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护理需求与护理体会
2011-02-12熊李
熊 李
(安县妇幼保健院,四川 安县 622651)
剖宫产术是指将产妇的腹壁和子宫切开,将婴儿取出的手术[1]。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手术技术更加熟练,麻醉方式改进及抗生素的应用,剖宫产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剖宫产作为解决异常分娩的主要措施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剖宫产在国内外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其适应症也越来越宽。剖宫产可明显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是保证母婴安全较为理想的分娩方式[2]。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剖宫产产妇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采取积极的干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12月安县妇幼保健院共行剖宫产术875例,年龄17~45岁。其中活跃期停滞42例;第二产程延长20例;头盆不称102例;胎儿宫内窘迫80例;前置胎盘10例;先兆子宫破裂5例;瘢痕子宫3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18例;胎膜早破70例;高危妊娠20例;臀位18例;巨大儿2例;双胎6例;其它社会因素452例。均施行L2~L3椎间隙连续硬膜外阻滞;手术时间平均为55min。
1.2 方 法
护理需求调查:鉴于安县妇幼保健院农村孕产妇相对较多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设计简单的护理需求问卷调查表,结果为:是或否,以划钩表示。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害怕、是否想了解医院治疗条件及环境、是否需要了解剖宫产手术知识、是否担心手术意外、主治医师、母婴安全、疼痛、喂哺知识、并发症、是否需要了解术后及产褥期注意事项等。
2 结 果
2.1 剖宫产产妇心里特点
主要表现为:紧张害怕、担心、恐惧、焦虑。主要因为大部分剖宫产产妇对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不熟悉,手术的安全性缺乏了解,担心手术的效果,怕疼痛,容易产生紧张不安、害怕、乏力疲倦等。
2.2 剖宫产产妇护理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剖宫产产妇的护理需求主要为:了解主治医师、剖宫产手术相关知识、母婴安全、并发症、疼痛、术后及产褥期注意事项。
3 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3.1 手术前护理要点
①对于择期手术的孕妇,应由责护协助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完善辅助检查,沐浴,更衣。对于急诊手术孕妇应立即与孕妇及家属沟通以取得配合,腹部备皮,嘱其禁饮、禁食,通知检验科急查血型、凝血试验等。护士做药物敏试,留置导尿管,严密监测胎心音,准备好新生儿衣物,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②术前恐惧、焦虑心理是大部分孕产妇都有的。原因很多,通过了解护理需求,术前有针对地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减轻孕妇心理负担,促进手术成功。护士仪表端庄,态度和蔼,首先向孕妇和家属作自我介绍,介绍病区环境,医疗技术水平,手术室条件、设备,主刀医生,麻醉师,说明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手术前、中、后的注意事项,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来解除孕妇的思想顾虑。鼓励孕妇表达,耐心解答孕妇提出的问题,缓解其焦虑、恐惧心理,建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取得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高度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3]。
3.2 手术中护理要点
手术室应温度适宜,为产妇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暖。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谈话轻柔,遇事冷静,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保持各种管道的畅通,密切观察面色、生命体征、尿量、出血量。对于麻醉清醒的产妇,巡回护士应站在其头侧,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轻松体贴的交谈转移其注意力,稳定其情绪,必要时可运用握手、抚摸额头等肢体语言进行心理安慰,使之能以良好的心态完成手术。新生儿娩出后经吸痰、结扎脐带、包裹好后,抱至产妇面前行脸贴脸部分皮肤接触,为使其放心应告知新生儿发育情况以及性别。
3.3 手术后护理要点
①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安静,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母婴同室病房。婴儿床应摆放于母亲床旁,让产妇能随时看到自己的宝宝,有助于情感交流,建立母婴感情,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②责护应重视与手术室护士的床旁交接,了解术中情况。检查静脉留置针、尿管是否通畅,尿量及颜色,切口敷料有无松动、渗血,子宫底高度,有无宫腔积血,阴道流血情况,遵医嘱沙袋腹部加压6h。严密监测T、P、R、BP、血氧饱和度,每小时测血压1次,6次平稳后停。③术后6h取去枕平卧位,若全麻后有呕吐现象头偏向一侧,观察至清醒。术后第2天改为半卧位,2~3d后坐起及早下床活动。④剖宫产术后寒战。据报道50%以上的产妇出现术后寒战。大致原因是麻醉、环境因素,体腔开放,热量丢失,液体的温度和输入速度。产妇回病房后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保暖,必要时加棉被,用热水袋时要注意防止烫伤。⑤术后疼痛护理。剖宫产术后会出现切口疼痛和子宫收缩痛,应告知产妇怎样区分。子宫收缩痛是一个生理过程,可促进子宫恢复,防止宫腔积血。切口疼痛是持续性的,我院近几年应用硬膜外镇痛泵,责护向产妇和家属介绍镇痛泵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指导产妇如何使用自控按钮有效的减轻了切口疼痛。⑥术后饮食护理。剖宫产产妇术后6h可进流质饮食,原则是不产气,少量多餐、由稀到稠循序渐进。根据肠道恢复情况逐步由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为促进剖宫产产妇恢复,有利于母乳喂养,饮食应高蛋白、高维生素,多食汤汁为宜,适当补充铁剂。⑦预防并发症。术后3d体温可略高,一般不超过38℃,每日测体温4次,如术后体温过高或体温正常后又再次升高,应考虑可能有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术后鼓励、协助产妇每2h翻身1次防止褥疮、肠粘连的发生。导尿管一般保留24h就应拔除,时间不宜过长,留置期间应注意保持通畅并观察尿量及颜色,尿管和尿袋不能高于臀部,防止逆行感染。拔管后鼓励多喝水,协助产妇排尿。注意恶露性质、量和气味,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擦洗2次。⑧协助并指导母乳喂养。向产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回病房后30min内帮助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早吸吮、早接触。因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可协助产妇取侧卧位哺乳,使新生儿正确含接有效的吸吮。指导正确喂哺姿势、挤奶手法,告知产后6h可进行挤奶,每3h1次。特别强调夜间坚持喂奶、挤奶保持泌乳的重要性。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据报道50%~75%的产妇分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症。原因很多包括社会、生物学、心理、压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大多数症状不明显或很快过去。应注意观察产妇情绪上的细节变化如心绪欠佳、无原因的哭泣、失眠、易怒等,警惕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护士应主动与产妇交谈,注意倾听她们的想法与感受,并给予帮助和安慰。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减少探视,使产妇休息时间充足。与产妇的丈夫、父母、公婆进行沟通,讲解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建立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尽量避免刺激产妇情绪波动,更加关爱产妇。⑩出院健康指导。告知产妇及家属:a.哺乳期的膳食应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铁、钙多汤汁。避免进食过多鸡蛋,过于油腻,忌偏食或节食;b.注意个人卫生,早晚刷牙,定时洗头,洗澡,及时更换衣物,保持会阴清洁,出院2日后可自行观察切口如无异常可不用再更换敷料,如有红、肿、异常分泌物等应及时就诊;c.指导产妇做产褥期保健操,鼓励回家后坚持,促进产后恢复;d.产后8周后开始性生活是相对安全的但应注意避孕,术后6个月可安避孕环;e.产后42d左右应携婴儿到医院复查。检查产后恢复情况、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f.强调母乳喂养的好处,坚定0~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信心。指导正确的喂哺姿势(如坐式、环抱式),挤奶手法,母婴分离情况下怎样保持泌乳;g.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怎样沐浴以及相关的预防接种。
4 结 论
随着剖宫产手术安全性的提高以及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社会氛围,使剖宫产率不断升高。了解剖宫产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增加产妇信心,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后及产褥期并发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有效地缩短床位占用率,平均5~7d。875例剖宫产产妇除5位产妇因肥胖切口脂肪液化,给予酒精表面湿敷换药后切口愈合良好,其余均治愈出院。因此,根据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特点,结合护理需求给予合适的护理,对确保母婴安全,手术顺利实施以及术后康复,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最大限度地确保母婴安全有明显的作用。
[1] 王立新,姜梅.实用产科护理及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9.
[2] 周昌菊,丁娟,严谨,等.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5.
[3] 冯玉玲,孙玉娇,江晓琛.心脏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