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奶牛应及时除角
2011-02-12赵洪秋崔淘气
赵洪秋 崔淘气
(河北省藁城市畜牧水产局,藁城 052160)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部分奶农依然采用拴系饲养方式喂养,只怕奶牛之间相互攻击抵斗,给人和牛带来危害。奶牛拴系饲养是很不科学的,应该彻底给奶牛“松绑”,给奶牛一个自由舒适的生活空间,使其科学生产。要解决奶牛相互攻击这个问题,变拴系为散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逐步放开,让奶牛慢慢适应环境,通过奶牛互相逐渐接触,使与牛之间逐步建立一种特殊的感情,来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2)给奶牛去角,从根本上消除奶牛间相互攻击带来的一切危害。
1 目的
使奶牛充分放开饲养,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养牛经济收入。确保奶牛和人员安全,降低牛场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实现增收节支,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
2 优点
奶牛早期除角不仅不会影响奶牛的正常发育,而且还可减少管理上的诸多不利。如可有效防止奶牛之间相互攻击而造成奶牛损伤、孕牛流产;降低因奶牛争斗时体力消耗,减少饲料浪费和奶牛体内蛋白质的消耗,从而提高产奶量;去角奶牛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表现比较温顺,易于接近,可避免对饲养管理人员造成误伤,导致更大麻烦,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奶牛去角后奶农就可打消散养奶牛产生危险的思想顾虑,不必担心奶牛会构成威胁,从精神上得到放松。散放式饲养能有效消除栓系式饲养的诸多不利,弥补拴系饲养的所有缺点。拴系饲养缺点:(1)有些奶牛发情表现不充分,容易造成漏配,影响奶牛繁殖和生产;(2)限制奶牛自由活动会影响奶牛健康,降低产奶量,造成孕牛难产;(3)奶牛极易患上肢蹄病,如趾间皮炎、蹄叶炎、趾间蜂窝织炎等,这些蹄病,往往引起奶牛不适,造成跛行,影响各种生理机能,甚至长期卧地不起,其结果可以利用8年以上的奶牛不足4年就会被提前淘汰,经济损失可达75 000元以上(本身价值10 000元的奶牛,残值仅有2 000~3 000元,损失7 000元;4年少产24 000kg鲜奶,少收入65 000元;4年少产4头犊牛,价值3 000元)。而散放式饲养较少有这些情况发生。因此,散放式饲养大大优越于拴系式饲养。奶牛除角后不仅对奶起到防护作用,而且对饲养管理人员也十分安全,极有利于奶牛的饲养管理。
3 除角技术
3.1 时间
除角的最佳时间是犊牛出生后7~14d进行,这时实施去角手术安全,犊牛没有多大的痛苦,产生的应激小,不会造成犊牛昏迷,并且手术比较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对采食和以后生长影响也较小,可达到理想的去角效果。
3.2 方法
3.2.1 物理方法 采用高温杀死角基细胞,使角失去继续生长的能力。去角前首先将犊牛固定牢固,剪去角基周边的牛毛,必要时可实施角根麻醉,然后进行手术。手术一般采用烧红的烙铁或加热到480 ℃特制电去角器,将烙铁或去角器压在整个角基上使其充分接触并转动,直到将角基烫成白色即可。要注意不能烫的太深,否则会造成脑部损伤。烙烫时间长短取决于皮肤的厚度,一般需要10 s左右。去角后应在角痕处涂抹龙胆紫,以防感染。此法的优点是迅速快捷,但较难把握烙烫程度,适于稍大日龄的犊牛使用。
3.2.2 化学方法 用棒状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涂抹处理犊牛角基,具体方法是,先将牛角基部周围的毛剪掉,均匀涂抹上凡士林,然后手持一端包裹布或纸的药棒在角根周围轻轻摩擦,直至出血为止,但也不能过度,以免严重灼伤犊牛头盖骨。约1~2周该处形成结痂并脱落,不再长角。此法适于日龄较小的犊牛。注意事项:(1)药棒涂抹时一定要小心,防止药物进入犊牛眼中灼伤犊牛;(2)涂抹凡士林和药棒摩擦时,一定要涂抹擦遍牛角四周,保证处理到整个角基周围,如果涂擦不全,角仍会生长。(3)去角操作结束后,最初几天将犊牛单独饲养,避免污染伤及其他牛只。(4)要避免水接触角基周围,以防感染发炎。(5)操作时注意手不要接触药品,防止灼伤操作人员。
总之,奶牛无角好处很多,有利于管理,免受伤害,减少损失,增加效益,奶农应该及早采取去角措施并纳入科学的管理范畴。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奶农要放弃那种养奶牛“看角型”的传统观念,实际上奶牛有角无角对产奶量的高低无任何关系,对本品种生产性能的发挥也毫无影响。经济效益的高低不在于奶牛有角无角,完全取决于严格的防疫灭病措施、周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