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导致双硫仑样反应36例临床分析
2011-02-12秦晓风
秦晓风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 东营 257000)
抗菌药物导致双硫仑样反应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又极容易被忽视或误诊。由于其发病突然,症状较重,易误诊为药物过敏或输液反应,引起医疗纠纷,也常误诊为酒精中毒、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男32例,女4例;年龄20~65岁;原发病为呼吸道感染22例,泌尿系感染8例,胆系感染4例、肠道感染各2例;其中既往史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4例,高血压病者各8例,既往史无特殊者24例。
1.2 导致双硫仑反应的药物
头孢哌酮21例,头孢哌酮加舒巴坦5例,头孢唑林3例,拉氧头孢1例,甲硝唑5例,替硝唑1例。
1.3 症状
颜面潮红32例,胸闷27例,头痛21例,心悸27例,恶心呕吐15例,气促12例,烦躁9例,低血压3例,心绞痛2例,呼吸困难2例。
1.4 接触含乙醇制品的途径
饮白酒26例,饮啤酒9例,服用藿香正气水(含乙醇制剂)1例。
1.5 出现双硫仑反应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关系
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者11例,疗程结束后24h内出现者24例,24~48h内出现者1例。
1.6 治疗措施
①立即停止该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氧气吸入4~6L/min以改善组织缺氧。②建议催吐,必要时洗胃以减少乙醇的吸收。③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或静推,地塞米松具有稳定溶酶体膜、解毒、抗应激等作用,可使双硫仑样反应症状迅速缓解。④补液及利尿,促进毒素和药物的排泄。⑤对症处理:恶心、呕吐者可给予胃复安10mg肌注,有胸闷、心绞痛者可用硝酸酯类药物。⑥床旁备齐急救器械及药品,密切观察患者变化,并做好病情动态的护理记录。
2 治疗效果
5例轻症患者给予积极治疗30~60min后症状缓解;29例于12h内症状缓解;2例于24h内症状缓解。所有患者于2d后随访均无不适症状。
3 讨 论
双硫仑(disulfiram,antabuse),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应用药物(头孢类)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1-3]。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许多药物,其化学结构或作用机理与双硫仑相似,用药后饮酒或接触酒精制品产生上述反应,医学上称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或双硫醒样反应。临床上有多种药物能够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如有甲硝唑、呋喃唑酮、异烟肼、磺胺类、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华法林、胰岛素、氯霉素、灰黄霉素、妥拉唑啉、硝酸甘油、消心痛、苯海拉明、巴比妥类、氯丙嗪、三氟拉嗪及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孟多、头孢哌酮、拉氧头孢等。文献报道,有患者在应用头孢唑啉期间用酒精棉球消毒换药后也发生了双硫仑样反应。一般而言,在化学结构中,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3位有甲硫四氮唑取代基的头孢菌素都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医生应提醒患者在用这些药期间至用药后1周内不得饮酒。应用含酒精的药品或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双硫仑反应患者来诊后应边抢救边询问病史,一旦诊断为双硫仑样反应,要立即停用抗菌药物和停用含乙醇制品,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突发不适的原因,消除其恐慌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症状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经积极治疗,症状多于4~12h后逐渐缓解。
综上所述,有一系列以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为主的药物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现在是非常的广泛。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对双硫仑样反应有深刻认识,在使用该类药物时,医护人员要询问患者的饮酒习惯,应加强对这类药物使用的重视。
[1] 赵春景,姜成丽,曹亚丽.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33例报表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4):32.
[2] 肖春华,周建良,徐范文.头孢唑啉致“戒酒硫样”反应l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6,5(2):120.
[3] 郭敏,李培杰,焦海胜,等.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合并饮酒后所致双硫醒反应的观察[J].临床荟萃,2002,17(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