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丹县畜牧产业化的难点与对策

2011-02-12梁金花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年5期
关键词:山丹县草畜畜产品

梁金花

(甘肃省山丹县羊产业开发办公室,山丹 734100)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丹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不断推进,畜牧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加快山丹县畜牧产业化经营,是亟待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畜牧产业化经营的难点以及加快发展山丹县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与思考。

1 现状

“十一五”以来,山丹县立足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畜牧业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利措施,夯实基础,使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草畜产业己成为山丹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到2010年底,全县畜禽养殖总量达到235.9万头(匹、只),出栏达到137.26万头(匹、只),畜产品产量达到1.85万t,草畜产业产值达到2.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 235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5%。全县建成畜禽养殖小区31个,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11 630户,规模养殖畜禽115.3万头(只)。建成年出栏10万只肉羊集中产区1个,肉类屠宰加工企业2个,养殖育肥企业14个,建成集良种繁育、技术试验推广、商品畜销售为一体的科技示范基地1处,活畜交易市场2处。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销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草畜产业的增收优势日益凸现。

2 优势

山丹县属山川交错地区,饲草料资源丰富,发展草食家畜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全县有天然草原463.85万亩,粮食等农作物种植面积45.23万亩,军马场种植面积41万亩,耕地套复种植牧草10万亩,年产干草、秸秆及养殖业可利用农副产品64.6万t,全部转化利用,可饲养草食畜180万个羊单位,目前全县牲畜饲养量已达到140万个羊单位,还有40万羊单位的承载能力。山丹县县群众历来就有发展畜牧业的习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科学的养殖技术。全县畜牧系统干部职工中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干部占了44%,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为发展草畜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山丹县交通、地貌等易于防病的优势,有利于建立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和发展无公害的“绿色”畜产品,已被甘肃省认定为无公害牛羊肉产地,取得了无公害牛羊肉产品认证。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膳食习惯的改善,国内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肉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畜产品价格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势态。

3 存在问题

3.1 畜群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弱

畜群中适龄母畜比较少,特别是能繁母牛仅占牛饲养量的23.6%,能繁母猪仅占猪饲养量的2.5%;草食畜牛、羊良种率低,牲畜个体品质、畜产品科技含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2 畜产品质量安全与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大

山丹县生产的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兽药残留和违禁投入品安全隐患还远没有消除,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3.3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山丹县草畜产品的加工企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名、优、新、特的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差。

3.4 节能环保与生态保护要求增加了养殖成本

畜牧业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力越来越大。以玉米为主的饲料原料价格持续走高,养殖场所环保投入大幅度提高。

4 对策

4.1 调整和优化结构布局,切实增强生产能力

建立以县种羊场、老军牧场、奥尔丹种羊场等肉羊扩繁核心群为主的肉羊产业带、产业区;以城区、清泉、东乐、陈户为重点的肉(奶)牛产业带、产业区;以清泉韩龙涛规模养猪场、翔达养猪场、东乐张振光养猪场等为重点的瘦肉猪生产基地;以县种鸡场、培校鸡场等蛋肉鸡孵化育雏为依托的良种鸡推广基地;以神犬藏獒养殖场、草原生态虫草鸡养殖场、蓝狐养殖场为主建立特种养殖基地。把养殖小区(场)建设作为畜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畜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根据各乡镇经济状况和畜牧业发展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加快推进畜牧业饲养方式、经营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落实扶持措施,实施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建设工程,按照《甘肃省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规范及备案管理办法》,指导养殖场(户)制定好养殖小区建设方案,提高管理水平,引导散养农户加入到养殖小区,走小区养殖和规模养殖的路子。争取5年建设各类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40个,畜禽规模养殖户发展到1.2万户,规模养殖量达到150万头(只)。

4.2 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综合效益

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是改变山丹县畜产品加工比重低、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有效途径。为此,要把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突破口,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以加工促发展,以加工带基地,实现畜产品加工增值,尽快改变以“原字号”外销为主的局面。着力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大力发展畜产品市场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对已建成的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品种、布局和结构,通过与龙头企业或协会联合,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在做强做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个,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

4.3 创新推广机制,提高畜牧业科技贡献率

推进畜产品的优质化、区域化,关键要抓良种。加快畜牧兽医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组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力量,按照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畜禽品种培育、良种繁殖、畜产品安全、饲料和畜禽营养、防疫和兽药生产、现代管理、畜禽生产环境控制、草畜产品加工、草原保护与利用等影响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加快推进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配套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坚持走引进与自我培育相结合的路子,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育,努力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科技贡献率提高到85%以上。

4.4 加强防检疫体系建设,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加强动物防检疫是促进畜牧业发展、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良好社会秩序的迫切需要。从健全和完善动物防疫制度入手,切实强化各项防控措施,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猪蓝耳病《免疫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开展春秋2季集中免疫工作,彻底消除免疫空白点和免疫死角,确保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加强动物调运检疫,强化养殖生产、屠宰加工、市场流通3个环节的监管,严防疫情传入传出。建立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积极推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畜产品市场价格运行监测工作,确保全县草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山丹县草畜畜产品
宋尚有局长在甘南调研草畜平衡等工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情系幼教爱满园——记山丹县幼儿园园长舒燕芳
推进和谐教育 享受成长快乐——砥砺奋进的山丹县清泉学校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山丹县为例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山丹县注重“黑河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管理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