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液反应相关因素探讨及预防
2011-02-11杨世春
杨世春
(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37)
静脉输液是当今临床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那些由输液引起的或是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统称为输液不良反应,现实中人们习惯称之为“输液反应”[1]。输液反应包括多种类型,如热原反应、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2]。本文从常见输液反应的类型出发,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总结相应的处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03例患者均为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其中,男54例,女49例;年龄3~84岁,平均(46.88±19.05)岁;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发生14例、19例、47例、26例;晶体、胶体分别发生87例、16例;中药和非中药发生例数分别为15例、88例;肿瘤和非肿瘤发生例数分别为25例、18例。2004年住院输液患者总例数25848例,2005年住院输液患者总例数26904例,2006年住院输液患者总例数28101例。加药的总例数、晶胶体的总例数、中药和非中药的总例数无法统计。
1.2 方法
从输液反应的性别情况、季节分布、药物联用、溶质性质、中药成分和肿瘤患者的构成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1.3 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
①热原反应:临床中的大部分输液反应都属于热原反应,该反应大多在输液后的20min左右开始,少数产生在2~4h,持续时间一般在0.5~1h。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感觉发冷、寒颤、面色苍白,随后可能产生高烧,严重者还会有恶心、呕吐、头痛、四肢关节痛,更甚者伴有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②药物过敏反应: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复杂且多种多样,不同药物可能带来不同的过敏反应,相同的药物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也会产生过不同的过敏反应。在临床上,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物疹、血清病样反应等。
2 相关结果分析
2.1 药物因素
①大输液: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检测标准的升级,大输液的整批生产已经比较成熟,质量问题极少。但是在运输、储存以及使用前,由于不小心的碰撞从而使得瓶身上出现裂纹,以及瓶口松动的现象,从而造成瓶内液体被微生物所污染。因此在使用前应该仔细检查,对出现裂纹、瓶口松动以及澄清度不够的拒绝使用。②热原累加: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进入患者身体内的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人体的承受范围外,患者就会发生热原反应。在现今的中国药典中,对大输液中的热原含量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对小针剂的相关规定还属于空白,现在的热原检测标准为:允许存在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限量。所以多个不超过限量的药物混合使用时,热原的含量就可能会超出限量。这就要求在静脉输液时,尽量减少药物混合配伍的种类。③微粒累加:不溶性微粒由于不能在患者体内进行代谢,所以其进入人体后的主要表现为:局部微小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产生静脉炎和水肿、肉芽肿,甚至引起肿瘤。当微粒含量超出患者自身的承受范围时,就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在中国药典中明确规定了100mL以上大容量注射剂中的微粒含量,但是对小注射剂以及粉针制剂的要求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根据相关的研究报告指出,输液中配加小针剂及粉针后其中含有的微粒数量明显超标,且配加种类越多超标数量越严重。因此为了减少输液中的微粒数,也应该尽量减少药品的配加种类。
2.2 输液器质量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输液器质量以及输液器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被微生物污染的一次性输液器现象明显,且输液器的存储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概率越大。现在经常采用的减少复配后微粒数量的方法为终端滤器,但是国家现在的标准只是控制药液中15~25μm微粒的滤除率不少于80%,实际上10μm以下的微粒对患者的身体也是存在一定的影响的。
2.3 疾病因素
大多数的输液反应患者是由致病微生物进入体内作用的感染性患者。当微生物在患者体内繁殖增生的时候,伴随着内毒素的产生,当内毒素的含量到达一定的限度时,进而引发输液反应。
2.4 患者个体差异
输液反应的发生有许多因素决定,其中年龄以及个体间的差异有着很重要的原因。通常情况下,10周岁以下的儿童以及60周岁以上的老人易发生输液反应。据相关研究发现,相同剂量的热原进入不同个体,有的反应严重,有的比较轻微,而有的没有任何反应,这都是由个体间的体质及抵抗力所决定。另外,孕、产妇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的原因,输液反应的发生概率要比普通人大。
2.5 环境
空气及气候因素、配液间及病房空气这些因素都是输液中产生不溶性微粒污染的重要原因。现在大多数的医院都是在治疗室进行输液配制,因此,周围环境以及空气的洁净度就显得至关重要。根据相关研究,病房自然环境输液要比净化环境中的不溶性微粒含量高出22.6倍。
3 讨 论
在输液剂及输液器的选取上,应该择优选取,尽量选择那些无热原,药品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另外,一次性输液器的选取应该是那些正规的、证件齐全厂家生产的,并带有精密过滤器的输液器,从而杜绝微粒通过输液进入人体。
药物的配伍必须避免禁忌,做到合理用药以及控制输液中药物总数。当配药中要用到新药或初次使用的药品,医务人员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药物机制及理化性质,掌握相应的配伍禁忌,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配液,必要时可对配伍液体进行微粒及pH值监测,避免因溶媒改变引起药物溶解度及pH值改变,出现沉淀,混浊和结晶析出[3]。
输液配制周围环境的监察力度应该不断加强,配液室和病房的管理要不断深入,对治疗室应该做到每天1~2次的消毒处理,治疗室要严格控制其他外来人员的进入,配液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另外病房应该定时消毒处理,及时清扫,对陪护人员及探望人员应该严格控制,病房内应该保持一定的空气流通性,从而杜绝环境污染造成输液反应。
医务人员在配制输液时,应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从而杜绝微粒污染造成的输液反应。配液前,应该仔细检查输液剂内是否存在异物,瓶身及瓶盖是否完好,坚决不使用损坏的或者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剂。配液加药时,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防止瓶塞屑的进入,另外针头不要选择过粗,9~12号为宜。坚持一人一针,一药一针的原则。
加强对老年人输液反应的观察做好临床输液用药的管理及临床观察,对每一个输液患者,尤其足老年患者要严密观察,特别是刚开始的20~30min内,如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对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自感劳累,饥饿或突然血压升高者,应暂时停止静脉用药,待上述症状消退后再继续静脉给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总之,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输液反应的监控和管理。选择使用优质的药品及一次性输液器,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力度,减少药物不合理配伍使用,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药物二次污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1] 周静.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177-178.
[2] 肖延民.输液反应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6):164-165.
[3] 王瑞芳.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5):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