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报道
2011-02-11董健
董 健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它具有的高复发的特点能够严重伤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复发常常导致患者不可逆的脑损伤,是精神分裂症致残的主要原因。多年来,精神科同道已对此做了大量的探索,结论是,单一的行为治疗模式和综合性治疗措施对精神分裂症均有一定疗效[1,2]。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在医院内进行,而世界卫生组织极力推荐精神患者实施,因此笔者对我近一年来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说诊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精神分裂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2~71岁,平均年龄32.1岁,35例中偏执型15例,未分化型13例,青春型4例,单纯型1例,紧张型2例。有精神病家族史者12例。
1.2 采用自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项目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年龄、职业、文化、病程、性格、病前生活事件、起病形式、婚姻、家族史、精神症状、疗效)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2 结 果
影响结局的主要相关因素有:精神病发作次数,持续治疗,自杀行为,阴性症状,家属经济状况和总的疾病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护理对策,以达到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突发冲动行为的发生,从程度上减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之目的。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倡导系统工程和全程治疗的新观念。治疗应包括以患者利益为重,控制症状,恢复功能,不增加新的痛苦,回归社会,生活幸福,重视患者、家属对治疗的知情同意,其中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治疗方案而无力顾及患者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治疗。其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于青壮年,具有突出的思维障碍和情感、感知、认知、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导致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分裂),一般无意识障碍,病程迁延,呈进行性进展,晚期精神衰退。
对于急性治疗方案治疗,显效时间变异很大,有的在头1、2天即见效,有的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充分显效。约半数的阳性症状改善可能在3~4周时明显,如果6~8周后反应很小,即使继续用药,好转的可能性也不大。精神分裂症多为额前叶多巴胺活性下降和5-羟色胺异常变化有关。其主要引起阴性症状,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功能亢进引起阳性症状。齐拉西酮属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4],但与遗传、个性、心理等因素有关。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长,难于根治,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等因素,容易复发而导致反复住院,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所以应该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维护能力。把精神分裂患者评定内容:①临床结局,评定临床病情的现状,包括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自知力的恢复程度等;②社会结局,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残疾程度。初步测试结果表明信度、效度良好,合理可行。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或病情波动率以工人和无业人员为高。所以提高这类人员的心理素质并积极采取社区康复措施[5]、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是预防病情波动或复发、减少再住院的重要措施。我国精神科专家一致认为,患者对治疗的不依从或部分依从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复发和再住院的最主要因素。或者说,在患者、家属群体中有30%的被访者承认在治疗过程中曾经自行停药、减药或拒绝服药[6];而药物治疗仍然是精神分裂症的基本治疗方法。
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不断开发,更多的新药正在研究中,其进展将取决于有价值的药物的应用及其与有效的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有效策略。理想的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为:对阴性、阳性症状都有效;改善社会和职业功能;副反应较小,特别是锥体外系副反应;并发症较低,如恶性症候群、血液和生化异常;镇静和体重增加风险小;服用方便、简单。
[1] 赵宝龙,许东升,王祖成.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庭干预随访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4):285.
[2] 李浩,刘少文.住院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3):220.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8-165.
[4] 郝伟.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
[5] 陈昌惠,张维熙,李淑然,等.精神分裂症病程与结局十二年随访[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 (1): 72.
[6] 梁建辉,陈昌惠,张维熙,等.精神分裂症病程及结局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 (2):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