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2011-02-12陈健
陈 健
(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南京 210037)
浅议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陈 健
(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南京 210037)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综合测评的方式对大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大学生综合测评具有价值导向、综合评价、教育的功能。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量化考核内容不全面、量化考核设计有缺陷、综合测评的发展滞后和操作不透明、各分项评价过于笼统等问题,提出完善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建议,包括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基础素质评价与发展素质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从而科学、合理、客观地对大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高等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随着21世纪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加剧,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素质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在政治思想、学术研究、科学文化、综合能力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高校要鼓励优秀、激励优异,就需要客观、准确、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此,如何有效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建立具有较强公正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和实用性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客观地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已成为各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1]。
综合素质测评是对大学生德、智、体、学、能的综合评价,是大学生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是与每个大学生都息息相关的工作。
一、实施大学生综合测评的重要意义
综合测评能直接反映大学生在某个阶段取得的各项成果,包括学习、社会工作、思想觉悟等各个方面;是对大学生在某个阶段的综合素质的检验,会对大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必须要有很高的诚信度和较强的震慑力。否则,如果一些学生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走捷径也能得到优异的综合测评成绩,那么这样的综合测评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公信力。
(一)综合测评具有价值导向的功能
综合测评,顾名思义是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测评,要考虑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根据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如果简单地以学习成绩为评判标准,就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误导,从而使学生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性格、能力、素质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与社会需求脱节。同时,学生应该以学为主,如果本末倒置忘了自己学习的本职,一味地追求学习以外的能力发展,同样最终也将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因此,从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只有正确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通过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衡量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进步,激励学生成才;从学校管理与发展的角度,只有以正确、科学的方法评价学生,才能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从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角度,只有公正地评价学生,才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为将来社会、科技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主力军,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测评具有综合评价的功能
大学生综合测评具有综合评价的功能,其结果是选拔学生干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评选“三好”学生、评定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只有具有科学性,才能起到准确衡量学生的作用,才能保证评优奖励的公平合理。
(三)综合测评具有教育的功能
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从而以科学的方式方法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新时代接轨,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综合测评,不仅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使辅导员、班主任和各科专业教师看到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综合测评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都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建立了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思想的更新,大学生综合测评在某些方面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与不足[3]。
(一)量化考核内容不全面
由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某些要素很难量化,如对学生的政治表现和审美观念的考核就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去评价,所以大学生综合测评数据所覆盖的范围一直不是很全面,考核内容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全面性。例如,学生干部平时的具体工作难以量化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评价等。这就导致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最终结果相对不够准确。
(二)量化考核设计有缺陷
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结果是以各个分项得分加权后得到的总分数来体现的。于是,有些学生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通过盲目地追求个别高分项达到提高自己的总体评分的目的。量化考核设计的缺陷导致的这种现象,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整体提高和自我发展。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势必会误导学生,使大学生的成长背离了综合测评的根本目的。
(三)综合测评的发展滞后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综合测评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大学生量身定制;还应该建立在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实是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一旦确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是固定不变的,考核评判模式的僵化严重滞后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发展。
(四)综合测评的操作不透明
对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最后得分,许多学生并不完全清楚“加分”“减分”到底来自何处。综合测评操作的不透明以及各项得分的不明确性导致许多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寻求加分的“来由”,从而引发了许多“关系分”“人情分”。这从根本上扭曲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真正意义。
(五)各分项评价过于笼统
大学生综合测评中各分项的评价往往具有一概而论的现象。例如,某些分项的评分只有“有、无”的区分,没有“多、少”的区分,这就使最后的评价结果无法充分体现“优异”与“一般”的区别,从而打击了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自我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就会出现。
三、对完善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思考
大学生综合测评力图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综合能力,以期通过取长补短帮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大学生综合测评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因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模式的构建与学生的培养、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5]。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综合测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目标是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是多样的,评价主体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评价学生,既不能完全依靠定量的评价方式,而不采用任何描述性语言;也不能完全依靠定性的评价方式,而不采取与数学模型等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只有相互结合、综合运用,才能彼此互补、相互完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因此,大学生综合测评应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地由定性向定量发展,不断地引入新的评价方法,如统计学法、系统研究法、模糊数学法等,从而尽可能地使可量化的测评都定量化[4]。
(二)基础素质评价与发展素质评价相结合
现在,高校学生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一种学生是只读书而忽视了其他素质的发展,而另一种学生是忽视学习而只追求其他素质的发展。前者以为知识便是一切,后者认为能力便是一切。高校实施大学生综合测评正是希望通过综合测评告诉学生各种素质必须全面、综合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大学生综合测评应该能够体现基础素质和发展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的优势,通过加权得分和比例得分,激励学生在培养和加强学习素质之余努力锻炼其他素质。
因此,大学生综合测评应采取基础素质评价与发展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获奖学生给与不同程度的加分奖励,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和各种比赛。当然,高校要把此类加分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例如,一些参加社会活动较多或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获得的加分很高,所以即使其学业平均分不是很高,其综合分数仍会很高,从而可以拿到高额奖学金。这势必会引起一些学习很刻苦而参加社会活动较少或无特长的学生(即使他们的学业平均分很高)的不满情绪[2]。
此外,根据大学生综合测评结果,在采取激励措施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奖惩分明才能彰显公正,才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
(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结果已然成为一种价值取向,所以很多学生往往对结果很重视,而忽视了发展过程。然而,一方面,综合测评的结果虽是学生发展过程的最终反映,但是其间毕竟存在人为性操作;另一方面,学生的发展过程虽是综合测评结果的直接标的,但是测评结果不一定会如期真实地反映发展过程。因此,大学生综合测评应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可以发挥网络的便捷化、动态化、信息化等优势,及时考察学生各阶段的情况,包括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内容,定期、不定期地记载学生的各方面信息,对学生的各项能力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现有结果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过程评价。
(四)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是2个同样重要的因素。通过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充分了解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心态和自我定位。他评是外界对大学生付出的认同感,涵盖了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大学生综合测评应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自傲和自卑心态都是阻碍大学生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所以大学生综合测评要能够引导大学生开展正确的自评,学生只有通过准确的自我定位才能不卑不亢地前行。同时,他评也不能一概笼统而论,要兼顾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既准确地认识自己的水平,又清楚地明了自己的位置,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自己。
四、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应用前景
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一种评价制度,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目的就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大学生综合测评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前景。
(一)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的各级指标涵盖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方面,可以用来分别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基本素质和特殊素质的状况,从而使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促进社会的进步
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快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在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实践过程中,高校要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测评理论与经验,不断完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积极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健康地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稳定快速地发展。
[1] 刘平安,刘粤惠.大学生综合测评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1(16):42-43.
[2] 郭欣.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121-123.
[3] 许二平,姬旺华.对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的调查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1):67-69.
[4] 冯瑞明,侯铁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2006,21(3):45-46.
[5] 刘亚东,李晖,隋明成.科学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5,19(7):157-158.
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林业高校辅导员队伍创新建设”,项目编号SGSY2009YBO44。
(责任编辑 柳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