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术后尿潴留30例
2011-02-11杨晓鸿
杨晓鸿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术后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的癃闭范畴。笔者自2010年起应用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术后尿潴留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2例患者均为外科、妇科住院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少腹胀痛,或虽能自行排尿但膀胱残余尿量≥100mL,请我科会诊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30例中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6.7岁,肛门直肠术后7例,宫颈癌术后9例,剖宫产术后14例,平均术后时间11.6d,尿潴留平均时间35.2h;对照组22例中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8.3岁,肛门直肠术后8例,宫颈癌术后8例,剖宫产术后6例,平均术后时间12.1d,尿潴留平均时间32.6h。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腹针[1]配合艾灸治疗,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中极、水道(双);配穴:双侧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方法:开放患者导尿管排出膀胱尿液,取仰卧位,头部略高,身体放松,两臂自然垂放,下肢平直,腰带松开,曝露腹部。常规消毒后根据体型胖瘦选择针具,依次针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中极、水道,每一穴均深刺(刺入较深的皮下组织中,不可把针尖刺入腹腔内),病人有轻微的酸、麻、胀感为度;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直刺,捻转得气为度,平补平泻。留针期间,用清艾条对腹部诸穴施以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每穴灸5~7min,皮肤稍呈红晕为度。留针30min,每日1次。对照组常规体针治疗[2],取穴:阴谷、肾俞、三焦俞、气海、委阳、脾俞,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留置导尿管,采用隔3~4h、膀胱区膨隆或患者有尿急时开放导尿管排空膀胱尿液。两组均以治疗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标准
痊愈:能自动排尿,膀胱功能和排尿次数正常,残余尿量在正常范围内(<50mL);显效:能自动排尿,膀胱功能稳定,但膀胱残余尿量超出正常范围(50mL<残余量<100mL);有效:排尿功能不稳定,次数增多,膀胱残余尿量超出正常范围(>100mL),靠间歇性导尿排空膀胱残余尿液;无效:仍不能自动排尿,靠导尿管排尿。
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3%;对照组22例,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2.7%;两组经χ2检验,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体 会
术后尿潴留因为手术损伤盆腔神经、周围组织,导致经络阻滞,气阴两伤,损及脾肾,膀胱无力;薄智云教授的神阙布气说认为腹部不仅有许多脏器,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的经脉分布,神阙为经络系统的发源地,通过大量的经脉向全身输布,为气血运行的内联外达提供广泛的途径,神阙经络调控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术后尿潴留病位在膀胱,肾与膀胱相表里,均位于腹腔,离神阙系统最近,腹针疗法的针刺部位特点决定了其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相对优势,直接对腹腔内脏神经及周围组织产生影响,随着经脉的活动反馈到神阙经络调控系统,而神阙经络调控系统又通过经脉调节脾肾、膀胱的功能;引气归元深刺,健脾补肾;中极是膀胱募穴,可以调节膀胱功能;水道为阳明经穴,多气多血,通调上下经气;三阴交、足三里调和气血,祛除淤滞,通利膀胱;阴陵泉为脾之合穴,可培补脾气,通利小便。艾灸可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消瘀散结;诸穴相配,标本兼治,经络得疏,正气得复,使膀胱气化功能恢复正常。腹针是在腹壁刺激相关的穴位,减少了刺进内脏的危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
[2]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