以向社会提供大量的苗木,2009年承建的园林绿化面积约为94 009 m2。从而大力推进了城镇绿化,为市区建设,打造了具有保持水土、减灾防灾、美化环境等多功能的绿色屏障。树木还具有吸毒、吸尘、净化大气等作用。由于林带可以降低风速,从而使较大尘粒沉于地面,林木粗糙度大,具有绒毛、油脂或者粘性物质,可滞留空气悬浮物,雨后叶片淋洗干净,又可重新吸着悬浮物,所以树林上空和附近空气都是清新的,城镇的林带对降尘的阻滞率为23%~25%。试验证明:林木在低浓度范围内,吸收各种有毒气体,使污染的环境得到净化,如1 hm2的柳杉林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60 kg,美人蕉、月季、丁香、菊花以及银杏、洋槐也能吸收二氧化硫;树木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土地大75倍,1 hm2的山毛榉树林1年之内吸附的粉尘就有68 t之多。

3.3.2 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

农业科技示范园利用喷灌和微灌的灌溉方式,避免了漫灌造成的漏水、跑水现象。同时不会产生深层渗漏和地表经流,用水较节约;喷滴灌的应用可以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保持土壤疏松状态;调节大棚小气候,减免低温、高温、干风的影响。与明渠输水的地面灌溉相比,喷灌节水30%~50%。

化肥和农药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杭州市农科院、杭州市植保站等有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生产技术要求标准,科学地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避免了盲目施肥或不施肥的现象;防治病虫害利用黄板、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器等物理装置,与传统方法相比,减少了20%~45%农药使用量。不仅起到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作用,同时增强了农作物抗病能力,改善了作物的品质,为发展有机食品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基地还被授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3.3.3 循环利用资源

在生产经营中,园区把资源的循环利用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园区内生活和生产废弃物的选择化利用,并对园区内的枯枝落叶等园林废弃物进行粉碎、堆肥处理,成为园区内的基质栽培材料,从而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进而可以节约大量成本。

3.3.4 节约土地、充分利用空间

农业科技示范园在进行蔬菜和苗木繁殖时,采用无土 (基质)栽培的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因为土壤盐碱化和土壤匮乏带来的问题,也不会产生土壤盐类积聚和植物自毒作用。无土 (基质)栽培的技术,可以避免作物连作的障碍,又可以省水、省肥、省工;栽培环境清洁,可生产优质高档的农产品和苗木;并且作物生长快,产量高,可以扩大作物的生产空间。在温室大棚中,进行了立体网架栽培,这样不仅实用、方便,而且节省了栽培的空间,提高了种植效率。

农业科技示范园还通过不同蔬菜和花卉苗木间的轮番种植,实现了种地与养地的结合,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并且可以有效的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

3.3.5 防灾减灾、增产增效

景观苗木带的建设能够控制气团的流动,降低风速,削弱风力,有效抵御或削弱台风等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危害;其根系又能固沙固土。同时大量苗木的种植能够有效的改善农业生态,增强蔬菜抵御干旱、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高产稳产。由于景观苗木带的存在,使风速明显降低,苗木林带 (网、片)附近的小气候将发生有利于作物生长的明显变化,如蒸发量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增加,促使作物生长期延长和产量提高。防护景观林对农业减灾增产的效益5%~10%。

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创建,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也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典型的示范和经验。

[1] 许越先,陈建华,杨文志.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徐建国,吴声怡,谢向英.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科技园建设 [J].农业与技术,2002,22(4):1-9.

[3] 杨其长.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技术经济背景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村科技,2004(8):25-30.

[4] 潘业勤.贵阳花溪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经验与措施[J].耕作与栽培,2004(3):89-94.

[5] 明建宇,宋胭脂.杨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思考[J].中国蔬菜,2004(3):16-20.

[6] 杨东辉,靳贤福.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甘肃农业,2004(4):53-58.

[7] 杨青,郝小伟.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春寒地不冷 花香民受益 [J].农村工作通讯,2003(3):10-13.

[8] 吉中君,赵玉禄,王辉.加快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 [J].农家科技,2003(9):76-80.

[9] 张锦华,王怀明,吴方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政府定位与产权设置 [J].学习月刊,2003(1):62-65.

[10] 李毅.创新机制 做强产业:记中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J].湖南农业,2003(20):93-98.

[11] 刘立稳.培育优质种苗 发展生态农业:记衡山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J].湖南农业,2003(16):53-56.

[12] 郭伟光.广东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初见成效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98-103.

[13] 刘立稳.加工带生产 综合出效益:记沅江市农业科技示范园 [J].湖南农业,2003(24):46-53.

[14] 孙勇,王勇萍.上海文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进行顺利 [J].云南农业,2003(9):34-38.

S 637

A

0528-9017(2011)03-0461-04

文献著录格式:殷秀敏,何晓波,林樟爱.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创建与实践 [J].浙江农业科学,2011(3):461-464.

2011-03-09

殷秀敏 (1983-),女,山东菏泽人,硕士,主要从事生理生态,园林植物与园艺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张才德)

猜你喜欢

示范园杭州市苗木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苗木供求信息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
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