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态文化观察与思考
2011-02-12丁蕴一于小兰
丁蕴一 郭 崇 刘 畅 于小兰
1 中国林科院科信所 北京 100091 2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 北京 100029
作者在丹佛生活半年,期间又到美国东西部十几个城市参观,包括纽约、华盛顿、波士顿、费城、水牛城、洛杉矶、旧金山、拉斯维加斯等,行程约上万公里。参观了美国森林公园、植物园、商店、书店、医院和政府机关,触摸了树木、花草、岩石、泥土和江河,还接触了一些邻居,包括一位越战老兵和一家墨西哥移民。这使得笔者对美国的生态文化有了较为直接的认识,现将其观察与思考整理于下。
1 印象
1.1 自然化
各城市绿化、森林公园、绿茵场(足球、高尔夫球)以及居住区绿地共同点是自然化为主导取向。丹佛是一个典型的森林草原城市;纽约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其城区却有一块面积相当大呈自然式布局的中央公园,且城郊森林密布;华盛顿是美国首都,却是一个林水中的城市;波士顿一个古老的海滨森林城市;费城—美国的革命圣地,古老而优美,拥有森林、河流、瀑布的水牛城世界闻名,拉斯维加斯是沙漠绿洲中的特大城市,但也没有过多的人工化痕迹,洛杉矶和旧金山是在地震板块上建起的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受防震限制,其城市建筑80%为平房,在飞机上看这两座城市呈现出城在林中的景象。在丹佛的一个大型公众绿茵场(足球场)则是成群的大雁的栖息地。在旧金山39号渔人码头成群的海豹扎堆晒太阳,成为著名的自然奇观!在丹佛的道路绿化带,汽车与大雁的和谐相处成为城市一景;且丹佛许多住宅庭院都栽植了许多乡土树种,很少修剪多呈自然状态。
1.2 个性化
在美国各个城市绿化各具特色,没有我国“千城一面”的感觉。此外还有一个惊人发现,在丹佛笔者居住的小区中,每所房子都各不相同。附近的其他小区在建筑风格上也有很大不同,同时花园的植物种类、配置风格、小品主题与材料等虽有相似之处,但也都有各自特点。笔者感叹于建筑师和绿化设计师丰富的想象力,也很佩服施工者非拷贝式的创造性劳动技能。民居工程及其环境绿化是城市生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生态建设的名片。一直以来我们都提倡生物多样性,但没见过民用建筑群造型的多样性。美国人以其个性化闻名,可见这一点在其建筑风格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1.3 多元化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多国文化汇集,现代与传统文化碰撞,极具包容性。在许多城市都有意大利街、唐人街,多国餐馆琳琅满目:如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越南、印度、巴西、韩国以及华人餐馆等。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建筑中有很多仿造意大利威尼斯、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以及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建筑风格,成为各国建筑博览会。许多生态旅游景区大多宣传美国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与自然抗争的历史,如科罗拉多大峡谷、尼加拉瀑布以及西部落基山印第安人生活遗址等,所有遗址都得到很好保护。
在绿化方面也体现文化多元性。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财政部大楼前引种中国银杏、国会大厦与白宫之间的人工湖边引种日本樱花。美国家庭园林没有固定模式和独立风格,采各国之长,受欧洲影响极大,其次日本,中国影响则有限。笔者还在丹佛植物园看到了专门的日本园。
1.4 人性化
在丹佛书店笔者偶然间浏览了刘易斯著的《树木的生命与爱》(2009)一书,该书作者认为树木不仅拥有的旺盛的生命还在其生命过程中表现了博大的爱,人与树不仅平等,人还应更尊重树木(森林)。在畅销书架上还有介绍“树上巢居”的书籍及画册,都很吸引人。笔者特别注意到树上建房为了不伤害树木,都有保护措施和树枝不修剪要求。这些都给表达了一种人性关怀的融融暖意。
笔者曾用两天时间观察丹佛一小区冬季栽树全过程,可用“精心栽植”概括。首先按设计图纸确定栽植点位置,用小型电锯式挖坑机挖树坑;第二步将苗放入坑内,人工覆土,其中乔木大苗带土坨,灌木和草本苗均为营养培苗;第三步铺设滴灌管网系统,其中乔木根旁放3根毛细管,灌木放2根,草本放1根后覆土;第四步铺透水透气性尼龙布;第五步尼龙布上铺碎石子。关于精心呵护,笔者见到这样几个现象:为防冬季风寒,新栽树木或较小树木用双层牛皮纸带(中间夹黑色防火防腐剂)缠绕树干,还有的树干下部穿上厚塑料衣(带拉锁),行道树树根部一律铺很厚和木屑(增加有机质),新植(3~5年内)均有喷灌设施定期喷灌、滴灌。对生长势衰弱的树一般缠绕着绿丝带给予特殊关照。精心栽、精心管,人性化呵护体现了对树木平等对待的承诺。说道对野生动物的关爱,笔者至今不忘一位美国妇女对土拨鼠(犬鼠)的关心。土拨鼠是美国人喜欢的一种观赏性很强的小动物,但它钻洞伤根,数量多了对树木有伤害。曾有园林工人往鼠洞放药片,洒水并用纸堵洞。此举便遭到附近一位妇女的斥责。后来得知美国社会曾对应用什么药让犬鼠死得不痛苦而展开过热烈讨论。
1.5 生活艺术化
到美国很想敲开普通的美国家庭之门,了解他们的生态文化取向。这对于重视个人隐私不愿交流的美国是不太容易做到的。笔者费了几番周折,终能有所触及。
笔者邻居是一位越战老兵,60多岁,腿曾受伤,行动略有不便。笔者曾在2009~2010年之交的冬季帮其扫雪,因此对笔者较友好,还曾赠送笔者一些小纪念品。如仿青铜铁艺蜡台,葡萄藤造型,质朴逼真;宗教人物与动物造型的雕塑,如接受洗礼的青年、绵羊、骆驼等。另一位邻居为一个墨西哥中年人,也曾把格林童话中七个小矮人造型雕塑的其中之一送给笔者。在笔者丹佛住所5km处有一个旧物市场,政府根据物品价值酌情冲减个人税。笔者发现里面有很多家具饰品,如动物木雕、树木题材的摄影与绘画、各种动物造型的儿童玩具等,并买下一块1982年制造的“梨与鸟”造型的铜牌。这些充满树、花、果、鸟及宗教生态文化为题材的家庭艺术品,也是笔者认识美国家庭生活的一个窗口。他们爱树、爱鸟、爱花、信奉宗教、热爱美好童话世界,也因此使他们有较浓厚的生态保护意识。
2 差异
2.1 城乡格局
美国除少数耳熟能详的特大城市,绝大多数城市的城乡格局基本为分散型,均匀分布。如大城市洛杉矶市域幅员辽阔,核心城区很小,非核心区为分散式扩大,没有城乡之别。中型城市丹佛城区核心区极小,人口不足10万,100多年城区格局基本未变,仿佛是一个大型城市历史博物馆。现在只有政府办公,餐饮娱乐风情休闲功能,丹佛也为未建新城,城乡一体,均匀扩展。大约1~1.5km一个居民社区,5km左右有一个综合生活服务区,购物、就医、生活服务均能满足。社区附近有小学,几个社区之间有中学,大学有集中的高校区,并且不集中。大丹佛市有100多万人口,由于城乡高度融合,市域内有100多个私人牧场和数百块荒野绿地,与核心区较近处的城郊也有几十块荒野,这为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出门不远就可以看到原生态野花、野草及动物。
国内城乡布局基本上是集中型,大、中、小城市人口都高度集中,大多采用摊大饼式扩展,即使一些城市老城区得到保护,但在附近建的新城大多也是摊大饼式发展,基础设施、服务功能较为落后。城市绿地越来越少,且高度人工化。而基础设施不足的农村,其生活条件也未能达到宜居舒适的程度。城市随着荒野的逐渐消失,生态系统的进一步脆弱,城里人们远离自然,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追求很难得到满足。
2.2 休闲方式
休闲方式直接影响生态文化消费质量,中美之间也有很大差异。
美国出行以私家车为主,倡导开放式、体验型休闲方式。公交、有轨电车和火车很少人乘坐。长途公交旅游大多为国外游客。说到开放性,纽约大都会国宝级藏品,每天对游人开放,财政部严管的各地造币厂也都定期对游人开放,政府办公大楼(如旧金山、丹佛)定期对公众开放,如一些兵器展览等(先进的B1隐形战斗机、英法合造的“空中客车”协和号大型客机)。所谓体验就是不仅可以看而且还可以用手摸,在丹佛恐龙遗址公园有专门的让客人触摸区。加州赫氏古堡是18世纪贵族极为豪华的宫殿式建筑群,内部每个房间都打开让游人看。旧金山古老的斜拉铁索桥,巨大的铁索断面割下一段让人抚摸,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了让游客近距离观察,新增直升机可下到谷底,还在沟边为更好感受大峡谷的雄伟壮观特制了透明桥。
我国故宫珍宝馆不常对外开放,造币厂、政府办公处更是闲人免进。航空馆等只能远处望。如何把“安全”与“开放”结合好是今后探讨的问题。但对人性的关怀或者如何更好落实为人民服务是这些单位领导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2.3 品牌取向
最近1~2年笔者参与国内外城市森林图片收集整理工作,并将其划分为11大类,发现美国外 旅游图册中原生态、近自然林、生态廊道及历史文化遗存展选出的图片总量一半以上,而且这些内容当地放品牌一般却放图册前面甚至首页。
我国同类图册中,人工化广场绿化、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城市地标式建筑以及人造文物(仿古、微缩、大佛)等图片数量居多。许多城市旅游图册还加进无关内容。以2008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环境优化的邢台》最具代表性。一本介绍地方绿化成就的图册加进许多无关内容,如书后详细介绍了出生于邢台的名人155位,为突出领导关怀,开卷即是从中央到地方9位领导题词,每人占1页。总之,美国突出原生态、近自然林和历史文化遗存,把此当成地方生态文化品牌。我国则与此相反,把突出绿地人工化、政绩工程及领导人当品牌取向,这是不科学的也是功夫在外的表现。
3 借鉴
3.1 文化理念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工程建设的思想基础。美国科学家提出《树之生命与爱》,倡导爱树理念。我国应在全国提倡爱树理念,林业从业人员更应把爱树贯穿到种树和管树全过程,最终衡量标准是不仅载得多,更主要是管得好。
杨善洲是我国当代领导干部先进典型,对其典型意义可能有不同层面的解读,但从林业层面看,笔者认为他是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云南保山)林区群众养山、吃山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典型。他退休后,把种树管树当成人生唯一目标,这一典型所揭示的生态文化内涵应与国外先进理念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理念。
3.2 生态建设
“创森”为城市争得更多宝贵的绿色空间,这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但现在城市绿地几乎都是人工栽培绿地。今后城市绿地生态建设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议借鉴美国丹佛经验,吧人话和自然化相结合。如北京可以在永定河西岸,潮白河与温榆河西岸建自然化的生态廊道,在丘陵山区植被条件较好的生态沟建若干山地型动物生态廊道;部分郊野公园按近自然管理建成荒野式公园。
3.3 管理体制
美国国家公园州属森林公园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州属公园由州政府直管,每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国家爱公园注重资源保护,州属公园侧重休闲度假。在各级政府内均设立专门管理机关,经费列入政府预算。而我国名义上所有公园归国家所有,实际为地方所有,政企不分,既管理又经营,有些地方甚至把公园直接包给开发商。结果造成人为景观过多,游人严重超载,过度商业开发的严峻形势。建议借鉴美国经验,改变现行管理体制,在国务院建立自然遗产管理局直接管理国家森林公园(含自然保护区),地方森林公园由省级自然遗产管理部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