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50例体会
2011-02-12于成斌
于成斌
(吉林省桦甸市白山镇卫生院,吉林 桦甸 132404)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临床较为常见的是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进行治疗,手术切口较多,创伤较大,患肢可能出现皮下出血和血肿,导致术后恢复较慢,痛苦较大,且留有疤痕。为克服这些缺点,吉林省桦甸市白山镇卫生院采取微创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结合侧支血管电凝手术的方法对50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吉林省桦甸市白山镇卫生院对50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岁,病程1年至10年,平均5.5年。双下肢病变20例,单侧下肢病变30例。累及左下肢50条,右下肢20条,共70条肢体。按国际静脉联盟分类C2(下肢浅静脉曲张)35条肢体,C3(伴有肢体肿胀)15条肢体,C4(色素沉着)5条肢体,C5(已愈合的溃疡)6条肢体,C6(溃疡)9条肢体。根据彩超显示深静脉血反流位置分为3度,其中轻度45条,中度20条,重度5条;伴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10条。所有患者均临床诊断为下肢浅静脉曲张。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①静脉炎和溃疡患者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3~5d。②患者活动后使静脉扩张到最大程度,取站立位,以记号笔在曲张静脉上直接勾画出其走行线路,做好手术准备。③对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患者必须先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对下肢溃疡感染应先进行抗炎治疗,清创换药,使之痊愈。浅静脉曲张为禁忌症,不应进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方法
本文以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为例来描述手术方法。患者为仰卧位,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麻醉,之后在患肢内踝上方做1.5cm左右横切口,分离并显露大隐静脉主干末端,远端行结扎处理,之后将剥脱器导入大隐静脉主干并上行,因方向与静脉瓣膜相同,曲张不重时,可将剥脱器直接导入腹股沟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皮下触及剥脱器头端后,此时在其上方做一2.5cm左右斜切口,卵圆窝区大隐静脉主干及属支即可在皮下充分暴露。之后,将大隐静脉各属支结扎,首先缝扎近心端主干,然后将大隐静脉主干结扎兵绑定于剥脱器,将卵圆窝处切口缝合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手术即结束。当曲张程度较重时,用剥脱器分段剥脱静脉主干,之后逐一缝合切口,用弹力绷带包扎即可。当大隐静脉主干以外有迂曲扩张的静脉团块时,应多处行1.0cm点式切口,分段切除浅静脉。当曲张程度不严重且静脉明显扩张时,用17号套管针穿刺静脉,套管针全程进入静脉,之后导入电极,边电凝边退出,并压迫已电凝的静脉使静脉闭塞。以防皮肤电烧伤,应在套管针针尖距离穿刺点1cm时停止电凝。
1.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其治疗
①患肢皮下片状瘀斑:大腿内侧和膝关节处的皮肤容易出现皮下片状瘀斑,术后患肢用弹力绷带均匀用力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0°~30°,这是防止术后皮下瘀斑扩大的重要措施。同时注意观察脚趾血运、足背动脉搏动以及肢体水肿情况。②隐神经损伤:出现隐神经损伤,患者主要表现时小腿内侧及踝内侧皮肤麻木及感觉障碍。较重的患者应神经营养并进行理疗治疗,一般3个月后可痊愈。③血栓性静脉炎:术后沿大隐静脉主干出现皮下疼痛性硬结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经过局部理疗后,一般在术后1个月后即可治愈。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6h可试下地活动,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6d,或次日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1~2个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⑤皮肤灼伤:易发生于小腿皮肤,主要是小腿皮下脂肪少,一般1周可痊愈。
2 结 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比较成功。单肢收视时间40~90min,术后完全去除肢体浅静脉曲张,术后平均住院7d。大足靴区溃疡术后3周可愈合,1例皮肤电灼伤,碘伏纱布换药1周后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肺栓塞等,术后随访1年患者状况良好,无复发。
3 讨 论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血液倒流性疾病,高位结扎分段剥脱切除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以剥除曲张静脉为主要手段。但存在诸如逆静脉瓣膜方向置入剥脱器到达内踝很难一次完成,分段抽剥出现多个切口,留下疤痕多等许多缺点。多次抽剥导致术中出血较多,术后易发生皮下淤血。术后恢复慢,痛苦大。电凝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浅层和中层平滑肌细胞核固缩,由于胞质与周围基质融合,血管出现变性、黏合等病理变化。但静脉主干行电凝手术后,易出现闭合不完全使之复发,反复电凝又会烧伤皮肤。因此,必须在改进传统的抽剥静脉主干的同时,结合电凝闭合曲张侧支血管的方法,即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吉林省桦甸市白山镇卫生院采用的手术方法的优点包括:①沿静脉瓣膜方向插入剥脱器,很难穿出静脉。②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因为本方法腹股沟切口为最大切口,但尚不足3 cm,一般不会出现淋巴瘘,同时因较少损伤皮神经,出现切口周围麻木等症状的机会较少。又因下地时间早,术后进行抗栓治疗,一般少见下肢静脉血栓。③主干抽剥后,能避免电凝静脉主干闭塞不全而复发,能避免反复电凝而形成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电烧伤,同时手术采取主干先弹力绷带包扎再抽剥的方式,能够使皮下出血的概率降低。④对侧支曲张静脉多点穿刺电凝,减少了手术切口,不影响下肢外观。⑤本复发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少见创伤痛苦,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较快,降低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应用。
本方法既适用于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也适用于伴有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二者均可以达到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