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注射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变化的影响

2011-02-11黄平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7期
关键词:门诊护士护理人员

黄平华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 揭阳 522000)

医院门诊注射室的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起着“窗口”性质的部门,其与患者接触最频繁,因而护士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质量的好坏对医院整体护理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作者作为注射室护士中的一员,为了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从2006年6月至12月对前来注射室接受治疗的患者,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病情、心态表现、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耐心地做好解释、安抚和疏导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践经验表明,门诊注射室护理的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有着很大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病例共150例,其中男性94例,女性56例。高学历占20例,中等文化水平占71例,文化层次较低占59例。最低年龄7岁,最高年龄79岁。从事脑力劳动占46例,从事体力劳动占104例。因感冒、肠胃炎、咽喉炎接受输液注射的有40例,做过敏试验有27例,静脉推注有25例,肌肉注射有25例,接受关节腔注射有13例以及20例需要清洁洗肠。对这150例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较好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病例中有90例到注射室后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恐惧心理,占了调查患者总数的60%,其中62例是因为害怕注射;23例是因为怕护士操作不熟练;5例是因为害怕药物刺激。有64%的患者认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技术水平重要,而36%的患者认为沟通能力比技术水平更重要。

2 讨 论

2.1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重要工具

我们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的起始点通常是选择恰当的称呼。到注射室进行治疗的患者,多数患者需要每天1次甚至一天2次地接受注射。作为护理人员,如果能记住患者的名字,并在操作中准确称呼患者的姓名,询问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关心其生活起居,这能让患者切身体会到护士对他的关怀。这对缓解患者对注射紧张、恐惧的心理有很大的作用。其次,护理人员要善于和患者沟通,适时地抓住交谈的机会,在患者需要治疗的过程中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或严肃或滑稽,视情况而定,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负担,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再之,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谈话要有针对性,要有一定的目的和主题,要看什么人说什么话,而非闲谈瞎扯。跟患者说话要看对象,针对不同年龄、性格、职业的患者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如对于老人及感情脆弱的患者,要多用安慰性语言;而对于小孩,则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对高学历的人群,谈话可以适当用一些专业术语;但对那些农民百姓就得通俗易懂些。另外,护理人员要善于控制谈话的局面,不该谈的要绝对闭口不谈,要将谈话控制在对治疗有帮助的范围内,避免漫无边际地、不顾后果的胡乱瞎扯。作为护理人员要时刻谨记:“当一个人身处逆境,面对不幸时,常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安慰和鼓励。”因此,恰到好处的安慰与鼓励是在护士与患者的谈话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好地配合护士的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 善用非语言交流

非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空间距离等进行的信息交流。非语言交流具有语言交流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体现在:能辅助语言交流,增加信息传送量;有更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能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能让不同地方的人猜到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等等。此外,相对于语言交流信息的间断性而言,非语言交流的信息是不间断的,不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不因谈话被对方打断而停止了交流。喻启玲在其发表的文章中说过:“只要人与人在一起就会自然而然地传递信息。”[1]这说的就是非语言交流信息的连续性。配有眼神、笑容、动作等的语言交流传达的信息可以让对方更容易接收,而且接收的信息量也会大很多。因此,可以说语言交流离不开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语言交流。所以。护理人员在和患者交谈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非语言交流。主要方式包括面部表情的变化、与患者的目光接触,注射护理过程的姿势、操作的自信心表现、动作变换、对对儿童和重患者触摸等等。有时无需一言一语,患者就能真切地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体贴。这正是所谓的细微处见真情—如摸摸发热患者的额头,帮紧张的患者数数脉搏,为畏寒的患者盖好被子,用亲切的眼光注视患者,或在为患者注射完毕后帮其把衣袖放下等。通过这些非语言的交流,患者在注射室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恐惧的心理都能得到缓解,能积极配合医院的工作,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语言沟通、非语言交流等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这不仅能服务于患者,还可以让护理人员在患者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提高医院在社会的评价,使门诊注射室真正成为医院的窗口。

2.3 提高技术水平

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熟练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一些患者本身对打针有恐惧感,害怕疼痛,来到注射室不免产生紧张心理,如果这时护士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动作不熟练,而且马虎应付,患者看到了会增加心理压力,出现抵抗情绪,从而影响治疗。相反,如果护士态度和蔼认真,动作流畅,技术娴熟,比如为患者作静脉注射能够“一针见血”,肌肉注射“两快一慢”,尽量减少疼痛感,关节腔穿刺定位准确,避免重复穿刺,患者自然因对护士的信任而消除恐惧感,积极配合治疗,使护士工作圆满完成。因此,护士应在实践中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 小 结

作者从2006年6月至12月对来门诊注射室的150例患者进行调查,通过语言及肢体语言的交流,了解了患者的心理变化,并从生理、心理、治疗和护理上实施干预,使患者从最初的紧张恐惧到后期的信任配合治疗的转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每位到门诊注射室治疗的患者从生理、心理、治疗和护理上都得到了较满意的服务,从而提高了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门诊治疗室的知名度,并得到院领导的认可。

[1]喻启玲.非语言交流在门诊体检工作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C003-C004.

猜你喜欢

门诊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门诊支付之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