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海洛因中毒抢救中纳洛酮临床应用分析
2011-02-11潘希东李红建
潘希东 李红建
(1 广东省新丰县丰城卫生院,广东 韶关 511100;2 广东省新丰县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1100)
近年来,随着毒品的泛滥,急性毒品中毒日益多见,急性毒品中毒指短时间内滥用、误用或故意使用大量毒品超过个体耐受量,并产生相应临床表现。海洛因是半合成的阿片类毒品,急性海洛因中毒病情凶险,随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患者常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有时发生意外死亡,临床主要表现为浓度昏迷、针尖样瞳孔及呼吸明显抑制。近年来医院急诊收治海洛因中毒46例,其中重症19例,均主要采用纳洛酮治疗,疗效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急诊救治的重症海洛因中毒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22.3(16~27)岁,吸毒史0.5~3年,均有近期接受戒毒治疗。本次中毒患者均为静脉用药,中毒时间为10~60min。
1.2 临床表现
19例均出现四肢湿冷、发钳、昏迷和瞳孔针尖样改变,其中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并休克者3例,急性呼吸衰竭并急性肺水肿者10例,急性呼吸衰竭并休克和肺水肿者4例,呼吸停止者2例。
1.3 治疗方法
①立即高浓度给氧,必要时声门裂前氧或气管插管,高频呼吸机或同步呼吸机应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口腔有异物(如假牙、食物等)时要清除干净,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予纳洛酮,并调节体液及酸碱平衡;③大剂量皮质激素及利尿,加速解毒及排毒;④必要时投用血管活性药物或酌情使用呼吸兴奋剂;⑤持续多参监护,监测血压、心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⑥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⑦及时处理其他并发症,如脑水肿、心律失常等。
2 结 果
2.1 神智转清率
19例患者神智转清率为100%。神志清醒时间最短为2min,最长时间为95min。患者被送到急救室及医师到达现场时出现呼吸停止各1例,苏醒时间分别为70min及95min。
2.2 治疗效果
19例中死亡1例(占5.3%),此患者为伴有急性肺水肿,给予纳洛酮治疗神智转清、呼吸改善后无再投用纳洛酮维持,最后病情再次迅速加重而致死亡,其余18例(占94.7)均痊愈出院,随访无其他并发症或后遗症。
3 讨 论
3.1 海洛因的致病机制
海洛因是阿片类毒品,吗啡二乙酰的衍生物,其化学名为二乙酰吗啡,镇痛作用强,是吗啡的4~8倍,而成瘾性和毒性是吗啡的5~10倍,海洛因在强大镇痛的同时,可引起欣快感,使人感觉精神愉悦舒适,疼痛、焦虑、恐惧烦恼等不良情绪被暂时消除,造成服用者的反复应用,最终成瘾。其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主要抑制脑干的呼吸中枢,成人一次注射15~20mg足以产生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而致死,主要表现为为昏迷,瞳孔极度缩小,呼吸抑制,重症患者可出现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休克及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休克、肺水肿亦是加重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呈恶性循环。本组病例中,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昏迷症状,可能为呼吸抑制在短时间内没有解除,引发缺氧性脑损害,或者缺血性神经元损害及丧失有关。因此,重症海洛因中毒抢救的首要问题是解除呼吸抑制、纠正休克、消除肺水肿。
3.2 纳洛酮的应用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纯拮抗剂而无激动活性,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竞争性地阻止并取代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结合;另外,纳洛酮具有拮抗β-内啡肽的作用而重建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循环机制,逆转休克低血压。纳洛酮透过血脑屏障的速度为吗啡的16倍,用药后能迅速解除呼吸抑制,促进苏醒,血压回升,使患者尽快脱离危险期[1,2]。因此,纳洛酮是阿片类中毒首选而必不可少的理想药物,在抢救中占最主要地位。对于发生重症海洛因中毒的患者应立即静注纳洛酮0.4~0.8mg,每隔3~5min重复使用,至昏迷、呼吸抑制改善。由于纳洛酮在人血浆中半衰期为1~2h,作用时间持续40~90min[2,3],因此,病情改善后必须静脉滴注维持。从本组结果中看到,1例死亡患者因症状改善后无进一步应用纳洛酮,最后导致死亡,这一教训是深刻的。纳洛酮维持一般予1.2~2mg加入10%葡萄糖500mL持续静滴,中毒深者可用至4mg。由于纳洛酮作用持续时间较阿片类药物作用时间为短,如过早撤药,亦可能再度出现呼吸抑制、昏迷导致死亡,因此维持时间不宜太短,一般维持12h以上。文献中尚无发现纳洛酮本身中毒的病例报道。成人单次静注20mg,皮下注射75mg均能耐受,无任何不良反应[2,4,5]。因此,在阿片类毒品中毒的临床抢救中,纳洛酮是最理想、最安全的药物,临床上可普遍应用。
3.3 治疗体会
重症海洛因中毒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随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6-8]。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特别是以静脉吸入导致中毒者多见。本病属突发病,患者送到医院往往已经昏迷,而护送者常常又是不明原因或故意隐瞒病史,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于出现突发昏迷、呼吸浅慢、瞳孔呈针尖样缩小、口唇肢体发绀、体检发现有长期注射吸毒留下针眼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本病的发生,临床上可迅速应用纳洛酮进行诊断性治疗,同时还应仔细认真询问病史。还应注意的是,急诊医师应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从而迅速判断病情并进行相关的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及通气支持等措施,最终挽救患者的生命。总之,重症海洛因中毒抢救中应用纳洛酮治疗[9],效果较好,临床上可普遍推广应用。
[1] 刘桂花,阿拉塔.休克时血浆内啡肽和前列腺素的变化及纳络酮抗休克作用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5):321.
[2] 张玲华,陈海水.盐酸纳洛酮的临床应用体会[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7(6):22-23.
[3] 陈天铎,黄景明.纳络酮对心肺复苏作用评价[J].急救医学,2001,21:93-51.
[4] 奚雪梅.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74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01,12(3):140-141.
[5] 付松如,张义琴.纳络酮在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中的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10):1198-1199.
[6] 冯少丹,张宇飚.急性重度海洛因中毒的临床诊断与抢救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2):22-23
[7] 陈建勇,雷有庆,莫宗秋.急性重度海洛因中毒35例的救治体会[J].广西医学,2008,30(10):1606-1607.
[8] 曾华,童维红,柳长征,等.急性重度海洛因中毒38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7,13(5):264-265
[9] 黄红丽,刘才.纳洛酮救治急性重度海洛因中毒55例临床分析[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北京),2005,7(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