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探讨*
2011-02-11刘新敏
刘新敏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患病率占育龄期女性的5% ~10%,以月经不调、不孕、肥胖、多毛为主要临床表现,易并发子宫内膜癌、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对PCOS的发病及病情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角度对心理因素影响PCOS的机制进行探讨。
1 心理因素影响PCOS的表现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心理异常在PCOS患者发病前和病情发展过程中均有显现。王玉蓉[1]等对PCOS患者的发病诱因进行调查,发现有明确诱因者占67.1%,主要包括学习、工作压力大,离婚、不孕、结婚后与丈夫家庭不和,父母经常争吵,父母早逝,父母有精神分裂症,父母有一方粗暴易怒和自小生活压抑等。这些诱因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心理异常,说明心理异常能诱发 PCOS。PCOS患者也存在心理异常的表现。Elsenbruch[2]等以普适性健康量表SF-36、SCL-90-R自评量表等为工具的研究显示,PCOS患者较正常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抑郁、焦虑、急躁易怒、精神异常、自卑等,其程度比哮喘、癫痫、糖尿病、后背痛、关节炎和冠心病等患者更为严重[3]。Eggers等[4]的研究认为,对患者来说,PCOS其本身的临床表现如不孕、月经紊乱、多毛、肥胖等就会增加其社会心理压力,提出PCOS不仅是医疗问题而且是社会心理问题。
2 心理因素影响PCOS的物质基础
2.1 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大脑皮层、大脑边缘系统是调控情绪的中枢。大脑边缘系统由杏仁核、海马、隔核和下丘脑组成,其中杏仁核是公认的情感中枢,与下丘脑之间有许多神经纤维联系,通过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完成对情绪的调节。下丘脑直接与大脑中各区相连接,接受大脑不同部位发来的神经元纤维,如5-羟色胺能神经元纤维、多巴胺能神经元纤维,并通过乳头体-丘脑前核-扣带回路径参与情绪行为反应。下丘脑还是重要的生殖内分泌器官,其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通过垂体作用于卵巢,刺激卵巢合成、分泌性激素,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下丘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实现对情绪的调节,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完成对生殖功能的调节,是联系女性情绪与生殖内分泌的重要解剖结构。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能通过引起下丘脑内分泌功能的改变而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是 PCOS的病理改变之一。因此,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为心理因素影响PCOS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2.2 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提供了内分泌学基础
情绪变化能引起部分神经递质的变化,如多巴胺(DA)、β-内啡肽(β-EP)、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的分泌均与情绪变化有关。研究发现,上述神经递质在PCOS患者体内存在异常表达,与正常人相比,PCOS患者下丘脑DA活性及数量相对不足,血清β-EP平均水平明显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功能亢进。
DA是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一种关键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参与人体的情绪活动,与人体的愉悦和满足感有关,在下丘脑能抑制GnRH的分泌。中枢神经系统中DA的浓度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如紧张能诱导DA的代谢激活。PCOS患者DA活性及数量不足,不能有效抑制GnRH的脉冲频率,引起促黄体素(LH)的分泌增多。过多的LH作用于卵巢,刺激卵泡膜细胞过度增生,合成、分泌过多的雄激素。卵巢局部过多的雄激素能抑制卵泡的发育,使卵泡闭锁不能成为优势卵泡导致持续不排卵。
β-EP主要由垂体前叶细胞分泌,焦虑等异常情绪变化能引起血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升高的β-EP能通过影响下丘脑的传入神经刺激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过量分泌,从而引发高胰岛素血症[5]。体外动物实验发现,β-EP是通过胰岛 B细胞上的 μ受体、降低内源性前列腺素及抑制D细胞的生长抑素分泌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6、7)。因此,β-EP升高是导致PCOS患者高胰岛素血症的原因之一。
卵巢中存在完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通过自分泌的方式调节卵巢的功能。其中,血管紧张素Ⅱ主要由卵泡膜细胞在卵泡期合成,其对卵巢功能的作用表现在能促进睾酮(T)的合成,抑制雌二醇(E2)的合成,能启动卵子的成熟分裂。已证实,PCOS患者存在卵泡膜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Ⅱ功能亢进现象[8]。过多的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卵巢合成、分泌过多的雄激素,还可诱导卵子过早成熟及老龄化,导致生殖功能低下。在PCOS中,亢进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导致卵巢雄激素过多及卵泡发育障碍的又一原因。
3 中医学对心理因素影响PCOS的认识
3.1 肾、肝与月经的关系
古代医家认为,“经水出诸肾”,“月经全借肾水施化”,女性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肾中真阴不断得到充实,天癸逐渐成熟。天癸来源于先天,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阴精,如马玄台注释《素问》时说“天癸者,阴精也……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景岳全书·阴阳》也说:“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天癸能使妇女任脉所司的精、血、津、液旺盛充沛,与冲脉相滋。冲任二脉充盛、通畅,血由满而溢于胞宫,使月经按期来潮,并具有受孕能力。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肾主藏精,肾精通过经脉滋养冲任。精血同源,精可化生为血,精充则血盛,而血为月经的物质基础,故傅青主说:“经原非血,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可见,肾气旺盛是月经来潮的基础,精充血盛是月经产生的条件。
肝为肾之子,《济阴纲目》载“骆氏曰:肝藏血,受天一之气以为滋荣”,说明肝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素问·五脏生成》说“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释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故说肝主藏血。诸经之血除营养周身以外皆藏于肝,其有余部分在女子则下注血海而为月经。肝通过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而影响月经的来潮。肝主疏泄,喜条达,能疏条气机,流畅气血,疏通经络,还与冲任二脉通过经络互相连属。肝通过疏泄作用保证经脉的畅通,如《血证论》说:“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流畅。”经脉通畅,经血才能通过冲任按时下注胞宫。肝的藏血功能和疏泄作用相互协调,则肝气条达,血脉流畅,冲任通盛,经候如常。
3.2 肾虚精亏是心理因素影响PCOS的内在条件
肾主藏精,《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能生髓,如《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素问·五脏生成》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类经》卷九注:“凡骨之有髓,惟脑为最巨,故诸髓皆属于脑,而脑为髓之海。”可见,精盛则髓足,髓足则脑充。《素问·逆调论》说“肾不生,则髓不能满。”陈修园《医学从众录》指出:“肾为肝之母,则主藏精,精虚则脑海空虚而头重”,从病理角度说明脑髓必须靠肾精化生,只有肾精能够源源不断地上输于脑,髓海才能满,脑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反之,若肾精亏虚,则髓海不充,功能失调。明·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概念,认为脑司人的精神活动,清·王清任也将精神神志活动归于脑。因此,人的精神活动以脑髓肾精为物质基础。中医学把精神、心理活动称为情志,情志作用于不同的个体所产生的反应不同,有些个体发病,有些个体不发病,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脑髓肾精有关。若脑髓肾精充盛,则情志失调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较小,不足以致病;反之,则可能出现情志致病。因此,肾精亏虚、髓海不充是情志失调致病所需的内在条件之一。
临床上较多PCOS患者于青春期月经初潮后即发病,其直系亲属中有月经不调、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说明该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关。肾为先天之本,可见 PCOS患者存在先天肾精、气不足。肾精不足,则髓海不充,复因情志不调,导致髓海功能失常。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脑为髓海,乃髓聚集之处,非生髓之处。究其本源,实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缘督脉上升而贯注于脑。”髓海功能失常,能影响髓的上升进而导致肾中真阴真阳的酝酿化合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肾虚。肾气虚,天癸不能按期而至,则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若肾精虚,生化不及,则血海不能按时施泻,均可见闭经、月经稀发;肾虚不固,则经血淋漓不止。
3.3 肝郁是心理因素影响PCOS的结果
“肝为女子之先天”,主情志而司血海,心理因素能通过影响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的功能而影响月经的产生。若情志不调,能直接扰及肝脏,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血海蓄溢失调,月经不能按期而至。“肝郁为诸郁之主”,“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如肝郁气滞,易致瘀血内停,脉道受阻,血海不充,出现经闭不行。如肝气横逆,则犯胃乘脾,运化失司,湿聚痰盛。痰湿阻滞冲任,则胞脉闭而经不行。
痰乃津液之变,瘀乃血液凝滞。由于津血同源,所以痰瘀一旦形成,不仅互相渗透而且可以互相转化,因痰致瘀,或因瘀成痰。如《血证论》说“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然使无瘀血,则痰气自有消溶之地”。《外证医案汇编》也说:“流痰……蓄则凝结为痰,气渐阻,血渐瘀,流痰成矣”。痰瘀互结,不仅阻塞脉道,使血不下行、冲脉亏虚、任脉不通,而且妨碍气的运行,使气机郁结,气的升降出入紊乱,形成恶性循环,病情缠绵难愈。
PCOS患者存在心理因素致病的物质基础,心理因素对PCOS的发病及病情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关注心理因素的作用在PCO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王玉蓉,曹云霞,丛 林,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调查及心理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40(3):277-279.
[2] Sigrid E,Susanne H,Daniela K,et al. Quality of Life,Psychosocial Well-Being,and Sexual Satisfaction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JClin Endocrinol Metab,2003,88(12):5801-5807.
[3] Coffey S,Bano G,Mason HD.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 comparison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using 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Questionnaire(PCOSQ)and the Short Form-36(SF-36)[J].Gynecol Endocrinol,2006,22(2):80-86.
[4] Eggers S,Kirchengast S.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 medical condi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psychosical problem[J].Coll Antropol,2001,25(2):673-685.
[5] Krieger DT.Neuroendocrinology[M].USA.1980:65.
[6] Green IC,Tadayyon M.Opiate-prostaglandin interactions in the regulation of insulin secretion from rat islets of Langerhans in vitro[J].Life Sci,1988,42(21):2123-2130.
[7] Di Scala-Guenot D,Mclntosh CH.The effect of met-enkephalin and naloxone on somatostatin and insulin secretion from the isolated,perfused rat pancreas[J].Diabetes,1985,34(12):1283-1287.
[8] Palumbo A, Pourmotabbed G, Carcanqiu ML, 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renin and angiotensin in the ovary:comparison between normal women and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polycystic ovarian disease[J].Fertil Steril,1993,60(2):28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