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观念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的理论思考

2011-02-12刘天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整体观念稳态分型

刘 峰,刘天君

中医如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自身特色,一直以来是一个争论纷纭的命题。中医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想不迷失自我,首先应该坚持中医的思维体系。在中医思维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而其中整体观念又是最基本的特点,因为辨证论治可以算作整体观念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因此剖析清楚整体观念的内涵与其本质特点,才能在中医现代化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1 整体观念

目前,较为一致的观念认为:“人自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界也是一个整体。即人体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人与整个宇宙也是—个大的整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1]”可见,整体观念所强调的整体性,是指人自身以及人与整个宇宙之间所存在的天然的联系。由此不难分析,整体观念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1 整体观念的层次性

从定义可以看到整体包含若干层次,至少应该有两个。第一个层次是宇宙这个大的整体,第二个层次是人自身这个“小整体”。所以在讨论整体性的时候,一定要说明当下所谈整体性是哪个层次上的,不可将两个层次的整体性混为一谈。

1.2 整体观念的功能性

强调整体,即强调组成该整体的所有部分天然具有同质性,在某一层次讲整体性的时候,所有组成部分不分彼此、互相渗透、无法分割。例如,在讨论人自身是一个整体的时候,那么在“小整体”这个层次上谈整体性的时候,组成人的所有部分天然成为统一体,任何部分都不能从“人”这个理念中分割开来。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在这里,所有内脏的功能,以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某些职能作比喻,来反映其功能特点。五脏六腑共同协调,就表现出了一个人的正常状态。

而当我们把十二脏当作彼此独立的内容谈论时,所有组成部分也就离开“小整体”这个前提条件,其不同一性的一面便会凸显。换言之,脏腑一旦脱离了“整体”,其在整体状态下受到的制约或者增益就会完全被忽略,因而该脏腑表现的特点,也就不是其在“整体”状态下的特点。

故而连接所有部分成为一个整体的,只能是它们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后,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性特性的总和。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整体观念下必然导致功能性的分类,是在某种条件下十二脏功能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体现可以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因人而宜。因此,不同的人可能在不同的外在条件下有相似的综合表现,同一个人也可能随时间而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综合表现。

1.3 整体观念下功能的相互渗透性

作为一整体,组成部分越复杂,它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也越多,但是这些特征性表现,从本质上讲都是所有元素或者成分合力后的结果,而不是哪一个元素或者成分所特有的作用。正如《素问·咳论》中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在整体观念下,任何特异性必然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1.4 整体观念下的功能代偿性

由于所有组成元素或者成分是为了一个目的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某一元素或成分的一过性缺少或者永久缺少乃至缺失,作为整体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具有代偿特性,从而仍然可以维持该整体的相对独立性。如可以运用淡渗利湿法治疗泄泻。

1.5 整体观念下各组成部分的相对独立性

由于存在着至少两个层次的整体,对于小整体而言,既要表现出自身独有的功能性特点,即自身相对独立性,又要发挥其在大的整体中的功能性作用。因而小的整体必然在两种最基本的力量中谋求生存。一个是维持自身存在的向内的力量,一个是服从整体的向外的力量。这两种力量消长的最后结果必然是小整体同化于大整体中,即小整体的最终消亡。

1.6 整体观念的动态平衡性

由第5个特点可知,由于存在着整体的层次性,使小整体天然处在两种力量的平衡中。而构成小整体的各部分之间其实也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态平衡系统。小整体应当趋向于最小的力量消耗,才有利于其存在。

2 整体观念在中医现代化中的贯彻运用

从以上对于整体观念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中医现代化首先应当确定何为稳态;然后如何去评价或者描述分辨这种稳态;进而观察稳态之间转化的影响因素。

2.1 稳态

由对整体性特点的分析,不难获得这样的印象。稳态是一种平衡态,可以相对稳定地存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当中。所以健康是一种稳态,所有的疾病状态也都是一种稳态。都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动态波动。当这种波动超过了整体在那种特殊条件下所能忍受和调节的范围,他又会向下一个稳态发展。健康和疾病的区别,仅仅在于健康状态下的稳态,应该是最能节省力量消耗的稳态。而疾病状态下的稳态,会消耗更多的力量,不利于小个体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病理状态下的稳态离健康距离越远,力量消耗的越剧烈,也就更加倾向于回归到大的整体当中去。

每一个稳态在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应该指的是辨证论治的“证”,或者体质学说中的“体质”。因为,从它们的定义不难看出其相对的时空的稳定性。

2.2 评价稳态体系

稳态体系的评价标准,实际上是中医展开治疗的根本所在。在整体观念下,显然体系只可能由功能性指标来组成;同时由于整体观念下,功能的相互渗透性,评价该稳态显然不可能以某一种指标去衡量,而应当是1组数据。同时,由于小个体与小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整体存在的某种动态平衡性和代偿性,又使得所有具体数值的评价标准难于直接使用,必须以某种经过加权或者相对化后的面目出现。

这个稳态系统应当是对现有中医诊断分型的仔细研究。研究内容应当包括中医辨证分型的类型、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设定的规范性工作、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分型可以按照已有的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进行分类,也可以是某种新的辨证体系。

有关选择衡量中医辨证的标准属于核心环节。所有已有的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的指标以及所有现代医学发展的产物均可以作为衡量的标准。但是这种衡量体系应当是按照某些原则筛选的,并经过适当加权或者数值相对化之后所形成的综合体系。因此评定的标准不会是某一指标,而应该是所有这些指标的综合,以及当时情态下该标准状态是否在稳定存在所允许的波动范围之内。

中医辨证分型,是按照上述制定的标准,对于处于不同稳态下的人所进行的“对号入座”。由于人的稳态不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稳态;同样在同样的时间和空间内,不同的人也可以表现出相同或不同的稳态。这种稳态的界定与分类是展开一切中医研究的基础。

2.3 建立于以上稳态评定体系的临床研究

在稳态评价体系相对固定和取得共识的前提下,可以展开一系列中医临床研究。譬如何种因素导致人稳态的飘移、某因素对人稳态有多大影响等,包括一系列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在整个临床试验中运用。

这里之所以强调临床研究,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事实,所有中医的理论与实践均是来自于临床,而不是来自于实验室。

[1] 印会河,张伯讷.《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10.

猜你喜欢

整体观念稳态分型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
碳化硅复合包壳稳态应力与失效概率分析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整体观念在畜禽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作用分析
中医整体观理念探析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中医和谐观的理论来源及意义
树立整体观念,巩固力学知识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