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常见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2011-02-11申香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室管膜星形囊性

申香梅

河南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新郑 451150

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多层螺旋CT在颅内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等环节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检查中,可采取轴位减薄扫描并开展三维重建工作,CT图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密度分辨力、空间分辨力较强,从而把肿瘤的部位轮廓及内部结构清晰显现出来。这种方法在颅内肿瘤中成为了常用的检测方式。现对2008-01~2010-10我院CT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04例,均为2008-01~2010-10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男65例,女39例;年龄3~76岁,平均(52.1±3.5)岁。临床症状:头痛 63例,呕吐29例,头晕16例,癫11例,视力减退8例,听力减退7例。

1.2 方法 选择飞利浦MSCT,通常情况颅脑扫描的层厚为10.0 mm,扫描后颅凹鞍区、眼眶扫描,层厚扫描需控制在5.0 mm、2.0 mm,甚至更小。而持续扫描薄层次的同时也能够参照较为清晰的重建图像加以研究,若具体需要也可以结合造影剂帮助扫描。

2 结果

2.1 颅内肿瘤情况 104例颅内肿瘤患者中,星形细胞瘤33例(大脑半球21例,脑干5例,小脑半球5例,丘脑2例),颅咽管瘤19例,髓母细胞瘤18例,松果体瘤8例,室管膜瘤7例,结核瘤9例,脑膜瘤2例,垂体瘤2例,其他肿瘤6例。幕上57例,幕下47例。

2.2 幕上肿瘤CT表现 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良性星形细胞瘤主要是混杂密度区,瘤边存在轻度或不出现水肿,瘤体往往出现囊性变,囊中存在瘤结节,容易发生钙化。有时也会出现囊壁环状、瘤结节等方面的强化。恶性星形细胞瘤的边界模糊,形状不清,但瘤边水肿显著,主要为痘状。肿瘤会出现渣化、坏死、囊变等现象,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影,有时发生出血,导致形状复杂多样,且几乎不会出现钙化,肿瘤经过强化会存在环状、结节状,坏死区则会变得更加模糊、不规则[1]。

2.2.1 丘脑星形细胞瘤:该肿瘤的外形、边缘常为不规则状态,多数表现为混杂密度区,容易发生囊性变。经过增强将出现不均匀、斑块状、结节状的强化,有时会观察到瘤壁的环状强化。

2.2.2 颅咽管瘤:鞍上出现钙化,形状多为弧线状、斑块状,临床显示钙化的出现率很高,多数出现于囊壁或瘤实体中,囊性肿瘤的形态集中表现于常呈圆形、卵圆形,囊壁的密度相对较高。实体性肿瘤主要划分成等密度、高密度形式,其在增强之后会变现出囊壁以及相应的瘤体强化。由于肿瘤多出现于鞍上,使得室间孔受阻,导致梗阻性的脑积水,观察可发现双侧侧脑室增大。

2.2.3 松果体区肿瘤:主要表现为高密度肿块,其边界清晰度高,存在斑点状、点状等形状不一的钙化,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不断变大。生殖细胞瘤则不存在钙化,逐渐向周边侵润且不规则。胶质瘤的具体状况与星形细胞瘤接近,强化之后会发生肿瘤增强影。

2.2.4 垂体瘤:鞍内可见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常有囊变,坏死的低密度区可有蝶鞍扩大,强化后可见肿瘤呈均匀圆形强化。

2.2.5 脑膜瘤:为稍高密度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边界清楚,密度均匀,与颅骨内板、硬脑膜相连。瘤周有水肿,中线结构移位,强化后可呈均匀一致地增强,偶有肿瘤囊变或钙化。

2.3 幕下肿瘤CT表现 (1)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分为囊性或实体。囊性边界清晰,囊壁的癌结节可为等或略高密度肿块,强化后囊壁及瘤结节可增强。实体性肿瘤CT表现为等或略高密度肿块,少数肿瘤可液化坏死,中间为低密度影。(2)脑干星形细胞瘤:主要为实体性肿瘤,CT表现如上所述。常见脑干增大而饱满,四脑室受压可向后移位,并可见四脑室有充盈缺损,周围脑池受压变形、变窄,也可完全闭塞。(3)髓母细胞瘤:肿瘤实质部分以稍高密度为主,少数可为等或稍高的混杂密度,肿瘤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影像,强化后可呈均匀密度增强。(4)室管膜瘤:为实质性瘤组织呈现等、稍高或混杂密度肿块影像,边界模糊,中间有可能出现液化、囊变的低变度区,钙化发生率较高,钙化形状为点状或斑点状钙化影。

3 讨论

3.1 良性、恶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 良性:此种形式的肿瘤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存在囊变及钙化,肿瘤附近的水肿模糊,增强后会出现不规则的瘤边变化。恶性:此种形式的肿瘤边缘模糊、密度不均,瘤边主要表现为显著的指痕状水肿,肿瘤内部常出现液化、坏死、囊变等现象,增强后肿瘤的强化极为显著,瘤壁厚薄、大小不一。

3.2 鞍内肿瘤、颅咽管瘤的鉴别 鞍内:主要观察到蝶鞍增大,鞍内存在肿瘤的影像,常出现蝶鞍的骨折损伤,肿瘤几乎没有向鞍上生长。颅咽:多数出现于鞍上,易引起囊性变,实体肿瘤增强后明显强化,钙化的出现率增大,因而肿瘤阻塞室间孔造成双侧脑室变大[2]。

3.3 后颅凹肿瘤的鉴别 对于肿瘤而言,其密度变化常会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巨大的帮助。通常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实质性瘤体主要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而小脑星形细胞瘤则是低密度。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两者的密度接近,而髓母细胞瘤边缘清晰,密度均匀,附近存在水肿环绕。但室管膜瘤的密度不均匀,边界较为模糊,这是区分的主要依据。当肿瘤存在钙化、往小脑桥脑角蔓延等则可为室管膜瘤辨别提供依据[3-4]。另外,肿瘤囊壁的密度也可作为肿瘤诊断的参考指标,根据密度对肿瘤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的肿瘤进行鉴定时,每种肿瘤都有自己的表形特征。参照CT情况实施综合评估,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以采取针对措施加以处理,提高诊治的有效率。

[1]李健丁,刘兰培.疑难疾病CT诊断剖析[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47-48.

[2]李松柏,徐克.多层螺旋 CT临床诊断实践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9-90.

[3]刘金丰,刘起旺.中枢神经系统多原发肿瘤的 MRI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5,6(4):181-182.

[4]张瑾.单发性脑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8):72-73.

猜你喜欢

室管膜星形囊性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转化体内诱导研究进展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8字形”快速突破“星形”角度问题
盐酸法舒地尔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共振成像表现