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2011-02-12温丽雅张淑娟韩淑英杨艳云颜宇琦
温丽雅 余 红 张淑娟 韩淑英 杨艳云 颜宇琦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急性发作期在祖国医学中属“咳嗽”、“胸痹”、“哮喘”的范畴,证型以痰热郁肺型最常见,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CB发病率高,病情反复,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对于CB的防治,一直是中医药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对本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治法研究等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 CB的病因
关于病因病机,近代的诸多专家都在借鉴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体会,提出各自有所侧重的观点。金亚明〔1〕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病位在肺,但其发生、发展和转归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初期多因感受外邪,肺气失宣,久咳伤肺则肺气亏虚,或脾虚不运,生痰渍肺,或久病及肾,肾不纳气,而致咳喘不愈。邓民耀〔2〕认为CB的发生、发展虽有外邪的因素,但脏腑失调尤为重要,多由于肺气失宣,肺脾气虚,肺肾不足而致咳喘。许得盛等〔3〕认为早、中期CB的病变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水液停聚关系密切。尚云等〔4〕则认为CB不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还是临床缓解期,多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肺气虚损,卫表不固则易患外感,从而引动内饮致旧病复发,脾、肾阳虚则水湿不化,聚而生痰,壅肺而咳。万艾蓉等〔5〕认为痰饮是CB的主要病理基础,外感风寒饮食生冷常为诱发因素。综上所述,CB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痰浊壅肺为标,以肺、脾、肾三脏俱虚为本。
2 CB临床分型及论治
郭五存〔6〕认为该病可分为3型:痰湿型、肺燥型、肾虚型。三型分别治以澡湿化痰止咳,润肺清燥化痰法和培元补肾阴阳法。杨廷光〔7〕将CB分实证、虚证、上实下虚证3型。实证治以肃肺化痰法,偏寒者方用咳喘煎 (麻黄3 g,杏仁10 g,甘草6 g,防风 10 g,钩藤 12 g,鹅管石 12 g,胆南星 10 g,紫苏子 10 g,葶苈子10 g),偏热者方用清饮煎 (生麻黄3 g,紫苏子10 g,黄芩10 g,百部30 g,款冬花10 g,鱼腥草15 g);虚证以益肺补肾为大法,方用虚咳煎(肉桂2 g,五味子10 g,沉香粉2 g,黄芪15 g,防风10 g,鹅管石12 g,鱼腥草30 g);上实下虚者用喘咳停(麻黄 10 g,钩藤 30 g,地龙 10 g,蝉蜕 5 g,桃仁 10 g,仙茅 12 g,淫羊藿12 g)。经临床证实以上方剂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周岳君〔8〕用葶苈合剂(葶苈子、茯苓、白术、红枣、桂枝、炙甘草)治CB急性发作期治疗87例,总有效率97.7%。文中将CB分为以下四型:风寒犯肺型(麻黄、干姜、细辛),风热犯肺型(黄芩、石膏、鱼腥草),痰热壅肺型(炒菜菔子、海浮石、象贝、右仁),痰湿阻肺型(半复、橘红、厚朴、苏子)。
3 CB治法研究
CB急性期因邪实为主,治疗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平喘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治疗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在此基础上,许多专家结合各自所处实际情况,提出诸多治则治法。
3.1 扶正为主
3.1.1 补肾健脾清肺 外邪入侵,肺火宜降则上逆为咳,脾失健运则体内生痰有源,痰浊上干于肺则咳痰,肾虚不纳气则虚喘,且肾阳不温脾阳,使脾虚更甚,复使痰浊内生。即标在肺,本在脾,根住肾。刘慧芬等〔9〕以清肺化痰治标,健脾利湿治本,温肾纳气治根。其将桔梗、川贝、山萸肉、冬虫夏草、葶苈子、五昧子、茯苓、麻黄、蛤蚧、生地、沙参、大冬等制成方剂,共治疗105例,总有效率达89.52%。
3.1.2 培士生金法 又称子病补母法,即通过健脾来补益肺气的方法。CB初起多为外邪犯肺、损伤肺气所致。疾病日久可累及脾,脾十不生肺金,则加重肺气虚损。因此,在治疗中采用健脾益气法可收到良好效果。蔡德政〔10〕等以此法治疗65例CB患者,总有效率达95.4%。荆刚〔11〕观察以中医培十生金法治疗老年慢性肺部感染,以六君子汤(南沙参、茯苓、法半夏、陈皮、向术、甘草)为基础方,随证加减,1剂/d,连服1个月,总有效率86.67%;治疗前后积分比较,证明培土生金法是治疗老年慢性肺部感染有效方法。
3.1.3 改善人体免疫功能 黄河清等〔12〕探讨加味玉屏风散(黄芪30 g、沙参30 g、向术12 g、防风10 g)对老年CB急性发作期T淋巴细胞Ⅱ群的影响,发现老年CB急性发作期存在显著细胞免疫调节紊乱,加味玉屏风散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疗效。李广诚等〔13〕研究参麦注射液对CB气虚证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发现参麦注射液能纠正CB气虚证患者存在的免疫功能紊乱。沈英森等〔14〕的研究结果表明,金水六君煎口服液(由熟地、当归、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等药组成)可改善人体免疫功能及肺通气功能,加快排痰。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注射液是BCG菌体的热酚乙醇提取物,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达到抗过敏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胡静等〔15〕用BCG-PSN对CB的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年斤复发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低,且明显延长平均发作间隙时间。
3.2 兼以祛邪
3.2.1 降气化痰法 痰阻气道,肺失清肃是CB急发的主要病机。降气化痰法旨在化痰和肃降肺气。金亚明等〔1〕以此法治疗CB急发66例,方选陈皮、茯苓、半夏健脾理气、渗湿化痰水,佐以赤芍祛瘀化痰,合用苏子、桑白皮、款冬花、人黄以下气化痰,迫降腑气。结果发现无论对于寒痰、热痰,或是干咳无痰患者,均有明显疗效。
3.2.2 化痰行瘀法 梁巧霞〔16〕对于哮喘性CB的病因病机作了进一步探讨后认为,哮喘性CB病因为“痰”,病机为“瘀”,痰瘀互结是本病的病理特点。采用自拟活血化痰的参连止嗽汤(半夏、胆南星各12 g,获苓、白果、炒白术各15 g,黄芪、核桃肉、丹参各20 g,附片、桂枝、炙麻黄、地龙各10 g,补骨脂25 g,甘草6 g为基本组成)治疗该型患者35例,有效率达89%。毛新宽〔17〕认为CB病程长,迁延难愈,多见痰瘀之象,治疗采用化痰行瘀法,自拟除痰化瘀汤(杏仁、甘草、向芥子、射干、桃仁、细辛、当归等),治疗CB急发100例,效果良好。
3.2.3 清热化痰法 李丹等〔18〕观察常规两约治疗CB急性发作(痰热型),在常规抗菌、化痰、解除支气管瘁挛等基础治疗上加用咳喘灵口服液,效果明显高于单纯西药组。咳喘灵口服液由麻黄、连翘、银花、桔梗、黄芩等药物组成。方中麻黄宣肺乎喘,银花、连翘、黄岑清热燥湿,桔梗可开宣肺气,祛痰。杨仁旭〔19〕观察复方薤白胶囊治疗CB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服药第5天对咳嗽症状的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显示复方薤向胶囊治疗CB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证是安全、有效的。复方薤白胶囊由薤白、瓜萎皮、姜半夏、黄连组成。其中瓜蒌、薤向行气宽胸、通刚宣痹,姜半夏能化痰玄湿、止吐、镇咳,黄连清热解毒。周夏飞〔20〕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B急性发作期证明,痰热清注射液能够有效控制CB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对于CB急性发作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痰热清注射液由黄芩、熊胆、山羊角,金银花及连翘组成,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山羊角解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3.2.4 辛温通络法 万文蓉等〔21〕认为刚虚痰瘀是CB主要的病理基础,临床上其采用辛温通络法(生麻黄6~9 g,细辛敬,法半夏10 g,生姜3片或干姜6 g,丹参20 g,桃仁、紫菀、款冬花各10 g为基本方)治疗该病,总有效率达96.67%。方中生麻黄、细辛、法半夏、生姜或干姜辛温发散以透络,丹参养血活血,桃仁既通络化瘀,紫菀、款冬花降气止咳。诸药合用,切中病机,疗效显并。
3.2.5 抗生素治疗 CB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同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因急性期失治或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成。本病多由呼吸道反复感染、变态反应等原因引起。郭彩娥〔22〕采用头孢曲松钠、止咳化痰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注射液。总有效率89%,治疗组总有效率94%,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著异(P>0.05),证明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CB疗效不显著。吴军〔23〕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为7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证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B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孟庆满〔24〕观察舒巴坦/头孢哌酮治疗CB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总有效率93.3%,细菌清除率90%,不良反应发生率3.3%;头孢他啶对照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73.7%,细菌消除率73.3%,不良反应发生率6.6%。由此可见舒巴坦,头孢哌酮对慢性支气管炎CB感染的患者疗效好,副作用少。
4 实验研究
CG临床疗效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鲜有报道。刘延祯〔25〕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CB大鼠模型,探讨慢支咳喘宁胶囊(烈香杜鹃、莪术、黄芩、淫羊覆、浙贝母、炙百部等药物组成)治疗CB的作用机制。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慢支咳喘宁胶囊低剂量组、慢支咳喘宁胶囊高剂量组、气管炎丸组、不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造模各组以高、低剂量慢支咳喘宁胶囊,气管炎丸和生理盐水干预,测各组人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2、IL-8含量。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IL-2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而IL-8含量则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证明慢支咳喘宁胶囊可提高IL-2含量,降低lL-8含量,控制慢性炎症反应。王淑玲〔26〕选择雄激素受体(AR)在雄性人鼠、小鼠气管和肺中的表达,寻找中医学“肺肾相生”、“肾主纳气”的物质基础,并为补肾法防治CB提供依据。观察香烟烟雾吸入造成的雄性大鼠、小鼠CB模型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探讨CB的发病机制。并观察补肾化痰中药对烟熏CB动物模型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探讨补肾化痰中药防治CB的作用机制。取气管、肺和睾丸组织(所有器械均经过灭活RNA酶的处理),提取总RNA,并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TaqMan技术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小鼠气管、肺和睾丸组织中,AR mRNA的表达。
4.1 中药对CB小鼠支气管病理结构的影响 张伟等〔27〕自拟扶正宣通理肺汤(紫苏叶、陈皮、前胡、黄岑、桔梗、炙麻黄、枳壳、制半夏、杏仁、茯苓、甘草、黄芪、党参)治疗该病,结果发现可明显减少CB模型小鼠气管慢性炎细胞浸润及杯状细胞个数,并减少黏液腺与气管壁的面积比,且对CB小鼠治疗用药后的气管有明显改善,证明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CB的作用。曾怔〔28〕对二氧化硫刺激造成CB小鼠模型取肺俞、脾俞、肾俞、膏盲俞穴,用矮茶风、甘遂、细辛、白芥子、百部等药物进行穴位敷贴,发现其能阻止支气管黏膜上皮的鳞状化生、乳头增生、黏膜增生,能减轻杯状细胞的增加,从而减少黏液分泌,控制咳、痰、喘症状,达到预防和治疗CB作用。
4.2 中药对小鼠CB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迪青〔29〕用仙芪合剂对CB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及S100+树突细胞的影响,行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的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CD3+、CD4+、CD8+、变化与S100+树突细胞,证明仙蔑合剂各剂量组与CB模型组比较,病理学检查发现支气管炎的炎症反应有不同群度的减轻。赵长鹰等〔30〕发现金水六君煎(当门、熟地黄、法半夏、茯苓、陈皮、炙甘草)可提高CB模型小鼠血清IL-2含量,增强小鼠迟性超敏反应强度,提示金水六君煎口服液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机体细胞免疫力。王淑玲〔31〕研究补肾化痰中药对CB小鼠垂体-性腺-免疫轴的影响,结果发现补肾化痰中药通过纠正紊乱的性激素水平和睾丸的病理性改变以及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而对垂体-性腺-免疫轴起到调节性的作用。
4.3 中药对CB小鼠酚红排泌的影响 蒋士生等〔32〕用橘红袋泡剂治疗CB痰热型患者50例,临控率为15.38%,显效率为46.15%,好转率30.77%,实验证明可明显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出量,作用强度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强,可抑制大鼠琼脂所致的肉芽肿增生,还具止咳作用,表明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促进痰液排泄及镇咳作用有关。
4.4 中药对CB小鼠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衡的调节 纯中药制剂地茶咳喘露是奚胜艳等〔33〕凭多年临床经验,目除常组和模型组外,其前有研究认为,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对CB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氧化-抗氧化失衡是CB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证明地茶咳喘露可明显提高CB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水平,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表明地茶咳喘露可对抗机体氧化损伤,增强机体抗氧化酶的活力,改善CB存在的氧化-抗氧化。
阳世雄〔34〕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旨在探讨痰热清在急性肺损伤的临床保护作用。将29例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清组(15)和常规治疗组(14),比较治疗7 d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改变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l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显著。结果表明痰热清能降低血清TNF-α、IL-6、IL-8炎性因子的水平,痰热清能缓解炎性反应综合征的进展,痰热清能改善通气,缓解呼吸窘迫。
目前研究发现CB病人体内,黏液高分泌的分子基础主要是气道黏蛋白血(MUC)2、MUC5AC产生、分泌的增加,多种因素可诱导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合成增加,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G)活化在其中发挥中心调节作用。活化后,引发下游信号级联反应,并传递到细胞核,使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最终使黏蛋白合成,EGFR活化还参与气道上皮细胞向杯状细胞的转化过程。
5 展望
近年来,无论在实验研究还是临床研究方面,中医药在防治CB方面取得可喜成绩,但就其整体研究状况而言,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①临床许多报道缺乏对照或对照不合理,从而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可比性;②临床研究病例数少,缺少可靠的定量指标;③疗效标准不统一,从而不能准确、客观地评定药物的疗效;④动物实验缺乏系统性,研究不够深入,尤其在机制研究方面明显不足,应重视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动物实验模型,加深加快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使中医药在CB的防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 金亚明.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5):224-7.
2 邓民耀.清肺膏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2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34(7):19.
3 许得盛,王文健,陈伟华.益气化痰、益气健脾、化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比较〔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8):123.
4 尚 云,翟晓竹.标本兼治法与单纯治标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对照观察〔J〕.中医杂志,1995;36(5):285-6.
5 万文蓉.辛温通络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0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4):312.
6 郭五存.培元消痰方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43例〔J〕.陕西中医,1997;18(4):160-1.
7 杨廷光,符为民,孙益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支”急性发作11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1992;13(6):8-9.
8 周岳君,梁志敏,姚真敏,等.葶苓合剂止咳平喘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4):44-6.
9 刘慧芬.补肾健脾清肺平喘法治疗慢支并肺气肿105例〔J〕.黑龙江中医药,1992;10(5):16-7.
10 蔡德政,蔡红雁.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5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5):12-4.
11 荆 阳,涂 翔.培土生金法治疗老年慢性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87-8.
12 黄河清,卢 峰,陆顺意.加味玉屏风散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2):109-22.
13 李广诚,曾江正,曾望远.参麦注射液对慢性支气管炎气虚证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3):35-6.
14 沈英森,吕小亮,姜 杰.金水六君煎口服液质量标准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2;25(7):484-6.
15 胡 静,熊邦泽.卡介曲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稳定期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24-5.
16 梁巧霞.温肾健脾涤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75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8):155.
17 毛新宽.痰瘀同治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划100例〔J〕.新中医,1994;(8):53-4.
18 李 丹.中砖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型)105例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6):136-8.
19 杨仁旭,胡勇刚,景 瑞,等.复方薤白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I期临床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2):149-52.
20 周夏飞,黄秀萍,千秋林.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121.
21 万文蓉.辛温通络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0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4):310-2.
22 郭彩娥,李耀忠,孔祥湖.双黄进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两医结合杂志,2009;18(7):719-20.
23 吴 军,黄 彬.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601-2.
24 孟庆满,袁丽娟.慢性支气管炎细菌感染60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4):119.
25 刘延祯,田栓磊,李永荣.慢支咳喘宁胶囊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中IL-2 IL-8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6;24(8):1397-8.
26 王淑玲.“肺肾相关”的物质基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4):156-8.
27 张 伟,梅 彤.扶正通宣理肺汤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气道的组织学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3):250-1.
28 曾 怔,刘雨星.穴位敷贴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形态学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3):L39-41.
29 李迪青.仙芪合剂对慢性支气管炎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硕士论文,2002.
30 赵长鹰,唐 颖,沈英森,等.金水六君煎口服液对慢性支气管炎小鼠血清IL-2水平等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1999;31(12):30-1.
31 王淑玲,宗全和.肾化痰中药对慢性支气管炎小鼠垂体-性腺-免疫轴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9-81.
32 蒋士生,王小平,杨运高.橘红袋泡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1994;10(1):44-6.
33 奚胜艳,赵敬华,赵 晖,等.地茶咳喘露对慢性支气管炎小鼠血清及肺组织抗氧化酶SOD、GSH-PX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7):491-4.
34 阳世雄,赵永亮,曾建业,等.痰热清注射液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2010;27(3):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