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2011-02-11骆辉珍
骆辉珍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惠州 516001)
真菌性鼻窦炎在医学上的定义较为复杂,其有时指鼻窦黏膜组织以及骨质的真菌感染性病种,有时也可以看成鼻窦黏膜在真菌中的反应性病种,或是真菌在鼻窦内呈团块状积聚的炎性疾病[1],且该病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多。现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采取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患者54例取得的满意疗效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54例,均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男32例,女22例,年龄19~64岁,平均36.8±3.6岁;病程6个月~3.5年。鼻塞48例(88.89%),头痛42例(77.78%),回吸性涕中带血21例(38.89%),面部疼痛麻木17例(31.48%),嗅觉减退9例(16.67%),鼻腔异味3例(5.56%)。鼻内镜检查见:钩突肥大或息肉样变24例(44.45%),其中单侧17例、双侧7例;中鼻甲肥大36例(66.67%),其中单侧23例、双侧3例;中鼻道有息肉21例(38.89%),其中单侧16例、双侧5例;鼻腔可见豆腐渣样团块或干酪样物9例(16.67%),其中单侧7例、双侧2例;鼻中隔偏曲12例(22.22%)。术前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病变局限于上颌窦者32例,单侧16例,双侧6例;同时累及上颌窦、筛窦者6例;局限于蝶窦者3例;同时累及蝶窦、筛窦者3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全麻或局麻,在次状态下对患者采取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具体情况为20例全麻,34例局麻。利用鼻窦内镜观察后结合病变的相关情况将鼻窦适当开放,先要把钩突切除,使得上颌窦的自然开口尽可能扩大,对窦腔内的相关残留及时清理,通常指血性腐物、酪样物、脓性物等,且使用生理盐水对窦腔反复冲洗。此次9例患者合并筛窦病变,对其进行筛窦开放,而6例伴随蝶窦病变的患者采取蝶窦开放,维持窦口的引流完全。对伴有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的患者需及时矫正、切除处理。手术完成后采取 “凡士林”纱条进行填塞,手术结束的第2天则可把鼻腔填塞物拔除,第4d则使用生理盐水对鼻腔冲洗,待冲洗液清澈后停止,通常需持续2周,每天1次。术后1周则需借助鼻内镜对腔痂皮、血性分泌物清理,将水肿、肉芽等清除,消除鼻腔粘连以保证鼻窦引流的顺利,康复出院后需定期鼻窦内镜检查。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窦腔黏膜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无干酪样物及脓性分泌物;显效:临床症状改善,窦腔内部分区域黏膜水肿、肥厚或肉芽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和真菌团块;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息肉复发,窦口堵塞,黏膜水肿息肉样变,并见干酪样物或泥沙团块[2]。
2 结 果
所有均获患者随访,时间0.5~1.5年,治愈51例(94.44%),显效3例(5.56%),显效2例仍定期检查或鼻腔的清除工作。完全治愈的患者中,仅1例出现复发,主要是因未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检查,经过二次手术处理后得到显著改善。
3 讨 论
从临床诊治情况看,我国的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医学上将其划分成侵袭性、非侵袭性两种形式,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多数体现在局部黏膜组织血管内炎症,多数由黏膜肉芽肿所致,用病理切片观察黏膜可发现菌丝;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其真菌之出现于真菌球、鼻窦分泌物里,且黏膜内未发现真菌入侵行为[3]。此次研究的54例患者都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临床研究显示真菌性鼻-鼻窦炎常见的症状有鼻塞、头痛、面痛、麻木、鼻涕带血等,其和慢性鼻窦炎、鼻窦恶性肿瘤较为相似,检查时出现相似情况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确定真菌性鼻窦炎的可能性。医学上诊断真菌性鼻-鼻窦炎时常首选鼻窦CT扫描为最佳检查方法,而病变窦腔内有类金属的钙化斑是判断的重要依据,能够对病变的窦腔、形式、损坏等具体检查。这些表明,CT影像学检查运用于真菌性鼻-鼻窦炎时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手术是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最佳方式,其主要作用是把鼻腔、鼻窦内的病灶完全清除,且对解剖时遇到的异常病变及时调整,这样可以维持鼻窦通气、引流的畅通性。临床上运用鼻窦内镜的作用巨大,其对于蝶窦、筛窦、额窦病变的处理价值显著。但运用于处理上颌窦病变时,部分学者认为上颌窦根治术能够使视野完全暴露,彻底清除病灶,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从患者损伤角度分析,用为鼻内镜手术代替上颌窦根治术则是更好的选择,且医学证实了鼻内镜手术彻底治愈急性爆发型患者的资料[4]。此次54例患者都在鼻内镜进行,术后对患者定期采取相关的清理手术,对腔痂皮、肉芽组织、病变黏膜及时清理。必要时全身或局部采取激素、黏液促排剂,这样可以有效控制黏膜水肿、炎症、鼻腔等异常症状。
[1] 蔡红霞,郭运凯.鼻腔鼻窦真菌病35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6(11):581.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编委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妻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3] 刘铭,周兵,刘华超,等.急性爆发性真菌性鼻窦炎[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4):25.
[4] 刘铭,周兵,刘华超,等.急性爆发性真菌性鼻窦炎[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