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护理纠纷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2011-02-12刘淑芳
刘淑芳
(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大安 131300)
随着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人们文化素质不断地增高,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护患关系也较为紧张,护患双方对医疗护理及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引起的争执,护理纠纷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的权益问题、健康或经济问题,常给医院的正常就医秩序造成重大的冲击。正确地认识护理纠纷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完善医院管理,维护和谐护患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针对临床实践中护理纠纷的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
1 护理纠纷的产生原因
护理纠纷发生在患者和护士之间,涉及包括技术、服务和医院管理等诸多因素。
1.1 服务态度差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由于各医院护理人员相对缺乏,任务繁重,工作较为紧张、压抑,加之长期的轮班制,没有正常的节假日休息,工作负荷较重,应诊时处于惯性运行,使护士身心疲惫,忙乱之际情绪有时会失控。同时,当就诊患者较多时,往往只注重完成对患者的基本治疗、护理工作,缺乏交流与沟通,换位思考和服务意识不强[1],而患者患病时尤其是慢性患者,往往处于焦虑与恐惧中,情绪不稳定,易发生护患纠纷。
1.2 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2]
护士在与患者的交谈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较多的专业术语,使患者不能正确地理解或产生概念性的误解。有些护士因为工作紧张往往不注重沟通的技巧,语速太快,给患者大量的信息,致使患者难以接受过多的信息量,对其中的含义不能理解,感到茫然失措。当患者或其家属再次询问时,护士表现出不耐烦,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导致护患之间出现纠纷。另外,随着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增多,部分人缺乏谦让和包容的心态,也易发生护患纠纷。
1.3 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措施执行不到位不熟练
护士常以习惯性进行护理操作,存在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护理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出现发错药、记错帐等现象,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患者常通过护理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观察病情和应急处理的能力以及对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来判断护士的业务水平,由于知识缺乏,护士可能未及时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导致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甚或死亡,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出现护理纠纷。另外,带教老师将护理工作完全交由实习护生完成,未尽到监督和指导的职责;让低年资护士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护理工作,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1.4 医疗收费不正规
大部分患者抱怨最多的就是看病难看病贵,如果医疗收费不正规,未做到日清日结,收费项目填写不全甚至错误等,发生多收费、乱收费、重收费,患者可能将怨言发泄在护士身上,引起护患纠纷。
1.5 患者的文化层次、修养、素质问题
由于患者的文化层次、修养、素质参差不齐,对问题的反应、处理和认知方式可能不同样。患者对诊疗和护理技术要求高,对护理治疗结果不满意。患者病情急或病情突然变化,短时间引起加重或死亡,患者对救治的期望值很高,如没达到其要求,心理往往承受不了,便大发脾气。另外,某些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造成患者的痛苦等疾病体验,也易引起护理纠纷。
2 避免护患纠纷的对策
护理人员必须认识到,避免护理纠纷,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必须从自身做起。
2.1 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整体素质[3]
增强护理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减少护理差错,这是避免护理纠纷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使护理工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否得到真心的关心是影响护患关系最重要的音速,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要护患之间得到有效沟通。所以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整体素质,引导他们如何与患者及家属的交往相处,消除其紧张关系,使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安心静养,配合护理工作。
要增强护士遵纪守法、廉洁诚信的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使之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2 掌握护患沟通技巧
护士要充分运用语言的职能,把语言当成观察病情、治疗患者护理患者的重要手段。所讲的语言要别人听清楚,才能有交往意义。在护患沟通中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掌握以下技巧:①通俗性,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不要神秘莫测,深邃难解,故弄玄虚。②针对性,根据不同情境、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谈话内容与方法,不可人人一样,千篇一律,也不要乱无边际的乱说一气。③教育性,谈话内容应对患者有帮助与教育意义,如正确对待疾病及疾病相关知识等。护士必须面带微笑,态度和蔼,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命令性”、“试验性”、“宣判性”等于其对待患者和家属[4]。在对待护理纠纷时,护理应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要把缓解矛盾、解决问题放在首位,获得患者和家属的重视和尊重。
2.3 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护理
高质量、专业的护理质量是防范护理纠纷的根本,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和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继续再教育,不断提高作为医疗活动中的核心的护理质量,只有做到标准化、规范化护理,才能令患者满意。
2.4 护理人员的合理安排
患者增加,要积极整护理人员,要重新定义护理规范,保证护理人员的编制,采取灵活机动的排班制,做到闲时有人歇,忙时有人顶的合理排班原则,保证护理人员有充沛的精力,精力饱满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之中。
2.5 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还护理人员白衣天使的神圣,将一部分非技术性的任务交给护工及其他人员,让护士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与患者沟通,学习护理医学前瞻性知识,让患者享受更好的护理与治疗。要运用各种媒介,宣传护理人员的高尚品质和先进事迹,客观公正地报道护理纠纷,塑造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2.6 增强法律意识
对发生的护理纠纷,要采用个案分析的防范,从法律角度来分析纠纷发生的原因,并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杜绝护理纠纷,保证护理安全。
2.7 完善收支管理制度
要为患者主动提供每日收费清单,对患者及其家属不明白的项目、有疑惑的收费价格要给予说明。加强计算机管理,杜绝乱收费。
随着我国法律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不断更新,医疗纠纷处理手段广泛开展,法律不仅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也保护医护人员合法权益。在诊疗护理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治疗,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1]曹梅馨,何玉英.对防范医疗机构药疗纠纷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4):145-147.
[2]张风清.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
[3]姜秋红,赵士荣.护理职业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52-53.
[4]李月芹,郭爱莉,刘亚萍.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